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百年企业风云变幻—《科技智囊》特刊 > 正文
 
差距与梦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1月11日 15:03 《科技智囊》

  做大、做强一直是每个中国企业的梦想,现实与差距也一直是每个中国企业不能回避的事实。“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也是我们梦想的起航线。

  本文,以中外企业500强之间的差距分析为切入点,通过与国外企业500强标杆的对比,我们重在探讨中国企业深层次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出路。

  现实与差距:用数据说话

  冷静地看待中国企业与世界企业之间的差距,我们只需把各自排在前500名的企业进行综合的比较与分析就可以有一个总体的判断。

  数字是最冷静的评判官,数据的背后则是各自的优劣与长短。我们首先要客观、公允地认识到这一“差距”,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剖析差距背后的原因与根由,给出企业未来的出路。

  基本数据资料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2002年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与同年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企业500强”之间,在经济指标与数据上的差距:

  1、中国企业500强平均资产规模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的6.46%。

  1)从资产角度分析: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资产总额为31,439.2亿美元,世界企业500强同期的资产总额为486,645.05亿美元。中国企业500强2002年平均资产规模为62.88亿美元,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同期平均资产规模973.29亿美元的6.46%。

  评价:资产规模上的差距反映的是中国企业500强在经营规模与资本实力上的落差,由于起步晚、底子薄、积累有限,中国企业500强的“家底”与世界企业500强还不在一个量级上。因此,在资产规模不占优势的条件下,赶超世界500强,我们只能谋求“更快的速度”、“更精巧的方法”,走“知识型”与“智慧型”的发展道路,以“无形”胜“有形”,通过更多“无形”的积累让有限的“资源与资本”在我们手中释放出他人难以企及的价值,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智慧与技能水平,来弥补中国企业在“身体素质”上的先天缺陷,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短时期内同国际企业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展开竞争,赢得更多的“机会”与“机遇”。

  2)从营业收入分析: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为7,373.76亿美元,而2002年世界企业500强排名第一位的美国沃尔玛公司,其营业收入为2,198.12亿美元,相当于我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的29.81%;中国企业500强2002年的平均营业收入为14.75亿美元,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同期平均营业收入的5.26%。

  世界企业500强排名第一位的沃尔玛公司营业收入比中国企业500强排名前八位的企业年度营业收入的总和还要高出40多亿美元(国家电力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移 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营业收入总和约为2151.09亿美元);而作为中国企业平均营业收入的代表企业——排名在第87位的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其年营业收入为14.70亿美元。也就是说,要7个中国水利水电总公司的年营业收入总和才能跻身于世界企业500强之列(第500位日本Takenaka工程建设公司100.96亿美元),要27个才能与世界同等排名企业的收入水平基本相当(87位美国Aquila能源公司403.76亿美元)。

  评价:营业收入反映的是企业的产出水平与产出能力,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在营业收入上的差距实质上反映的是我国企业在经营水平与经营能力上的薄弱。美国沃尔玛一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就占了我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的29.81%,可见我们在“产出规模”、“周转速度”、“增值能力”等各项指标上都不如别人。如若把这一“差距”再放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中去,加之我们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可想而知,像这样“小而不强”、“小而落后”的企业还能在国际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存活多久,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弥补自己的差距与不足,我们还要有多少企业辛辛苦苦经营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却最终要给别人做“嫁衣”,等着别人来兼并与重组。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不发展、不跨越式发展、不跑到别人的前面,就没有更好的出路可言。

  3)从行业比较分析:在银行、石油等行业,我国一些企业的资产规模在行业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在绝大多数行业中,国内企业500强的规模与世界企业500强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这从2002年世界企业500强与中国企业500强10个主要行业首位企业的营业收入、资产额的对比中可以看得更加清楚。对比两个排名中各行业排名首位企业的营业收入,更能看出双方企业在企业规模上存在巨大差距。

  评价: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在行业上的差距反映的是一个大环境与小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个大环境指的是企业外部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自然资源条件与优势等,这个小环境指的是企业内部的资源利用能力、组织经营能力与市场开拓能力等。由上面的数据资料我们可知,银行、石油等占有国家战略地位与重要资源的行业,我们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在其他主要靠企业自己的“真功夫”竞争的行业,我们与世界企业500强仍相差甚远,这也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现实的国情与经济发展阶段。

