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祝贺《科技智囊》出版100期。
我与《科技智囊》的交往是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的,以后也就是断断续续为《科技智囊》写一些稿子,因为联系的媒体较多,没有特别注意。但是近来与《科技智囊》的合作急剧升华,因为《科技智囊》开始探索全新的媒体发展道路,我感到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因为现在多数媒体是为生存而作,难免为“五斗米折腰”,而《科技智囊》却独树一帜,
以独到的视角来评判经济界的是是非非,以高超的眼界为读者析疑解惑。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摆脱利益的纠缠和世俗的羁绊,才能有真知灼见。
一群年轻的伙伴,充满朝气,“风华正茂,挥斥方遒”,希望《科技智囊》在今后的岁月中,不断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世界而思考。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北京汽车工业发展研究所首席分析师贾新光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企业有一两次的商业成功并不难,难的是基业长青;一本杂志出一两篇杰出优秀的文章并不难,难的是成为读者随时随地不忍割舍的信息来源。
《科技智囊》正是以成为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持续思维和行动工具为职志的媒体,更重要的是一步一个更清晰、更有力的脚印,塑造了自己在管理界逐渐明显的声望。希望正如每一位伟大的先知和思想家通常所表现的那样,《科技智囊》杂志和它的编采写作团队能持志不移,接续创新。
——零点研究集团总裁袁岳
年初,赵敏编辑找我约稿。从此,我与《科技智囊》就正式结缘了。我不是一个勤奋笔耕的写手,能推掉的约稿,一般尽量婉拒。但赵敏的诚恳,让我感觉到应该与《科技智囊》合作。而合作一旦开始,我就发现,我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了《科技智囊》的忠实作者了。
每当杂志截稿期将届,赵敏与我的联络就频密起来。我曾经与赵敏开玩笑说:我的懒惰是你“逼”走的,我的不少文章是你“逼”出来的。玩笑归玩笑,却道出了我对赵敏和《科技智囊》杂志的感激之情。毕竟,我与《科技智囊》一起,为奋斗着的中国企业奉献了一份绵薄的心智和经验。《科技智囊》杂志有一批好编辑,他们在辛勤耕耘着,我想,这就是《科技智囊》越办越好,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原因吧。
值《科技智囊》百期之际,顺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广州中大荣光企业顾问中心合伙人朱志砺
和《科技智囊》的相识缘起于一群勤勉的智囊人,他们是:永远娃娃脸的傅强主编,书卷气的冯宗智主任和美丽的赵敏编辑,然后就有了为《科技智囊》操刀写文章的冲动。感谢《科技智囊》给我提供了一个自由展现自己思想的舞台,我特别期望那些粗鄙的文字没有影响你们——钟爱着《科技智囊》的读者,我是你们中的一员。
我们都期望着《科技智囊》能对我们达成人生的卓越有所裨益,在一片浮躁浮夸中,《科技智囊》是为数不多的坚守高端的媒体。因为今年我为各种必须完成的科研项目焦头烂额,所以很怕听到智囊人来电约稿,但听到他们的刊物第100期问世,内心仍然忍不住喜悦,愿《科技智囊》和卓越人士共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
前些天去了趟四川,目的是做一点中药产业相关的调查,途中还惦记着行前傅强主编说过要来电话,因为《科技智囊》杂志已经出了100期。一期算一岁,也算一百岁了,从办刊事业上看是走了一大步。
我和“傅强们”是“一见钟情”。我断定他们能够办成事,因为他们这一群年轻人是吸引人的。想到成都武侯祠那副对子上“能攻心”所引出的“从古知兵非好战”的谋略,再看“科技智囊”杂志的立意和取材,觉得由向上的、有朝气的年轻人以诸葛孔明的气势在办杂志,可以预见到能给企业战士带去魅力。祝“傅强们”立下志气,把《科技智囊》办得更尖锐些,因为下一轮中国企业、中国经济的发展更需要“能攻心”的智慧。
——都市未来发展研究院院长汪晓来
全球视野,中国情结;宏观透视,微观解析;理念先导,作业精细。为此,《科技智囊》堪当CEO智囊。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杨伟国
要想了解中国市场,你必须读《科技智囊》。
——整合营销传播创始人
唐·舒尔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