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松
最近物价出现蝴蝶效应,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普遍关心的是:物价还要上涨吗?回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那次通货膨胀,有些人甚至开始考虑要去囤积点大米、食盐。
但有迹象表明,此次物价上涨与上次短缺时代的通货膨胀有所不同。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多种基础性商品价格上升,除了各自商品价格周期波动及特定供求状况变化等方面的原因外,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持续投资的滞后效应及越来越融入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可能是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持续投资的滞后效应
中国是当前世界经济中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目前已经成为拉动部分商品世界需求,影响价格波动的主要力量之一。资料显示,我国现已成为世界铜、铝、棉花、天然橡胶等产品的最大消费国之一,近年来许多商品的消费和增长率均远超世界平均水平,成为这些商品价格在全球上升的主要动力。
今年我国进口的铁矿石首次大幅超过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对于国内钢铁业的显著扩张,有海外分析师甚至惊呼,中国经济增长已进入金属密集阶段。巨大的需求对全球市场的钢铁价格已经产生影响,据奥地利经济日报报道,奥钢铁企业就抱怨中国钢铁产量大增导致的世界钢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
经济学家梁小民认为,持续的投资扩张是导致目前多种基础性商品价格上扬的重要原因。在此过程中,国内生产能力的扩张导致了对原材料需求的大幅增长。虽然国家发改委已经在今年早些时候作出预警,但各地方政府的工业投资热情依然不减。天则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报告指出,近年来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高增长,去年的投资率就已达到42.2%,已经超过1993年的37.7%4.5个百分点,今年的投资率更高。近年来的投资持续扩张推动了国内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也形成了充足的产能和对原材料的巨大需求。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卢峰认为,在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农业的发展相对缓慢,今年农产品的价格普遍上扬与此有密切关系。梁小民则认为,今年的粮油价格上涨有其直接诱因,如粮食减产、国内小麦等农产品库存逐年减少、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上扬等,但国内的供给出现不足则是值得注意的重要原因。为什么会出现供给不足?梁小民认为,近年来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是直接原因。
国际因素影响国内价格
有关专家指出,近来的物价波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影响,这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必然结果。从近年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宗商品的价格明显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从汇率方面来看,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以美元标价的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扬,盯住美元的人民币价格也相应上扬。而从世界几个主要经济体的近期情况来看,经济复苏迹象日趋明显,多个国家央行已经开始考虑在合适的时机加息。根据一般规律,世界经济复苏会给原材料行业带来较大的需求,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也影响了世界商品价格水平进而影响国内价格水平。
上游涨价易下游涨价难
“价格还会不会涨,关键还是看供求关系下一步会如何变化”,有分析人士指出。各基础商品由于生产特性不同,价格涨势可能会出现一定分化。如钢铁、电解铝等产能扩大很快,但建设投产期相对较长,价格回落可能还需一段时间。而对于农产品而言,主要的供给依靠国内,供求关系的缓解则受播种和收获周期的影响。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陈克新也表示,终端消费品价格涨幅可能不会太大。他认为,尽管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但下游产品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并没有扭转,价格向下游产品的传导能力有限。据中华商业中心测算,目前600种商品主要消费品中,供大于求的有513种,而供不应求的商品则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上游产品涨价较多,但多数下游企业只能是加强管理,降低消耗,以及压缩利润空间进行消化。或许有些行业会联手提价,向最终消费者转嫁原材料涨价因素,但却难以把涨价压力完全转移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