  在一些不涉及到国家安全与战略地位的行业,我国政府已经逐渐放开并推向“市场”运行,企业拥有独立的自主权,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在同等的外部环境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差距就只能产生在内在的素质与能力上,即企业的小环境之中,“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十个行业首位企业利润对比表”即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同时,它也向我们昭示了中国各个行业的强大所依靠的是各个行业中“龙头企业”的强大,而各个“龙头企业”的强大更多地是依靠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惟有自强不息,才能持续增长,并带动整个产业的强大。

  2、中国企业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的12.95%。

  反映劳动生产率的两个重要指标是人均营业收入和人均利润额。2002年世界企业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为29.3万美元,折算成人民币为242.6万元,人均利润额为0.64万美元,折算成人民币为5.3万元。而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为31.41万元人民币,人均利润额为1.57万元,分别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人均营业收入和人均利润额的12.95%和29.62%,二者的差距极为显著。另外,中国企业500强的人均资产为133.91万元人民币,仅为世界企业500强人均资产的1.57%。

  评价:中国企业500强“人均营业收入”为世界企业500强的12.95%,“人均利润额”为世界企业500强的29.62%,“人均占有资产”为世界企业500强的1.57%,相比之下,几项指标都很“可怜”。中国企业与世界企业的差距最终体现在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差距上,而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差距既有思想意识与文化理念上的差距,也有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上的差距,再其次才是生产工具与工作设备上的差距,何况我们现在拥有的生产条件和硬件水平是同步的。

  “人才”是企业中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也是企业的核心战略资源,而衡量“人才”的标准有两个方面:专业化与职业化。前者一半在基础教育,一半在实践摸索,而更多的还在于实践中的持续学习进步能力及与业务需求紧密相关的知识匹配度;后者一半在学校的素质教育,一半在企业中的文化渲染,而更多的还在于市场中真刀真枪历练出的职业素养。中国的教育体系与中国企业的实际需求不匹配,中国企业的运行机制与市场竞争的要求不匹配,导致了中国企业中“人才”的短缺与水土不服。因此,面对以上差距,我们还需溯本求源地进行反思:中国的教育如何才能做到“学以致用”,中国的企业是否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中国的员工怎样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在真正的“战场上”展现才华、挥洒青春。

  3、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利润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的12.09%。

  2002年世界企业500强共实现利润3,060.92亿美元,其中实现利润最多的是500强排名第二的埃克森美孚公司,其利润为153.20亿美元。世界企业500强平均利润为6.12亿美元。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共实现利润369.26亿美元,平均利润为0.74亿美元,仅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的12.09%。

  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实现利润最多的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共实现利润64.01亿美元,相当于埃克森美孚公司的41.78%,而埃克森美孚公司一家企业的利润就相当于我们全部500强企业利润总额的41.45%。

  从2002年世界企业500强与中国企业500强10个行业排名首位的企业利润比较来看,双方在赢利能力上也存在不小的差距。

  评价:中国企业500强平均利润水平为世界企业500强的12.09%;中国企业500强中利润水平最高的企业为世界企业500强中利润最高企业的41.78%;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一家企业的利润就相当于我们全部500强企业利润总额的41.45%。从中国企业500强平均利润水平到单个企业之间的较量,再到行业上的整体差距,我们得出的最终结论是:中国一流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赢利能力相差很远。

  赢利能力是反映企业“生命力”最关键、最直接的指标,衡量企业赢利能力最终的杠杆是投入产出比、产出投入差,营业利润又是其中的一个核心指标。这个指标既反映了企业面向外部市场与客户的经营能力,又反映了企业内部生产作业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内与外在静态意义上的有机匹配及在动态意义上的顺畅转化最终决定了企业的生存能力与生命质量。

  显然,中国企业的经济状况与国际企业相比不在一个年龄段上,前者像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经验、阅历、能力都处于学习探索阶段,后者则正值30~40岁的壮年期,思想成熟、技能娴熟,还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

  因此,要改变我们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中国企业还需快快成长,在思想、心态、专业能力上迅速提升。

  4、中国企业500强创新能力弱。

  由于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我国企业普遍呈现出技术开发投入低、创新动力不足的特点,制约了产业升级和竞争能力的提高。

  举例而言,根据对我国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16个行业的调查,我国能源利用率为32%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多数大中型企业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

  科研开发投入是反映企业创新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国际惯例是,企业要保持生存,其研究开发费用必须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2%;要保证领先优势,研究开发费用必须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就这一方面的指标来看,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差距更大。

