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长三角区域产业整合战略:现状与前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1月04日 08:58 中国经济时报

  柴国荣

  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和隶属江苏、浙江的15个地级以上城市,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人民生活最富裕的经济区域之一。2002年末,这一地区以仅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5.8%的人口,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19105亿元,占全国18.5%,将近1/5;财政收入4046亿元,占全国22%;出口总额924亿美元,占全国28.4%。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经济
的“最亮点”,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的瞩目。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

  产业分工现状

  1.各自为政导致产业缺乏合理分工。

  从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已基本实现了产业结构从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的根本性转变,正朝着工业化后期阶段迅速迈进。

  但是,长三角在产业提升过程中,面临着各自为政的问题。长三角内16座城市分属浙江、江苏、上海三省市,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地区之间的协调难度很大,城市间缺乏合理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生产力布局重复、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非常严重,甚至于在对外招商过程中还竞相降低门槛。从三省市主要出口行业的产值看,名列前几项的主要行业中就有三至四项是完全相同的。这种趋同的行业结构在以行政地域统计GDP的指挥棒下,必然导致恶性竞争,企业间的关联与协作难以开展,区域整体优势无法形成。如南京与上海同时规划建设“亚洲第一”的化工园区,竞争之势已成;宁波港的货物吞吐量为全国第二,并一直呈现“吃不饱”的现状,但在上海,却正在投巨资建设洋山港。

  目前,“长三角”地区一些跨行政区域的企业依旧受到诸如行政收费等方面的制约,位于区域交界地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仍处在互相分割的状态。另外,各地在制订经济发展规划时缺少协调,竞争大于合作。上海建设四大制造业基地、开发郊县工业小区、虹桥机场国际航班东迁等措施,被认为是缺乏区域经济全局观的表现。而杭州修建跨海大桥、南京规划沿江开发区等举措,都是以确保自身经济利益为首要前提,较少考虑对周边省市造成的负面影响,缺乏对整个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总体考虑。

  另据调查,各城市近十年来的产业调整方向也非常接近。例如,服装及其他纤维品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等行业,在各主要城市制造业结构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纺织业和食品制造业则都属于停止发展的行业,调整幅度较大;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一些在原有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行业,目前都保持着较大的份额,仍被多数城市列为支柱行业。同时,很多城市的“十五”规划都提出要大力发展信息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在相距不远的16座城市中,有11座城市选择汽车零配件制造,有8座城市选择石化,12座城市选择通信产业。这种趋势使产业协作力度始终不高。

  2.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增强。

  随着市场意识的不断强化,长三角目前已意识到了错位发展的必要性。如现阶段二、三产业并举的上海市,和以制造业为主的江浙发生竞争在所难免,但上海的制造业将会慢慢向周边迁移,上海产业中的工业比重也会逐渐缩小,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都市经济过渡。

  在外来投资上,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制造业去江浙,商业服务业去上海,中小企业去江浙,大型企业去上海。现在高科技台商纷纷向昆山、苏州、无锡等地集聚,形成完整的IT制造业群落,上海则为周边企业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方位服务。这些具有不同功能和定位的城市群落,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和市场。

  另外,作为实现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关键措施,近年来,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都十分注重市场建设,现已初步建立了一批与国内市场接轨的金融、技术、商品等要素市场框架,形成了一批年成交额超百亿元的商品市场。其中,上海目前已基本建立了包括批发、零售、现货和期货的多功能、高层次市场体系,成为中国现代化大市场交易数量最多、交易规模最大的城市。此外,在全国十大生产资料市场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已拥有6个,使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明显加强,从而有利于引导企业按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合理分工和安排生产。

  长三角未来产业

  整合战略和一体化发展趋势

  1.协同整合地区规划,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作为亚太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如何通过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从整体上取得经济发展的主动,保持其经济体系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协同调整的战略目标是:通过培育和强化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理顺地区合作秩序,实现区域产业发展一体化和产业布局合理化,形成若干在全球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产业群落;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培育和提升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使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发展率先融入世界一体化体系,成为产业发展外向化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龙头。

  为应对加入WTO,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是,巩固和提高传统优势产业,淘汰和转移低层次劣势产业,整合加强“龙头”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具体是:

