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2003中国企业高峰会 > 正文
 
中国企业高峰会实录(十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1月07日 16:45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作为世界经济论坛2003年年会的延伸和继续,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世界经济论坛共同举办的“2003中国企业高峰会”定于11月6日至7日在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召开。200位全球著名的跨国公司领袖、经济学界的顶尖级人物及政府领导将与另外200位中国企业界精英云集一堂,就共同感兴趣的40个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中国和印度:伙伴关系的影响力

  主持人:纳拉亚纳默西(印度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Infosys)董事长兼执行总裁)

  主持人:欢迎大家参加中国和印度这一场会。那么这场会的题目是中国和印度伙伴关系的影响力。我们在哪些领域两个国家可以开展合作,我们的会议大概这样进行,我先用5分钟的时间对这个会议做一个开场白,S先生是澳大利亚默道什大学商学院教授,他将从印度这个平台上讲一下我们怎么样进行合作,然后沈教授他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经研究所,他也会从中国的角度讲一下印度,同时介绍一下我们之间怎么样进行合作,最后K先生,也就是罗克韦尔自动化全球制造方案总裁也会讲一下在中国的经历,他会从跨国公司的角度介绍一下,或者是讲一下中印合作的可能性。

  毫无疑问,中国和印度都被视为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那么中国符合增长率是8%,而印度是4.5%,我们有两种模式的政府,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很难说哪一个更好,但是从增长来说,中国表现出是更好的,在我看来我们所采用的这个模式应该是正确的模式,但是要解决我们的问题也不是很容易的,在杂志上刊物上,大会上人们总是在探讨印度和中国如果换一下数据的话,中国的成就是更突出的,不论是外国投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的发展,几乎所有的统计数据当中,中国都比印度做得好,但是印度在高等教育,当然由此在软件和生物技术的某一些方面做得可能会更好一些,另一方面,中国在生物技术的国家层面上做的是很好的,在人类基因的开发方面,中国可能是做的是最好的,毫无疑问,21世纪是中国和印度的世纪,尽管两个国家是邻国,那么这两个国家的人口也非常众多,当你把这两国的人口增加在一起的话,你就会发现两者如果有合力的话就会有更多的后劲,到2005年中国的发展可能会翻番,我认为中国和印度的合作对印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是印度人,印度在中国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我们可以从双方的合作当中大大受益。我认为我们可以相互地利用对方的优势。比如说我们可以搞大的项目,印度负责软件,而中国负责硬件,第二就可以有成功的项目,最近CII就是和中国的浦东开展了很好的合作,这也的确是在我们合作领域的很大进展。中国在生物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们知道,最近中国在太空领域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成功地发射了航天飞船,印度在生物技术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想我们的合作领域是非常多的,印度从中国能学到什么呢?从印度角度上,如果印度从中国那里学到怎么样尽快地决策,怎么样提高效率,取消官僚,怎么样能够尽快地决策,那我们就会从中受益。这是第一点。

  第二,两个国家有很多的交流,特别是文化的交流,在公司这个领域,从文化这个领域来说,从公司领域来说,印度公司可能会从中国企业那里更多地学到怎么样有信息的透露和透明,那么中国的企业也可以从印度企业那里学到很多东西,我们先请S教授,然后再请沈教授发言,最后我们请K发言,我们还会回答在座各位的问题。