  评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几年前邓小平同志就已经为我国的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六大”又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但具体到我国各个产业的实际运行中,我们并没有彻底解决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产业的“自然属性”与“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之间的关系。而在企业方面,科技创新机制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还很薄弱,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创新所需要的文化土壤和资源支撑不足。因此,科技创新虽然天天都在喊,但并没有完全转化为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与核心竞争资源。

  面对现实,我们不仅要反思现在,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未来的经济与企业不可能再依靠政策倾斜、自然资源禀赋与廉价劳动力来实现持续增长的目标。从“粗放型”经营到“集约型”经营的转变,我们既要有勇气,还要有方法,懂得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去驾驭更高级的生产资料与生产工具。

  5、中国企业500强国际化水平低。

  我国大企业及企业集团开始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为代表的贸易公司,以及以首钢为代表的生产主导型企业开始进行跨国经营。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大企业的跨国经营迅速发展,出现了中集、万向、海尔等一大批走向国际的大企业。

  但是,尽管如此,我国大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仍比较低,还处于初级阶段,远远不能适应做大做强的要求。现在绝大部分大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形式是出口,能够做到海外生产的极少,能够建立全球性销售网络的更少,能够实现融资国际化的也不多。这种情况在生产型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中表现更为明显。就绝大多数中国大企业而言,在组织机构上还没有哪一家具有“多国公司”或“跨国公司”的特点,在经营战略上也没有哪一家真正实现了全球性的资源配置和战略规划,在经营行为和经营机制上还没有哪一家真正达到世界顶级水平。

  评价:“国际化”并非走出国门才叫“国际化”,在自己的国土上与“国际化”公司一决雌雄,决不亚于跨出国门后的“国际化”竞争。中国企业没有全球化的战略构想,不在于我们的产品与组织机构是否渗透到了别的国家,而是我们的“品牌”、“效益水平”、“产品品质”、“研发能力”、“人员素质”等是否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显然,我国的大企业集团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差的最多的还是“内力”与“内功”,至于已经先走出去的企业及其产品赢得市场的手段也较为“传统”和“老套”,让人很难与“高附加值”、“高品牌知名度”联系在一起,就更不用说什么具有很强“杀伤力”的盈利模式了。可见“外张”还要先“内强”,表里如一、底蕴深厚,才能适应国际风云的大变化、大气候。

  任何一个国家,大型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中国的大企业却并没有发挥出与其“规模”和“地位”相对应的巨大作用。一方面,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之间在规模上的差距不言而喻,我们的大型企业放到世界舞台上,充其量只能称为中小型企业。另一方面,中国企业500强在“力量”上的差距则体现在与国内企业水平对比之上。根据《中国前500家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及其结构特征》的报告对2000年我国前500家企业集团(不含金融保险业)数据进行的分析,我们对我国大型企业集团的竞争力状况和发展趋势就会有一个认识和把握。

  纵观近几年中国前500家企业集团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虽得到全面提高但并不理想。

  首先,亏损企业减少。2000年亏损企业为55个,比1999年减少了25个,下降31.25%;利税总额达到4880.68亿元,利润总额为2446.0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9.92%和77.78%。

  其次,人均实现利税增加。由1998年的1.68万元/人提高到2000年的3.00万元/人;综合反映资本、人力投入产出率的全要素产出率由1998年的3.17提高到2000年的3.72;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中,资金利税率由1998年的5.99%提高到2000年的7.92%;股东权益利润率由4.04%提高到6.89%;单位产出利税率由8.97%提高到11.31%。

  但是,500家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状况并没有呈现出与其地位、技术资源、技术能力的一致,其资金利税率和所有者权益利润率甚至低于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资金利税率为例,两者的差距1998年为0.18个百分点,相差2.92%,1999年为0.71个百分点,相差10.06%,到2000年差距扩大到1.25个百分点,相差为13.63%;在所有者权益利润率方面,1998年前500家企业集团还比全部工业高0.34个百分点,1999年则比全部工业低0.16个百分点,相差3.12%,2000年与全部工业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到2.00个百分点,相对差距扩大到22.50%。

  综合分析以上几方面,作为中国经济的脊梁——大型企业集团无论是在进行国际比较还是国内对比上都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中国大企业要真正做大做强,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要走的路还很长。

