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英国戴安娜王妃的死讯掀起了一场全球媒体大战,各种有关戴妃的消息充斥传媒达数月之久。一些评论家甚至认为戴安娜王妃之死是20世纪最轰动的新闻,全球媒体报道之深之广甚至超过了1991年对海湾战争的报道。因此有人说,戴安娜已经成为一个符号,这个符号不仅代表着人们心中那个“永远的玫瑰”,对于竞争激烈的媒体集团来说更意味着滚滚财源。如今在戴安娜王妃去世6年之后,正在经历销量不断下滑困境的英国小报再次抓住了“戴安娜”这株救命稻草。
前管家大抖“猛料”
10月27日清晨,已经被英美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戴妃前管家保罗·伯勒尔的新书《王室职责》正式发售了。但是英国伦敦中区的BORDERS大型连锁书店门前并没有出现连夜等待售书的露宿者,也没有蜂拥而上抢购图书的火热情景。当媒体将镜头对准书店显眼位置摆放的《王室职责》一书时,却发现并没有太多的买者出现。随后的调查显示,该书在两小时内只售出了5本。
但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王室职责》一书刚刚在亚马逊网络书店出现不久,就迅速爬升到了畅销书的前几名。深谙公共营销策略的伯勒尔为了最大限度地推销自己的新书,特别雇佣了英国著名的明星经纪顾问公司Outside集团,该集团曾经包装了英国球星贝克汉姆。在Outside集团的精心筹措下,伯勒尔将在美国的25个大城市进行大规模售书活动,同时还将出现在一系列的电视访谈节目中。
最近甚至有消息传出,美国的3家广播公司已经与伯勒尔接触,准备合作拍摄一系列戴安娜的纪录片。同时为了保证图书的销量,替伯勒尔捉刀的英国《每日镜报》编辑史蒂夫·丹尼斯并没有出现在《王室职责》一书的扉页上。原因是有调查显示,任何与小报记者有关联的书都卖得不好。而且就在去年,戴妃贴身保镖肯·沃菲出版的一本关于戴妃的书销量不佳,而业界普遍认为是由于英国小报《每日快报》记者罗波特·乔布森介入的结果。
现年45岁的伯勒尔在戴妃1997年去世前一直担任她的管家,同时也是她的知心密友,时间长达21年。但伯勒尔在2001年曾被指控盗窃戴妃300多件私人物品,其中包括信件、衣物等。直到最近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出面作证说,伯勒尔在戴安娜去世后不久曾告诉她,他拿走了王妃的一些遗物,以便妥善保管,他才得以脱罪。而如今伯勒尔不惜冒着“背叛”皇室的罪名著书披露戴妃生前秘闻,使英国王室再次成为家庭肥皂剧的主角。
重金取得伯勒尔所著新书《王室职责》独家连载权的英国《每日镜报》从20日起就开始了一场准备已久的媒体“政变”,连抖猛料,令英国王室愈加遮羞不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书中披露的众多戴妃生前的私人信件,其中一封信的内容堪称石破天惊:戴安娜在这封写于1996年10月的信件中称,她预感到有人正计划阴谋暗杀她,甚至写下了可能暗杀她的人是谁!难以置信的是,戴安娜还预言了自己的死亡可能是由于一场车祸、一次刹车失灵等!伯勒尔新书中披露的戴安娜信件再次为戴妃之死的阴谋论添了一把火。除此以外,书中一些信件还涉及戴安娜姐弟关系疏远等敏感内容。
随后在10月24日晚,伯勒尔又出现在美国广播公司(ABC)《20/20》节目中,并首次抖出另一条“超级猛料”。众所周知,1997年戴妃去世前正和埃及富豪之子多迪·法耶德处于热恋阶段。但伯勒尔却在节目中透露说,实际上当时戴妃并未把多迪放在眼里,她内心深处爱着的是另一个男人,只有他才是世界上惟一一个戴妃想嫁的男人!据伯勒尔称,此人是戴安娜王妃的“第九号秘密情人”,一位45岁的巴基斯坦裔心脏外科医生,而且还是个有妇之夫。
深夜打响的“战争”
像所有深谙新闻挖掘之道的小报一样,英国《每日镜报》把伯勒尔透露的“猛料”精心加以编排并发挥到了极至,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在出版界发起的一场堪与倒萨相比的媒体行动。
为了取得伯勒尔新书的独家连载权,英国《每日镜报》不惜付出了50多万英镑的高价。《每日镜报》的主编皮尔斯·摩根惟恐遭到竞争对手的突袭,因此非常重视保密工作。在20日独家连载之前,替伯勒尔捉刀代笔的《每日镜报》执行经理兼编辑史蒂夫·丹尼斯、伯勒尔本人以及负责出版《王室职责》一书的英国企鹅出版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守口如瓶。企鹅出版公司的一位高级员工事后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说:“直到这本书上市出售时,我才知道是我们公司出版了这本书。在公司内部,这个秘密保守得相当严密。”
与此同时,20日当天,《每日镜报》特意采用了障眼法以迷惑和麻痹其他小报编辑。该报放出消息说,头版安排了和其他报纸一样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因心脏病紧急住院的消息。随后又安排《每日镜报》的公关人员在凌晨3点半的时候给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打电话,确认其他报纸都已进入梦乡。《每日镜报》这才开始大干特干,赶在英国人吃早餐的时间,把连夜开印的戴妃秘闻抖了出来,顿时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媒体大战。