  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内部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与国际市场份额。在压缩低档产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优势名牌产品的同时,应积极参与跨国公司的垂直分工,吸纳其产业链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对现有支柱产业,应集中有限的资源,着重发展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龙头”行业和产品;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航天航空、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协同发展,整合目前较为分散的智力资源,发挥后发优势,以较低的成本建立起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近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体系;建立具有相当辐射范围的现代服务业。以金融、贸易、交通、信息等高层次服务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使现代服务业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国际意义区域优势产业。

  2.协同整合产业优势,培育若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落。

  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和产业缺乏协调的情况,是由于人为的市场屏障和政府对企业决策的干预所致。因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群落要在规范市场和促进竞争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资源配置效率高、对市场反应灵敏的企业组织形式来实现。

  促进企业组织的优化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企业之间的产业联系网络,利用企业外部的垂直联系与水平联系,以网络型的产业组织空间形成产业群落。这就要求打破条块分割,统一竞争规划,给企业以公平的市场环境,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将产业联系内部化,通过关联企业的兼并重组,整合形成若干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跨地区企业集团。集团企业作为独立于地方政府的利益主体,能够规避地区分割和不适当的行政分割,在区域内自行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产业组织体系,并以跨地区的集团企业为核心形成产业群落。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中国加入WTO后长江三角洲地区应形成以下几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落: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落;以金融、贸易、交通、信息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群落;以大型电站设备、通信设备、运输设备、工程设备、石化设备为主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群落;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群落。

  3.加强政策合作,构筑统一、规范和开放的市场体系。

  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彻底开放,除了要弱化地方行政参与经济的力量外,关键在于培育和构建统一、开放、规范的共同市场。而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不再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直接干预,其作用领域转为规范和优化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因此,加强政府合作进行市场体系建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协同调整的工作重点之一。

  要在市场规则上尽可能与国际接轨,符合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完善各类市场体系,形成各类市场的共同体,保障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目前,特别重要的是,共建区域性的商品物流共同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人力资源共同市场、科技成果及知识产权保护共同市场、基于信息网络平台的信息共享及信用征信共同市场,以及文化旅游共同市场等。特别是人才市场和统一的产权市场。比如,建立经济圈产权交易机构,可以为跨地区产权重组、异地并购、产权交易等活动创造条件。同时强化核心城市——上海的对外辐射功能。通过集聚,在强化中心城市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发挥扩散功能,带动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落的形成和发展,这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统一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三角洲发挥龙头作用的重要标志。另外,还需加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在区际交通、通讯信息、江河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合作与协调,尤其是强化在区域整体规划上的相互衔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规模经济效益。

  4.未来要走“全球-本土化”的发展道路。

  随着城市国际性交往和联系的日趋密切,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中的资金、技术、产业、经贸、人员、机构等方面的国际性因素势必相应增加。从国内环境看,长江三角洲的南北两翼——浙江、江苏两省分别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浙江省在着力发展以嘉兴为重点的浙江北部地区、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湾城市群的同时,将努力把宁波构筑成为现代化特大城市;江苏省则在“十五”规划中强调,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把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建设成为四个大型城市,并依托南京——上海、南京——南通、连云港——南通、徐州——连云港、新沂——扬州——宜兴等五条“聚合型”轴线,聚合起沿线城镇的经济能量以加速区域性合作,同时大容量地接受上海的辐射。此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在长江三角洲的具体体现就是在上海设立地区性总部及研发中心,在长江三角洲其他大中小城市布局生产、加工中心或制造基地,并在技术、管理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的聘用上逐步实现本地化。在上述环境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未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将根据区域经济和地理空间的差异,走大都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的“全球——本土化”之路。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网络调查赢取丰厚大奖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精彩华纳铃声免费下载!还有精彩大奖哦!
  好消息-新东方新概念送教材! 学会哇啦哇啦说地道英语 考研&MBA冲刺早准备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你对她越温…柔…
她会爱你更狂野!
非常笑话
烦了累了看笑话
——包治百病哦
图片
铃声
·[王 杰] 我比他好
·[和 弦] 黑客帝国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淑女疯狂
  • 火辣露乳装新上架
  • 买内衣送性感大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