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财经媒体秀之《中国经济快讯》 > 正文
 
沉重的粮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1月11日 13:18 《中国经济快讯》

  记者/宋梅谢漪珊

  “最近一个星期粮油价全窜上去了。大豆从每斤一块四涨到了一块七,豆皮也从一块八涨到了两块。49斤一袋的面粉从三十六块五涨到了44元,10升的油也从37元涨到40元,瞧,原来1块钱买5个馒头,这几天也只能买4个了。”10月24日,在北京大望路的东郊批发市场,苦着一张脸的李宪生拎着手中的馒头向记者直摇头。

  做粉丝生意已经三年的马兴安,对于最近疯长的粮油价,不无担忧也无法理解地对记者说到:“邪了门了,做这么长时间的生意还没碰到像现在这种涨法的,粉丝每30斤就涨了两三块钱。粉皮虽然还没涨,不过已经三天没送货了,来了新货肯定也得涨价。”

  让人措手不及的并不只李宪生和马兴安。对于此次全国粮油价格上涨,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居民抢购现象。尽管自中国放开粮油价格以来,人们已逐渐适应了不断攀升的粮油价,大多数居民已能平静待之。但像此次这样大幅的涨价还是让不少人产生了恐慌与疑惑:中国粮油价为什么会上涨那么多?这一涨是不是就没了头?这是否是中国的粮食安全出了问题了?

  短缺的信号?

  “目前的粮油价格有所上涨,只是市场的正常波动。未来粮食的价格可能会有小幅波动,较之以前稍有回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徐小青副部长在接受《中国经济快讯》采访时表示。

  此前有传闻说,粮油价格上升是变相的人民币升值。徐对此不以为然。“应该说从直接效果上看,粮食涨价引起了人民币的升值。但更应该看到,粮食价格的上涨是粮食供求关系和对供求的预期所引起的,并不是为了使人民币升值而主观采取的涨价行为。”

  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中国粮食市场化论坛上,专家提醒,涨价是进入新的粮食短缺期前夕的一个信号,我国粮食市场的拐点可能在2005年前后到来。

  早在1994年,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就曾在《谁来养活中国人?》一文中指出,如果中国人不能养活自己,那么他们将使世界挨饿。这不是第一次警告,但却第一次引起了中国领导人和科学界的极大关注。

  “我国从1999年起已连续4年粮食减产,靠挖库存来平衡需求。而库存粮食很有限,去掉陈粮最多还能挖抵两年。如果我国粮食不足,靠进口不仅运输难以解决,国际粮价也必然上涨。这意味着,两年后,如果粮食继续减产,我国的粮食缺口只能靠从国际上进口高价粮来补。”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万宝瑞日前在北京公开表示。

  万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在9月5日举行的“入世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国际研讨会上,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农村经济调研处处长黄秉信提出了三个触目惊心的“下降”:1998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在下降,由当时的5.12亿吨下降到2002年的4.57亿吨;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从1998年11378.7万公顷下降到2002年的10390万公顷;粮食人均占有量下降,由1996年的每年414公斤下降到2002年的357公斤。黄还表示,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以及农业结构调整更加重了粮食安全问题的严峻性。

  作为贵州西部六盘水地区的一个产粮区发耳乡,乡长杨斌在对《中国经济快讯》谈起乡里的产粮情况时显得忧心忡忡:“不一样了,现在乡里种粮的人不多,耕地也减少了很多,大家都宁愿买粮,光是今年退耕还林就达到2004亩。”从杨的手中,记者看到了一份2001年至2003年的发耳乡产粮统计表,耕地2001年为2395亩,2002年2317亩,2003年2300亩;粮食产量2001年11005吨,2002年10000吨,2003年9772吨。对此杨显得有些无奈,“没办法啊,粮食也卖不了几个钱,农民们也都自已算了笔帐,种粮不如种点别的收入来得多,比如种一亩竹菌要抵种十几亩谷子。”

  广东省农业厅市场信息处副处长张锦生分析,目前粮油价格普遍上扬,主要跟这几年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有关。由于近年来粮食价格下跌,价格一度跌到每百斤稻谷仅售40元,连成本都收不回。这使得一些农户纷纷放弃种粮食而转种蔬菜、水果等。近3年来,广东省粮食的种植面积减少了150多万亩。

  农民是生产粮食的主体,如果农民的利益长期得不到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就会动摇。但从1996年以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城市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这个时候言“粮食安全”可能为时过早,可见粮食安全似乎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在中国人的头顶,放松不了,马虎不得。

  也有入世惹的祸?