毫无疑问,皮尔斯·摩根与戴妃前管家伯勒尔的私人交情确实为《每日镜报》在这场规模浩大的小报战役中取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皮尔斯·摩根,这位编辑小报消息的老手,完全知道如何把自己花了六位数买回来的消息发挥到极至。10月20日《每日镜报》第一天独家转载《王室职责》这本书时,特别以披露戴妃生前“预知”自己死于车祸的信件作为头炮,一炮打响。这则惊人的消息令英国举国上下为之震动,媒体争相转载,而此时《每日镜报》则把读者牢牢地抓在了手心里。随后几天《每日镜报》连续以大幅版面转载,其内容当然经过了资深编辑的润色,以一种类似朋友间闲谈式的文章紧贴那些小报读者猎奇的心理。
《每日镜报》的死对头,英国三大小报之一的《太阳报》对《每日镜报》这次行动反应最为激烈。恼羞成怒的《太阳报》采用了“极力贬低伯勒尔”的战术,为此请来多名皇室特约评论员对《每日镜报》发起反攻,把伯勒尔贬低为道德败坏、背叛皇室的犹大。但是《每日镜报》刊登的“猛料”对读者几乎有着无法抗拒的魅力,即使是一直以报道戴妃秘闻而闻名的《每日邮报》,这次也彻底败给了《每日镜报》。22日,《每日镜报》又请出查尔斯的前保健医生马克·波兰德,刊登了对他的专访以及他对皇室的看法。根据各项数据显示,《每日镜报》首战告捷,销售量一下增加不少。20日《每日镜报》特别加印了25万份,仍然未能满足读者需要。随后,该报销量继续攀升,在一周之内增加了20多万份。
“戴安娜替我们卖报纸”
几个星期前,当专以揭发王室秘闻、明星性丑闻为噱头的英国小报《每日镜报》越来越快地从英国报摊上消失时,很多媒体从业人员都认为报道王室秘闻已经不是什么卖点了。早在一个月以前,英国的《每日电讯报》刚刚预言王室新闻将逐步消亡,而《太阳报》也要求其主要的王室新闻追踪记者保罗·汤普森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非王室新闻的报道上。但是红脸膛的戴妃前管家伯勒尔和《镜报》的主编皮尔斯·摩根却坚信,在戴安娜已经离开人世6年之后,她仍然能够掀起民众对小报的热情。
突然之间,一切仿佛又回到了1992年小报辉煌的时代。皮尔斯·摩根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示:“是戴安娜在替我们卖报纸。虽然她已经离开我们很长时间了,但是她作为英国皇室中一个平民女子的形象仍然是卖点。”皮尔斯的话似乎表明戴安娜如今再次成为拯救日益不景气的英国小报业的救命稻草。
1997年8月31日,戴安娜王妃在摆脱狗仔队跟踪时不幸遇难,以她为封面故事的报道曾持续了18个月。在此期间,不少小报的发行量明显增多。这些小报捕风捉影,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炒作的卖点,但只要仔细去看看文章内容,什么新东西都没有,但仍然有大量的读者。难怪有人说,戴安娜已经成为一个符号,有人甚至说英国小报已经简单到只要有一张戴安娜的照片,再配上哗众取宠的标题就能卖钱的地步了。
但随着公众对戴安娜事件的反思以及互联网的繁荣开始逐步影响英国小报的生存。近些年,英国报业开始出现滑坡,同1990年上半年相比,2001年英国11家占主流市场的小报有8家发行量下滑。《太阳报》、《每日镜报》、《快报》这三家英国主要小报的发行量持续下降。1998年6月至2001年6月的三年间,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小报《太阳报》发行量减少了25.7万份。《每日镜报》的销售量也减少了10万份。今年5月,《太阳报》和《每日镜报》这两家死对头,为了挽回销售量不断下滑的困境,先后掀起了一场报纸降价大战,都把定价降到了20便士,结果《镜报》稍稍占了上风。
皮尔斯·摩根对戴安娜去世后英国小报的经营活动曾做过一次总结。他说:“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读者对皇室新闻的兴趣几乎消失殆尽。‘王室’新闻已经不再总是那么有市场了,有关曼联队球员贝克汉姆及其妻子的报道更有销路。1992年,《每日镜报》用了不下9页的版面刊登伊丽莎白女王的二儿子安德鲁王子与妻子离异的情况,可现在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但是如今这个时代似乎又回来了,以金钱来衡量新闻价值的小报在炒作已去世6年的戴安娜王妃秘闻中又找回了昔日的自信。与这次英国小报为争夺戴妃新闻激烈竞争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大报对这条新闻的冷淡。几乎各大报纸都以很少的篇幅报道了这次事件,而英国广播公司更是几乎未报这次事件,并声称尽管英国公众对这次事件兴趣浓厚,但是英国广播公司的主编讨论后得出结论认为这些消息对公众并无太大价值。
英国小报《每日星报》编辑布莱恩·希纯曾经说过:“消息不过是一种商品,正如面包等等一样,拿来出售给他人,有人愿买,有人愿卖有何不妥?”布莱恩以小报从业人员的典型口吻,以所谓自由市场有买有卖的原则,把提供和买卖消息看作是一种选择的自由。但是市场价值与新闻价值不可同日而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