  评价:中国企业500强是中国企业的标杆与龙头,大到国家利益,小到股东利益,它们的存在都有着双重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两者之间又相互促进与补充。但中国大企业尤其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有大企业在体制改革方面还不彻底,“多头管理”、“出资人缺位”等较为突出的核心问题正有待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与攻坚。中国企业脚下的路并不平坦,但我们对中国企业的未来充满希望,有党和政府的强大领导,有25年丰富的改革经验与卓越的改革成果做积淀,中国企业更加信心百倍。

  关键信息分析

  单纯的就某一个方面的经营数据进行差距分析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洞悉事物的内在规律与关键变化要素,以此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下,我们根据上述数据资料进行几个方面的综合对比分析,以对我国企业有更深层意义的借鉴作用:

  1、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在资产产出率之间的差距。

  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资产产出率为23.45%,世界企业500强的资产产出率为28.79%,中国企业500强资产产出率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的81.47%。

  企业的资产分为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有形资产是企业财务数据可衡量出的部分,无形资产(如人力资源、文化力、品牌价值等)不量化在财务报表中,却直接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

  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在资产产出率之间的差距,实质上反映的是中国企业“无形”的那部分能力不够强大,即使我们拥有与世界企业同样的“资产规模”,我们的产出水平也才只是别人的八成左右,何况我们的资产规模只有别人的6.46%。

  面对这一事实,我们只能从自身上找差距。在增长方式上,不能盲目地多元化发展与“贪大求全”,而是要和企业的消化能力相匹配,和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相匹配,和企业的运营机制与盈利模式相匹配。别人看得见的投入与产出是显露在外面的必然结果,别人看不见的“变现”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个核心能力在新经济时代已经不是对资源的索取与占有,而是对资源的整合与升值。

  2、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在人均营业收入、能源利用率两方面的差距。

  2002年世界企业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为29.3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为242.6万元,而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为31.41万元人民币,相当于世界500强企业人均营业收入的12.95%。另一方面,我国企业能源利用率为32%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相当于国外先进水平的76.2%。

  “人均营业收入”与“能源利用率”这两个看似不很相关的指标却集中地反映了我国企业与世界企业在“资源利用效率”上的深层次差距。这个资源既包括人力资源也包括自然资源。这个差距指的是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廉价”的劳动力但并不意味着拥有世界一流的人均产出水平;我们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但并不意味着创造了世界一流的产业附加值。而之所以说它是深层次问题,因为它既关乎我们当前的赢利水平与经济效益,还关乎企业乃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人才的梯级跟进、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与合理开发等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眼光不够长远、心态没有摆正,很可能走西方国家曾经走过的弯路:资源过度开采与物质膨胀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与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因此,面对21世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与人类生态文明社会的到来,企业运营就必须依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思想创造力来提高经营效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及高附加值产出。

  出路与梦想:用行动证明

  企业,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将生产资源转化为市场价值。它于内部是一个生命系统,于外部是一个生态系统。它既要保持自身的高速运转,还要与外部环境和谐统一,才能日新月异、与时俱进。

  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但中国的企业却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企业,为什么?这只能说明我们自身素质弱、运作水平低、生存能力差、把握不住外部的发展机遇与良好环境。上升到经营角度而言,就是核心竞争力不如别人。在同样的资源条件下,甚至比别人占有更多优势时(如政府保护),却不能产生最大的价值、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

  进一步分析,何为核心竞争力?国内外的说法很多。一言以蔽之就是:占有优质资源、掌握核心能力、产生最大价值。但什么又是“优质资源”,怎样才算“核心能力”,如何才能产生最大价值呢?这实质上反映的是我们的“竞争层面”与“经营模式”的问题。优质的资源肯定是稀缺的资源,而稀缺的资源中“能动性”资源又比“被动性”资源略高一筹,前者如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后者如生产资料和方法工具等。前者推动后者的发展,后者补充前者的需要,两者融为一体,才能刚柔并济,不可分割,亦不易模仿和搬移。因此,我们既要懂得千方百计地获取优质资源,还要塑造资源得以“人性化”应用和“持续性”增值的良好环境。掌握核心能力,实质上考验的是企业在动态发展中的“平衡”技术与“匹配”能力。

  管理的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两者界限分明、又相互补充。科学精神、法治精神与创业激情、文化信仰在企业中并行不悖,亦缺一不可。企业内部有“短板”也有“长板”,但它们都是相对的,重要的不是简单地弥补“短板”,而是将企业整体看作一个有机的生命系统,在动态的发展中不断把“板子”拉长,形成落差,从而集中精力“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一浪高过一浪的“攀岩式”发展态势。最后,企业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产生“最大价值”,这个价值一方面来自企业自身的实力,一方面来自市场的认可,中间的交接点就是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产品到品牌的升华。