  这把剑因为中国的入世而变得更加“锋芒毕露”。

  “大豆的价格提升是美国受灾引起的。”徐小青直言。美国的灾害引发国内大豆的涨价印证了中国入世效应已经凸显。

  “从长期看来,WTO对中国的粮食生产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所王小鲁认为,“中国在粮食生产上是没有优势的,因此未来持续的粮食进口将不可避免。”

  “事实上,加入WTO后粮食安全方面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在于,国内政策与加入WTO的不协调。”王表示,中国粮食销售中,政府的采购量很大,而粮食的购销价格缺乏弹性,市场价格只在边际上发挥作用。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蒋庭松博士在《加入WTO与中国粮食安全》研究中认为,入世后中国粮食自给率虽然未受多大影响,但粮食减产对各地区收入分配的冲击力很不一致。在中国的主要产粮区——中部,农民收入因为这样的结构调整而下降,收入下降对于粮食安全的威胁不容忽视。

  WTO的加入对中国农民收入的增长是一个很大的冲击,这是许多国内甚至国外学者的观点。根据协议,中国加入WTO后对农业的承诺主要有:到2004年实现200万吨的粮食进口配额;农业的平均关税税率从22%下降到17.5%,取消非关税壁垒;对大豆的进口关税为3%。在此背景下,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否意味着只能被动地遭受冲击?

  “入世对中国粮食没有什么影响!”当《中国经济快讯》就此问题向世界联合国粮农组织进行询问时,该组织宣传部工作人员张先生断然否定了入世对中国粮食问题的影响。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对此也持较为乐观的看法。加入WTO后,中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进一步整合。在这种情况下,意味着中国的农业会比较好地按照中国的比较优势来发展。中国目前这个阶段,比较优势就是劳动力丰富。加入WTO,给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空间。另外,WTO对于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生产水平也有帮助。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农村政策研究中心李成贵主任在接受《中国经济快讯》采访时也表示,加入WTO给了我国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的机会,实现以科技为基础的粮食增产,实现有效率的粮食安全。

  由此看来,入世对中国粮食安全影响的关键,或许还在于如何“把握”这把双刃剑。

  “事”在人为

  10月26日,深秋的北京已有了凉意,像以往的任何一个月末的星期六一样,朱启华拿着一个月的工钱赶往邮局,远在湖南老家的妻儿还等着这笔钱补贴家用。

  问及为何要不远千里离开亲人到京打工时,朱启华一扫脸上的思乡愁云,话也多了起来,“在家一年到头起早贪黑种点粮食还不够娃儿交学费,我在这虽然辛苦点,但收入比在家种粮食强多了,家中的地我已经拿给别人做,不要他钱,帮我每年给国家上粮就行了,我在外打工赚了钱还怕不够买粮啊?”在朱启华四米见方的小工棚里,谈到今后的生活打算,他疲惫的双眼显得异常精神。

  像朱启华这样在经济效益刺激下外出打工的农民不知道有多少,家中的耕地或包或荒,即便继续耕种也是家中的妇孺勉强支撑,粮食产量可想而知。

  “粮食减产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两方面:首先是90年代末至今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耕地面积减少,品种更新等等。另外就是受灾比较严重,尤其是今年。粮食总量虽有减少,但这是处在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徐小青向《中国经济快讯》表示。

  据了解,过去的五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比较多的时期。前几年,有专家学者提出要致富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的观点,这个减少农民其实也就是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劳务输出,而许多地方领导曲解了这一观点,认为既然农民减少了,土地没人种了,还要那么多耕地干什么,把减少农民变成了减少耕地。

  “其实国家的减免息政策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粮食减产,导致了粮价的上涨。”农村发展研究学者曹锐博士在接受《中国经济快讯》采访时说到,“在执行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干部为了获得优惠条件,不惜减少耕地,客观上导致了粮食减产。”

  “要稳定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会面临两个现实的制约。首先是效益问题,农民需要增加收入,会选择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其次,经济发展要求推进城镇化,这必然会挤占一部分良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村组唐仁健局长表示。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从1958年后的38年间,我国净减少耕地2.53亿亩,其中1986年至1995年,减少就近1亿亩,最主要原因就是盲目用地及城镇扩建,目前,全国征而未用的闲置撂荒土地近200万亩,全国600多个城市高于国家规定标准人均100平方米的城市就达400多个。近两年,全国又掀起小集镇建设热潮。据悉,平均每个集镇征用粮田200亩,每个县城平均占用300亩,全国一年就被占用300多万亩。国土部的一次大规模调查发现,东部沿海12个省、市总用地和占用耕地数分别为全国的53%和57%,而闲置土地的前10名也都来自于这些省市。

  近10年来,在论及粮食政策时,大家更多关心的是农民“卖粮难”和如何调整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比例。但严重的是,那些减少的粮田,并不是全部用来发展经济作物。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严格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但一些重要产粮区片面强调“工业立县”,为了所谓的“筑巢引凤”,纷纷“跑马圈地”,规划建设开发区,造成大面积农田抛荒。

  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占有耕地仅在1亩左右,已远远低于国际标准。如果目前耕地减少的趋势不能遏止,那即使是靠进口粮也难以养活中国人。

  “天灾”不饶人

  如果说短期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是中国粮食安全的“人祸”的话,自然灾害就是不得不提的“天灾”了。

