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单继林北京报道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吴溪淳23日在此间举行的“2003中国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我国钢铁工业进入了第二个快速健康大发展时期,新一轮的钢铁产能扩张面临着能否实现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考验。
吴溪淳说:“通过这一考验了就表示健康,不能通过就不健康。我认为前十年基本上不健康,后十年能不能够健康?”他说,要实现健康的发展必须解决好四个问题。
一是必须坚持在结构调整中发展总量的原则,要针对市场需求的品种、质量去发展总量。中国的钢不够要发展,但目前缺少的是3000多万吨的板材,而且品种、规格、质量水平都是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产品。今年我国钢材市场品种结构的矛盾更加明显,1~8月份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21.84%,其中板带材占消费总量的42.5l%,但国内生产的板带材只占国内钢材生产总量的34.15%,生产和消费需求相差8.36个百分点,是靠进口补足的。
二是把握钢铁生产的增长幅度基本上适应消费增长幅度,避免发展过程中出现大的节奏失衡。要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原则,防止钢铁投资过热,减少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维持适度的供略大于求。通过公平适度的竞争,扶强限劣,健康有序科学的发展壮大我国钢铁工业。
当前钢铁投资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是确实存在,不能回避的。吴溪淳说,根据调查,按目前各地扩建和新建的钢铁产能计划,到2005年末,全国高炉炼铁能力有可能达到3.09亿吨,炼钢能力有可能达到3.33亿吨,比预测的市场需求钢量多出6700万吨,比预测的市场需求铁量多出81-00万吨。
三是要坚持把获得低成本原料,建立长期、稳定、安全的原燃料供给体系作为提高钢铁企业竞争力的第一要素对待。
四是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体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特点的钢铁工业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