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继红 前些日子,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责成浙江省对省内美发店和生产企业染发类特殊用途化妆品的标签、标识及说明书进行了抽检。这次共抽检了10家美发店和11家生产企业,29个化妆品中,合格14个,不合格15个。其中生产企业的化妆品18个,合格10个,不合格8个;美发店使用的化妆品11个,合格4个,不合格7个。不合格内容主要为产品名称与卫生许可批件上标注的名称不符、卫生许可批件过期、无卫生许可批件等。
这次抽检结果表明,染发类特殊用途化妆品标签、标识、说明书的合格率较低,主要问题是产品名称与卫生许可批件上标注的名称不符,即一证多用的现象严重,美发店使用的化妆品和国内企业生产的化妆品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合格率更低。抽检结果表明国产化妆品企业及美容院经营者对化妆品基本法规、规定不够熟悉,不能严格依据相关法规规范自己的生产和经营行为。
针对健康与美容产业的具体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方面的专家、教授。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国家对化妆品产品质量是如何进行监督的问题时,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的高小强处长说,随着人们对美容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属于新兴产业的中国美容产业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当代美容业在中国大致有20多年的历史,由最初的一些小店,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就业者达1120万人,店面总数154.2万家,年总产值已经达1680个亿,城市居民人均美容月消费为21.33元,总消费额已经占到GDP的1.8%,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有专家认为,美容业将成为21世纪最红火的行业之一。美容行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行业无序和混乱的现象,呈现出“三低三高”的特点——行业门槛低、地位低、舆论评价低;行业的社会价值高、国民经济贡献值高、消费期望值高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厂商为了迎合消费者对美容驻颜的迫切需要,不断把高科技的概念注入美容产品与服务中,有的甚至成为商业推广的噱头,形成了美容市场的虚假繁荣。
针对这种情况,卫生部依据国务院《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和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开展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卫生监督中心在工作中,进一步规范化妆品生产过程和化妆品流通市场,研究、规范化妆品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卫生安全问题,提高我国化妆品行业整体卫生水平和规范化水平。积极研究化妆品卫生管理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向卫生部提供相关政策建议和信息;针对化妆品生产和经营过程存在的卫生问题,加大化妆品生产和流通市场的国家卫生监督抽检工作力度;组织开展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业务培训;协助卫生部处理相关大案要案,处理消费者的举报与投诉;协助卫生部执行有关国际合作项目。根据《关于印发2003年国家卫生监督抽检工作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加强化妆品卫生监督,保证化妆品卫生质量,维护消费者健康。
高小强认为:目前,生活美容最大的问题是美容店低档次重复和从业人员培训严重不足。就初级美容师而言,全国有近50%的学校,去掉头尾和节假日,培训时间不足20天,从业者就直接去做人体的服务项目,问题是很大的。医疗美容是由卫生部门事先把关,必须取得了卫生部门颁发的许可证以后,才能到工商部门领取执照之后开业经营。卫生监督部门在不断深入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要加大市场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化妆品流通和相关经营场所,尤其是美容院的监督管理。化妆品生产企业和经营者更应该加强对化妆品法规的学习,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要严于自律。
<<市场报>> (2003年11月06日 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