  干旱是我国农业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从1949年到1998年,全国平均每年受旱灾面积为3.24亿亩,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17%。到1998年底,我国有效灌溉面积为8.01亿亩,虽然生产了占全国67%的粮食、60%的经济作物和80%的蔬菜,但却耗费了大量的灌溉用水。据估算,2000年我国农业年用水量高达400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9%。

  我国耕地在承受人口和城市化巨大压力的同时,还面临水土流失的剧烈侵蚀,全国年均有100万亩耕地因此丧失利用价值。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提供的统计显示,半个世纪以来,全国水土流失毁掉耕地4000多万亩,平均每年100万亩以上,土壤流失总量50多亿吨,数以亿吨的氮、磷、钾等养分流失,减少粮食2000多万公斤,造成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土壤侵蚀造成耕地水、土、肥流失后,土地日益瘠薄,田间持水能力降低,加剧了干旱的发展。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严重。目前,我国仍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

  除了旱灾外,严重缺水是影响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据悉,在中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

  据有关人士预计,2050年前,我国粮食产量要比现在增加1400亿公斤以上,这意味着农业灌溉总用水量必须增加,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65%,而水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20%。另一方面,季风气候致使降水年内分布极不均匀,6-9月夏季降水占全年的60-70%,华北地区高达80%。农业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不仅给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困难,而且还导致了严重的洪涝和旱灾。

  事实上经过建国后前30年的大规模建设,我国容易开发的水资源多已被利用,农业和粮食生产靠大量消耗水资源的外延型增长方式已行不通了。农业比较效益低和水资源紧缺程度加剧已成为一个现实。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现实下,仍出现自然降水低效利用,水资源过度消耗,用水严重浪费,以及水质下降等一系列的问题。

  近日布朗指出,虽然许多国家都面临缺水问题,但是只有经济迅速成长的中国大陆缺水,有可能导致全世界粮食价格上涨。北京的地下水位去年又下降了2.5米,自1965年以来北京的地下水位下降了大约59米,种种迹象显示中国大陆即将面临蓄水层干涸的严重缺水问题。并且由于中国大陆将近70%的谷物生产是来自需要灌溉的园地,因此灌溉用水的减少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大陆的农业前景。他说,在中国大陆,工业与农业争水时,农业显然居于不利的地位。因为中国大陆需要1000吨水来生产一吨小麦,价值大约200美元。

  安全第一

  粮食涨价是否意味着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度到底有多高?中国能否靠自己解决粮食问题?

  “尽管近期许多媒体、学术界和决策层都很关注中国的粮食问题,但我认为中国的粮食问题不足为虑,不要过分敏感,夸大粮食的风险。”李成贵笑着对《中国经济快讯》说到。

  “有一种观点说,中国的粮食问题面临着一个拐点,即从供过于求转到供不应求。我认为这是不足信的,没必要为此过分担忧。即便是出现了所谓的拐点,也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目标,这种偏紧的平衡是非常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生产过剩导致粮价下跌,农民就要付出惨重代价,国家的财政负担也很重。粮价上去了,有利于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减少财政负担,调整收入分配,使城乡协调发展。粮价上去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实际上粮食产量的下降是非常正常的,食物总量并没有下降,也有政策性减产的因素,农民对粮食市场也有理性的反映。”

  曹锐与大多数学者一样认为,中国的粮食问题,生产环节是根本,是关键。一方面应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应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来提高粮食的产量。在工业化的社会,粮食生产也应靠工业化模式来完成。

  “粮食安全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不仅老百姓非常关心,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从长远来看,完全自给自足或者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用在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上都是不行的。全依赖国际市场不仅不可能满足中国的需求,大量进口还将引起国际粮价的上涨,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很大。”徐小青表示,“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要坚持基本依靠自给,适度依靠国际的政策,其中如何从制度上保障粮食主产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的粮价持续走低,农民收入减少,国家要从财政、信贷等多方面对农业进行扶持,目前也正在安徽、吉林、河南、湖南等地进行粮食流通体系和税费改革。国家每年要为农业补贴5000—7000亿元,大部分都用在了流通体系,而怎么把财政补贴真正转移到种粮食的农民那里也亟待解决。”

  需要指出的是,新形势下粮食短缺与以前的体制背景、市场发育情况迥然不同,现实的方法是积极构建现代化粮食市场体系,用市场的方法解决市场问题。可以看到此次粮油涨价时,各地迅速采取了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如山西省物价局日前启动了粮油副食品价格每日报告制度,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建立了价格应急反应机制,把价格波动和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尽管粮油价是继续上涨还是下跌看似由市场决定,但这场涨价风潮的背后所牵涉到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却不能让人轻松。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都市生活掌中搜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新浪青少频道(Y-ZONE)全新上线
  数码摄像机、彩信手机,冬日里的狂拍大奖!让你体验情与爱!
  新东方庆成立十周年 新概念、口语、商务英语及各种课程大优惠!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她最渴望的是什么
非常笑话
极品笑话新鲜酷辣
让平凡生活好滋味
图片
铃声
·[朴 树] 白桦林
·[和 弦] 她的背影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淑女疯狂
  • 火辣露乳装新上架
  • 买内衣送性感大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