  S:谢谢论坛能够把我邀请到这里,我们现在先讲一下历史,然后再看一下哪些领域可以合作,如果在过去几天内我们看一下印度的报纸,你就会发现印度有很多有巴基斯坦访问的报道,媒体对这件事是非常有兴趣的,谈到历史,目前的关系可以说是有着很长的历史,比如说佛教最早是从印度进入到中国的,有趣的是有很多印度人到中国来,佛教,我们看到有在几百年之前有很多的印度的和尚就到了中国,很多的僧人到中国,另外他们把陶器,还有很多中国的文化又带回了印度,在1924年的时候,印度也有到中国的来访,那么1942年蒋介石也访问了印度,在此之后,从我们看到文献上一直到88年之前,两国之间没有太多的交流,88年甘地到中国访问,那么印度的总理今年到中国访问,中国印度联合经济集团召开了六次会议,这主要是在2000年印度的工业部长访问了中国,并且签署了谅解备忘录。那么三个月前,印度的首相也访问了中国,李鹏访问印度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特别是谈到了贸易问题,从历史上来说,很多的访问都是从解决政治问题,比如说边界问题,比如说最近西藏的问题,只是到了80年代和90年代和现在这个谈判主要都是集中在贸易。这个贸易额来说,对中国是有利的,这个数字是包括香港,差不多有14亿美元,97年的时候,今年已经到了50亿美元,而且余额是有利于中国的,中国贸易顺差。再回到一些统计数字上,我目前看到的统计数字就是中国是更好的,与中国有着广泛的联系,包括着顺贸易额,包括5%中国是贫困县以下,印度是29%以下,很有意思。最近来看一些新闻,一些媒体的分析,里边标题给了很多一些重要的信息,似乎这是一个参照点。但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包括大象和老虎,现在已经是老虎面对龙,这个很有意思这些标题,在印度的媒体三个月之前我们有这样的一种运动,就是媒体提供的。那么这些贸易的数字来说,都是需要我们做这样一些工作,印度和中国相互之间能够学习什么呢?最重要的方面,从印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些语言技能,这在有的文件当中都提过,因为重要的是中国来学英语,印度方面有一些优势。对中国来说,它的基础设施,以及基础设施分配的方式,以及这些投资是怎么来吸引的在中国,也是有很多的,我们来研究原因,政府怎么样来提供一些大的项目。就强调了5个经济特区,在中国做的是非常正确的,就是一再提出印度要来模仿的,因为印度看是取决于哪个数字,美国是20%到30%。关于公司的治理,我们也能看到。我们来看一下所有最近的一些研究,国外的一些投资,涉及到公司治理的标准,涉及到法律标准,在印度很难去对西方了解这种公司的治理,系统地去做。很多人都知道,法律系统是公司很重要的一部分,把持这个标准,在这方面要加强等等,这一方面印度是领先的。其中很多报纸来找出这是为什么,并不是直接地DI,包括这些投资,从人口上是对比的。其中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标准中国来说它国内的消费比印度高多了,产品的消费。在很多最近的研究中都表明了最坏的一种情况,印度国内的消费能够2.5年这样的情况,印度没有这样的一种可能性。再回到合作上来说,CII这是印度的工业部,他们是最好的这方面的资源,还有一些经济方面都注重过去几个月的重要关系,我主要的研究是基于这两个来源。合作范围就是我们所确定的,任何一种形式出现的,是从政治上的合作开始,多数的一些评论家或者一些学者必须把政治问题跟贸易问题分开来,因为多数的会晤,高层的,提出一些政治问题,边界问题等等。所以在经济问题上来说,主要的领域他们所确定的一些技术的出现,还有一些专长,在医学领域,教育也提出来这方面,旅游业是另外一个领域,目前我们还有不太多的协议,还有关于知识产权的问题,也是想向印度来协定的,提供这方面的专长可能性。

  最后一点就是两个国家都会面临一些危机,包括一些养老金方面的一些问题,因为这方面国家能够相互合作,还记得38%的人口是来自这个国家,世界人口,所有的政治方面的一些人都在说并不是让这些超级大国们能让两个国家合作太密切,这也是我们经常面对的问题。

