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光
农村邮储银行这一制度安排的目的在于彻底解决中国金融的二元化格局。一方面,通过保留农村资金,以解决农村资金缺乏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邮储银行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活跃农村金融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出通知,宣布自8月1日起,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人民银行部分按照金融机构准备金利率(1.89%)计付利息。这意味着自8月1日之后,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人民银行再不能享受原来2.151个百分点(以一年定期存款为例)的巨大利差优惠,而且还将为吸收的定期存款倒贴0.09个百分点(以一年定期存款为例)的利差损失。由此而将邮政储蓄推向风口浪尖。
三种方案
关于邮政储蓄的改革方案,不仅邮政局与人民银行之间意见相左,就连学术界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结各方方案,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种,即第一种方案,维持现有制度安排,邮政储蓄不脱离母体,不剥离资产,但逐步缩小转存款利率空间,放宽邮政资金运用渠道;第二种方案,成立邮政储金汇业局,仍隶属于邮政局,类似于金融投资机构,拥有独立的资金使用权;第三种方案,将邮政储蓄剥离出来,按照市场化、企业化原则,组建邮政储蓄银行。笔者认为前面两种方案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惟第三种方案为最佳选择。原因有二:
其一,制度变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旧制度的弊端。如果新制度不能有效解决这些弊端,那么这一制度变迁将是无效的。对邮政储蓄进行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行制度安排存在的四大缺陷(即单一的资金运用机制、不合理的资金价格机制、不合理的业务核算机制和独特的行政隶属机制)和由此产生的四大弊端(即资金倒流回城市,农村金融真空日益严重,金融二元化格局加剧;资金价格扭曲,不利于市场利率机制的形成;分流农村资金和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不利于资金的合理配置;不利于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冲击货币政策独立性)。很显然,前两种方案均不能达到这一目的。
其二,市场化的邮储银行模式也是国际上邮政储蓄发展的必然趋势。纵观国外邮政储蓄的成功做法,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一种是将吸收来的资金转存银行或其他指定的金融机构,以日本为代表;另一种是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实行市场化运作,以德国为代表。值得关注的是,自2001年4月之后,日本邮政储蓄吸收来的资金将由其自主运用于投资,正朝着第二种方式发展。可见,邮政储蓄银行是国际上邮政储蓄发展的必然趋势。
综上所述,惟有第三种方案才是最佳选择。
五种模式
根据设立方式和市场定位的不同,邮储银行又有五种模式可供选择,即综合邮储银行、零售邮储银行、地区邮储银行、农村邮储银行和中间业务银行。由于不同模式邮储银行的业务经营各有侧重,因而其对金融环境的影响各异。于是就产生了邮储银行模式选择的问题。
一、综合邮储银行。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完全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行,充分体现邮储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之间的平等性。但这一模式也存在很多缺陷,表现在:
其一,市场定位不清,难以充分发挥邮储银行的优势,再加之起点较低、人员素质较差、技术设备系统落后,因而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其二,又可能加剧目前邮政储蓄存在的资金倒流回城市的问题,从而成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其三,从中国银行业的总体情况来看,商业银行的数量已非常多,适度竞争的格局已形成,综合性邮储银行无益于银行业的改善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不能解决现有银行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农村金融真空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等。因而,这一模式难以达到预定的改革目标。
二、零售邮储银行。零售邮储银行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现有邮政储蓄点多面广、贴近社会的网络优势,因而为国际邮政储蓄所青睐。德国邮政银行就属于这一运营模式,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从中国的情况来看,零售邮储银行的成立还可填补中国没有专门为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的空白。该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资金倒流回城市的问题。但零售邮储银行难以根本解决农村金融真空问题,远不能满足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从这一方面考虑,零售邮储银行似非最佳选择。
三、地区邮储银行。地区邮储银行是指在组建邮储银行的过程中,以省(或直辖市)为单位,将辖区内的邮政储蓄网点改组为由省(或直辖市)邮政局控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该模式的邮储银行在业务经营上不受限制,既可以从事负债业务,又可以从事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其客户即可以是个人,又可以是单位。地区邮储银行的成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西部地区金融服务缺乏的局面,并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再这一模式下,仍面临农村资金倒流回城市的难题。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有限,金融二元化格局仍有加剧之势。
四、农村邮储银行。在该模式下成立的邮储银行,只有县及县级市所属的营业机构才可以从事贷款业务,其余城市的营业机构仅从事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资金业务。这一制度安排的目的在于彻底解决中国金融的二元化格局。一方面,通过保留农村资金,甚至于转移城市资金来为农村地区服务,以解决农村资金缺乏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让邮储银行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给农村信用社以竞争的压力,活跃农村金融市场,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从某种程度上讲,农村邮储银行是一种带有政策色彩的制度安排。这有点类似于日本的邮储银行。笔者认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模式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
五、中间业务银行。中间业务银行是指该银行主要从事代发工资、代缴水电煤、代理保险等中间业务。与商业银行相比,邮政储蓄无论实在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经营设备还是管理水平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但其营业网点多、营业时间长、贴近社会的特点,却令其在开办中间业务上具有优势。特别是《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更为邮储银行开办中间业务提供了机遇。如果邮储银行能与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其在中间业务领域的地位将超过其他商业银行。当然这一制度安排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邮政储蓄业务从农村地区撤离,容易在农村地区形成农信社的垄断地位,不利于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
两弊相较取其轻。比较上述几种模式,笔者以为,就中国目前的金融状况来看,采取成立农村邮储银行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