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国内中成药产品销量排行第三的通心络胶囊获得了国家专利部门的专利证书,这让其生产企业河南以岭药业公司松了一口气,因为公司一直以来担心的产品仿冒问题终于可以用法律来解决。
以岭药业副总经理吴以池兴奋地告诉记者,获得专利期保护的通心络不但不用担心“络××”、“××通”之类的攀附,而且也可以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原研发的价值。
以岭药业副总经理吴以池告诉记者,通心络胶囊是以岭药业自主研发的中药产品,该产品研发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吴以池说,由于该药物市场销售情况出色,一些企业便给自己的产品起与通心络相似的名字以分食市场,有的企业甚至仿制其配方。吴表示,通心络此次获得专利,是法律给了研发者一个公平的保护。本报记者 陈佳利
观察
中药行业专利意识淡薄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国内中药行业对专利问题普遍不重视。拿抗非典药物的例子来说,据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有关治疗非典的中药专利申请只有4项,均是抑制传染途径、诊断试剂等低层次项目。相比而言,国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积极研发防治非典的药物时,实行知识产权先行,产品没有开发成功之前,就已经着手申请专利。
对此,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中药审查处张伟波副处长指出,中药企业可能不了解很多专利申请的好处,比方说老处方可以申请用途专利。他举例说,辉瑞公司的万艾可(伟哥)原本是治疗心脏病的一种药,新用途被发现后,发明人随即申请了用途专利,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这在中国的中成药中也可以找到相似的例子,可惜申请专利的极其稀少。 陈佳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