  主持人:下面我要求沈继如教授来发表一些意见。

  沈继如: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向大家谈一谈我对中印关系的看法。我首先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们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肤色不一样,但是科学家发现我们的基因都是一样的,因此,本来我们应该都是用中国话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但是我们人类的行为有时候往往与此相反,彼此嫉妒,彼此仇恨,世界各国都很喜欢中国的大熊猫,爱护倍加,但是有的国家在对别的国家使用巡航导弹的时候眼睛都不眨一眨,难道我们人类的价值不如大熊猫吗?所以今天我谈中印的关系我想起了在我还念中学的时候,当时中国和印度是非常友好的,就是兄弟般的关系,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以至于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我们两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40%,贸易只有10亿美元,最近几年中印关系逐渐改善,这是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大气候的变化的结果,现在所有的大国都在消除敌意,改善关系,像中国和美国,中国和俄罗斯,都是这样。同样中国和印度的关系最近几年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我们的贸易关系已经发展到50亿美元了,印度总理今年访问中国的时候希望把它在几年以后发展到一百亿美元。那么在这里我就有一个感觉,我认为经济和政治关系当中,首先要有合作的政治意愿,有了这个意愿以后,双方就会有了起码的相互信任,才可以开展一些经济、技术的合作,而经济技术的合作会密切两个国家的相互依赖关系,增进两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的相互了解,这样反过来又会推动经济的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中国和东盟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所以我觉得加强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合作,加强两国的关系关键是首先要有增值意愿,在今天这样的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上,我们人类的科学已经掌握了能够毁灭我们自己的力量,所以我们更应该强调友爱精神,强调互信、互利、平等、合作这样一种新的国际关系理念,而不是强权政治,不是谁有钱谁的拳头硬就听谁的,而是应该我们中国政府主张的推动世界的多极化,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那么在这个领域里,我觉得中国和印度是有非常大的合作的潜力的,因为中国和印度在50年前就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盘桃西拉英文),这已经成为当代国际关系普遍认同的一个准则,那么我们两个国家在谈其他的问题以前,我们两个国家应该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倡导新的国际关系理念继续发展发挥发扬我们50年代的那种创新的精神,那么这种创新的精神就是现在印度政府也说,它主张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所谓多极化就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国际关系新理念,也就是各国的事情由各国人民自己作主,世界上的事情由大家商量着办,就是说不是由一个国家两个国家说了算,那么这样中印两国有这么多的人口,如果我们能积极地推动这个进程的话,那么南北差距的缩短就是有希望的了。那么在这个里面,我觉得还有一个新的理念,这是我们小平先生是的,就是在争取自己战略利益的时候,要尊重和照顾对方的利益,这一点我觉得也是地线了民主的精神,人道的精神,人类兄弟友爱的精神。比方说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我们中国人民币不贬值,当时我们是吃了亏的,是损失的,付了一些代价的,但是最终我们帮助了危机迅速地克服,我们中国也是得到好处的,而更大的好处是避免了一场全球的金融风暴,因此这个是既照顾了我们的利益,也照顾了我们伙伴的利益,因此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最近一年,亚洲地区的地区经济合作发展非常快,目不暇给,一个会接着一个会,一个宣言接着一个宣言,一个协定接着一个协定,这是非常好的,但是在这里面我们可以做一些比较,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我们要开放6千种产品的自由贸易,中国同意开放600种农产品的自由贸易,对东盟开放农产品关系,这方面我们是吃亏的,我们本来就是逆差,但这是体现我们中国要照顾伙伴的利益,因为不能总是我们中国要从伙伴那里得到好处,因为工业品我们中国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因此建立自由贸易区我们的工业品可以在东盟的市场上得到好处,那么农产品是东盟的优势,我们也应该让它得到好处,所以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在很健康,而另一方面,日本和东盟也有一个自由贸易的意向的宣言,但是日本是没有开放农产品市场的,因此这里面在我看,日本没有照顾东盟的利益,因此这种合作我认为进展不会快,而且不可持续。

  说到中国和印度,我觉得我们两个国家国情是非常接近的,而且我们有共同受到殖民主义侵略的历史,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关系不好,没有理解不团结起来。邓小平先生说过,没有中国和印度的发展,亚洲的发展,亚洲的复兴就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中国绝不会有一种嫉妒的心情来看印度的发展,特别是印度先进的地方,印度的软件比我们好,我们绝不嫉妒,我们要向印度学习,刚才主持人先生说了,中国的硬件比较好,印度的软件比较好,我认为印度在商品化的经营的经验比我们好,印度有世界级的大公司,中国没有,所以在这方面,中印的合作,印度会对中国有很多帮助,当然中国也不会对印度没有帮助。另外还有许多具体的合作,我想这是属于我们建立的信任关系以后自然会谈到的事情,比方说西里西亚山,雅鲁藏布江的开发,可以提供很多的电力,这里面也有很多细节,需要双方很好地解决的,有了互相信任,这些问题都好办。