  所以,我们做企业与做产品还要一眼看内、一眼看外,向内就是搞好计划与管理,向外则是经营好自己的品牌,紧盯客户的需求,而客户的需求看似变化无常,但其实也是特定时间与空间中的“个体”及其“需求”。实现这个特定时间与空间内的价值,并使之最大化,我们需要了解的就不只是有名有姓的客户,还要敏锐洞察隐藏在他们背后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不仅是迎合还要创造性地改造与提升客户的生产能力与生活品质。综上所述,一个企业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明确自己有什么资源,要干什么事业,在为谁以及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通过对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的差距对比,我们发现:以往,中国的企业过于注重有形意义上的硬件条件,如固定资产、资金实力、员工人数、市场规模等等,而一旦上升到“企业竞争能力”角度,考察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水平、人均占有资产规模、企业创新能力、国际化水平等指标时就与国际企业相形见绌了(正如上述数据资料所显示的那样)。

  这说明什么?有形的东西都是可以买得到、学得会、够得着的,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条件,而不是本质。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企业更应如此。未来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与品牌的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体现在运用知识、驾驭人才、发挥品牌核力的能力与水平上,这将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考验:知识,日新月异,更新速度与传播频率可以以“秒”计;

  人才,面对多元价值观与文化背景,统一到一个企业文化平台上也绝非易事;品牌,在顾客的心中,很多时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没有敏锐的反应能力、持续的创新意识更是难以长期拥有。

  怎么办?有形的资源好管理、易整合,无形的资源则无处不在、无时不起作用,企业将会面对更多不确定性因素与突发事件的考验,它既需要灵活性,还必须拥有一个强大的理想与信念做支撑,坚守基本的处事法则与做人之道,以理智的头脑、平和的心态勇敢面对所有的“内忧外患”。而实质上,处理问题本身就是对企业能力与品性的一个考验与历练过程。中国人自古就讲“四两拨千斤”,现在又提出“发挥后发优势”,可见事物都是运动的、辨证的,差距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不过这其间需要一个过程来弥补,而且必须是一个“加速度”的过程,因为别人也在发展。因此,我们与国外企业有差距并不可怕,有了差距,才会有不竭的动力与智力像,我们应该学会利用这个“差距”激励自己迎头赶上。

  良好的愿望转化为实际行动,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差在哪里。通过以上数据的比较与分析,我们差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体”,是支配企业运行的思想、信念、文化与精神。弥补这一差距,我们既要守住自己的根本,还要以开放之心态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手段、方法工具。而这个“根本”就是企业的文化与价值理念,企业一切行为的出处与意义所在,以此为发展根基和思想统领,我们就自然知道该往何处去,以及采用什么方法到达了。

  基本生存问题,是成长过程中必须要迈的一道坎儿,而且这种情况也不会长期存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原地徘徊或在温室中漫步,一旦阻挡洪水猛兽的闸门放开,其结果不是被快鱼超越,就是被鲸鱼吞噬。

  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必须是有大眼光、大气魄、大抱负的企业方能蓬勃而出、横扫千军。市场竞争的结果,每个行业中最后剩下的就是这样的一、两家企业,因此,不争头名,就要准备消失。

  这个头名其实很不好争,曾经有很多中国企业很有名,但也很可惜,因为只是有其名、而无其实,膨胀到一定程度就轰然倒塌,之后销声匿迹了。究其根本,还是那个原因,用钱能买到的“名”大凡都是虚名、伪名、空头账户,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只是曾经的拥有。

  由此可见,百年基业还要从内功练起,万丈高楼平地起。百年梦想就在我们每一天的实际行动中。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分配时间与利用时间的能力是最稀缺的能力,要想“百年”,先看看昨天都干了什么,想想今天该干些什么,就知道明天能干些什么了。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网络调查赢取丰厚大奖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数码摄像机、彩信手机,冬日里的狂拍大奖!让你体验情与爱!
  新东方商务英语—白领成功基石! 英语口语速成攻略 任汝芬领衔冲刺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体验缠绵中的滋味
回味激情后的温柔
非常笑话
非常心情加油站
让你越看越过瘾
图片
铃声
·[王 杰] 我比他好
·[和 弦] 黑客帝国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淑女疯狂
  • 火辣露乳装新上架
  • 买内衣送性感大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