  那么最后我想谈一谈为了促进我们中国和印度以及南亚次大陆,甚至说的更广泛,政治亚洲的复兴,我觉得印度的朋友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一些概念,我们中国也需要,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学习欧洲的经验,欧洲的德国和法国曾经是历史上的敌人,他们经常在为啊而撒洛林铁矿和煤矿的归属发生战争,中国和印度有边界问题,印度和巴基斯坦有(刻深秘而英文)问题,我们不能再用老办法了,用战争来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更聪明一点。德国和法国经过经济一体化建立了统一的欧洲大市场,他们说是Single market,也就是15个国家有统一的经济空间,地理上的国界和经济上的国界已经没有任何壁垒了,(阿而撒四洛林英文)属于德国还是法国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他们自然不会为这个事情打仗了,如果中国和印度,印度和巴基斯坦也能以德国和法国之间的思维来处理我们之间的关系,我想我们没有理由不让世界看到我们的快速的繁荣,因为影响我们经济合作的最大的障碍解除了。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沈教授。现在我们请K先生从跨国公司的角度再讲一下中国和印度的问题。

  K:谢谢主席。我非常高兴来到这里,我愿意把我的观点介绍给大家,我在印度工作了很长时间,我现在在中国,我主要是在制造领域,所以我有双方的经验。中国的基础设施是发展得非常快的,有很多的有技能的劳动力,而且开展了很多的改革,特别是基本的改革,吸引了很多国外投资,随着外资的进入,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了制造厂,他们所带来的是那些跨国公司的供应商也随之进入到中国,比如说通用汽车公司进入到中国以后,他们又带来了很多的公司,因为他们期待的很多的本地的含量,所以中国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跨国公司他们需要到中国来,在美国,金融机构或者是大多数的金融机构都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比如说怎么样在中国发展跨国公司呢,他们都有这样的压力,他们不得不在中国开始生产。在中国要生产的话是非常容易的,而且可以实现一些外包,可以实现本地的组装,还有本地的原材料的采购或者是组装。那么这种生产还可以面对全球市场,很多公司正在开展很多新的业务,如果大家看一下,就会发现围绕着制造有很多的伙伴,从我的经验来看,取决于这个产品的复杂程度,实际上我们在不同的产品上都和中国开展了合作,这些是好的方面。当然还有一些领域是需要改善的,特别是在制造领域,我认为昨天人们谈到了很多的知识产权的问题,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制造领域跨国公司他们如果不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他们就不可能把很多的技术带入到中国。

  第二个问题,就是有关发展速度的问题。我们看到中国应该采取措施,以便能够改善管理能力。那么今天在中国找到这种技能的工人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找到高级管理人员是很困难的,尽管年轻人也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但是在短期内还是有一定的缺陷。

  第三个领域,最近在制造领域一些现象令人担忧。中国提出了二一个从国内厂家购买产品的这样一个政策,提出了一个CCC的标准,如果你要在中国本地市场销售的话,你必须要争取到CCC的这样一个认证。

  讲完中国之后,再比较一下印度的情况。印度也有国有化,也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的速度要慢得多,我们成本相对很高,能源成本也很高,而且在劳力政策方面也有一些问题,所以很多领域需要改革,从制造来说,我们的外国直接投资是很少的,根据我的经验,印度的生产大部分是满足国内需求的,其实印度可以生产很多的东西,但是这些都是针对国内市场的,印度的制造业结构需要改革,它不像中国一样适用于出口,正如默西先生说的,我们有很多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当然了语言方面也是非常障碍的,今天我们已经成为知识驱动的社会,如果企业要降低这方面的成本,他们可以到印度,但是要降低生产成本应该到中国。跨国公司在印度可以享受到后端后台服务业务,可以有信息方面的系统的情况,我们为跨国公司做很多的分包,那么在生产方面,很多是在中国进行的,也就是印度做了很多的是服务,我们也成立了很多的研发中心,它为跨国公司做一些基准测试,另外还有工程师的外包,我们把我们的工程师派往印度或者是在我们的亚洲区域来工作,不论是海外还是国内,不论是高端和低端我们都能提供很多的服务。所以我认为跨国公司可以在中国做更多的生产,在印度享受更多的服务,但是双方在各自的领域也有了很大的长进。默西谈到了中国做硬件印度做软件的问题,那么有一个领域叫做电子化的制造,我觉得这一个领域可以把两国的强势结合在一起,那么E包含很多方面,就是说它必须有适当的人,适当的资源,在供应商和客户之间有很多的合作,我觉得电子化的E的制造应该把硬件和软件结合在一起,信息技术是印度的强项,而在制造方面,中国是强项,如果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要做电子制造,那么制造企业一定要有能力,根本上来说他们必须能够设计,而且英文新的信息软件。而且必须有这种不间断的生产,而且要有很好的供应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印度和中国可以在很多领域竞争,我们双方都有优势,我们不仅可以相互学习,还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

  主持人:谢谢。我看每个人不是讲了5分钟,都是讲了8到9分钟,现在我们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

  提问:谢谢。我来自巴巴吉,令人振奋的是你们一直谈论两国互补的地方以及可以合作的机遇,怎么样能够把南北很好地结合。有个问题默西先生谈到了中国成功的一部分,不论是政治上和社会上,为了改善是不是可以解决这个区域问题?

  主持人:我要说的是我这里讲的并不是民主结构和中国体制的问题,从个人角度来说,你要提高效率不一定要在民主的制度下,印度的定理人的心态必须改变,重要的是他们用固定的想法看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人认为我们应该合作,我们共同合作才能成功,我觉得我们应该采用这种想法。

  提问:谢谢。我想讲这一点,我们现在跟印度是有些不太公平,有文化一些价值问题,这在很大的人口里边还没有涉及到,比如说很重要的一些经济还有发展,差不多5%的增长率跟8%的增长率对比,甚至还有更高的增长率,在前面讲的中国认为他们自己在中国本人是一个比较广泛的一般性的,印度就是要通过他们很高的教育来去预测,作为全球的一个公民来说,我们全球公司的一个领导者,还有(英文),还有音乐的指挥等等,他们去领导,他去成为全球的情况。然后目前一些障碍,这里边印度的一些挑战就是人口的大部分人都是在贫困线左右,包括20%、40%的人才,我想知道,我可以问一下沈继如教授是否有这样一些经验就是中国有成功的地方,还有很大的人口他们都是非常注重经济的发展,然后提供一种指导意见,怎么办?也许我可以来使用这个麦克风来讲同样的一些跨国公司,一些国家,我的观点或GE或什么本身我们应该更加密切,能够把这个能力来转让过去,在软件和硬件,这两方面,怎么转让过去?谢谢。沈继如:刚才这位先生谈到中国在社会措施,特别是贫困人口怎么解决我觉得这里面就不得不涉及到我们两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我曾经在印度和印度的学者讨论,我说你们要好好控制你们的人口,否则你们经济发展的好处都被迅速增加的人口吞没了,他说我非常明白你的意思,他说我们印度也非常希望控制人口,但是我们是民主国家,任何事情在议会里提出来都会有人反对,哪怕是通过了执行的时候,也有人反对。所以我们的人口增长率还是比较高,印度拉.甘地夫人有一次下台就是因为她要控制人口的关系,那么刚才主持人先生也谈到中国的决策比较快,中国是我们的一种民主制度,在美国看来我们是非常不民主的,在美国看来不民主的制度我们恰恰做了最有利于人们的决定,使我们的人口增长率下降到百分之一以下,千分之九到十,因此人口的增长速度迅速下降了。另外我们政府也非常关注消除贫富的差距,特别是沿海和内地的差距,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改革开放以前因为中国当时太穷,还有一些思想上的问题,就是计划经济,所以当时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移 动是非常严格的,那么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越来越放松了人口移 动的控制,同时允许农民开办个体的集体的乡镇企业,这样我们已经解决了将近两亿农民的就业问题,就是由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他离开土地,离开土地变成公认,另外还有一亿左右的另动人口现在在城市参加各种基础设计的建设,你们在北京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地铁,我们的道路,我们的房子都是全国各地来的工人,因此我的知觉的感觉,我在中国和印度,我们这里解决就业问题比较好。印度失业的人口实在令人担忧,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双方是可以互相借鉴的,不要说谁的制度好,而要说谁的制度能解决实际问题好,那么在这方面我觉得中国和印度在许多方面是可以学习,像人力资源的开发印度有很多好的经验,有一些还是天生的,我们中国一下子学不会的,比方说印度的中学开始就是用英语上课,所以他们没有语言障碍,作为西方的客人,可能在我们这儿发现中国人怎么不太爱跟我说话,原因就是不会说,不会说你的文字,但是我到印度去,我看他们都会说英文,所以不是中国人冷淡,或者是不想和西方人交流,而是他有语言障碍,这点对企业家来说是致命的,因为你不会和外国企业家之间谈话你怎么发现新的商机,怎么发现新的贸易机会呢?所以在这种领域中国政府应该想办法,但是我觉得在短期内这个差距很难。所以刚才这位先生说中国和印度在软件硬件方面的合作,我觉得是各有所长,而且是可以长期地合作。

  提问:正如您所知道,在我们即将结束的时候,邓小平曾经说过,他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资就是好猫,不管系统是什么,只要人们对这个系统满意,能够取得进展,能够解决问题就是好办法,我感觉这方面中国做得工作更好一些,我们很多地方是印度可以向中国来学习的,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提问:来自于马卡砬公司的,我想接着前面讲的情况,就是这种叫做民主制度怎么来进行,尽管在目前这个阶段可能会给印度带来很大的挑战,人口的过速增长,跟中国相比,随着时间的推迟,老龄化会出现问题,这可能会给国家的养老金带来问题,在20、30年以后这些情况会是怎么来平衡,这是一个问题来考虑?

  沈继如:您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有很大的前瞻性,还要说到我们中国在这方面我们是还要感谢邓小平,他要求我们向全世界好的经验学习,向人类文明的遗产学习,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中国人口控制的一个负作用就是迅速老龄化,在这方面我们是非常认真地学习了欧洲的经验,欧盟的很多国家它社会福利保证制度是搞得很好的,那么我们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了,但是因为我们人均GDP还是太低,只有一千美元,现在全世界的63亿人口的人均GDP今天是5千美元,就是现在的水平。那我们现在一千美元,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因此我们的社会保证金现在还是很不够,那么对老龄人,对失业的人补助的水平非常低,那么怎么办?从长期地看,是GDP总量上去了,水平就会提高,另外我们政府和我们学术界也在讨论,就是我们过去计划经济的时候,是只有国营企业的人有养老金,那么社会上大多数的人,特别是农民是没有养老金的,因此现在要执行这个制度,当时没有储蓄,这个社会没有储蓄养老金下来,现在我们有一个设想,就是现在我们的国有资产都是50岁、60岁的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积累起来的社会财富,所以我们有一个设想,就是要逐步地通过证券市场,把一部分的国有过分卖给社会,这样把这个钱收回来以后,等于是现在这些老人年轻的时候的养老储蓄把它收回来了,然后充实我们的养老金。这个想法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具体操作上我们还有很多争论,有的人说这是不是把国有资产给流失了,变成私人的了,但是更多的人认为这不是流失,因为这部分国有资产本来就是现在这些老人年轻的时候创造的,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把它留作养老金,现在把它卖掉,现在收回来的先进就变成养老金,这是非常公平合理的,如果这个方案实行了的话,我们的养老金就会迅速地充实,那么社会保障金事业就会比现在有大幅度的提高,老年化的问题也会有很好的解决。

  主持人:我想我们还只有最后点时间,让你提最后一个问题了。现在提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印度有很大的优势,差不多40%的人口都是在15岁到40岁,这方面做的很好,今后有很多的教育,没有代沟问题,这是我们所讲的这个问题也是提出。第二我想提一下除了软件和硬件,中国也做了很好的特别是在经济特区,在一些城市里边,印度可以学很多,如果不能够解决基础设施的问题就不行。我非常高兴印度朝这方面发展,这些领域中国和印度可以合作,现在目前有11个经济特区,我想我们可以更多合作能够来利用这样一个优势。

  主持人:谢谢。我们的会议就要结束,感谢你们各位,感谢所有的发言者。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网络调查赢取丰厚大奖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精彩华纳铃声免费下载!还有精彩大奖哦!
  新概念,英语学的阶梯 英语口语速成新攻略 任汝芬领衔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体验缠绵中的滋味
回味激情后的温柔
非常笑话
非常心情加油站
让你越看越过瘾
图片
铃声
·[王 杰] 我比他好
·[和 弦] 黑客帝国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家饰品店年利几十万
中医根治乙肝获新突破
人员流动,客户永存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陕西群英大“惠”萃!
东北投资沃土!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谁说糖尿病无法治愈!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