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为了进一步推动在CEPA框架下京港金融业的合作与发展,香港贸易发展局、北京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北京市投资促进局、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于2003年10月24日下午在北京联合举办“北京·香港金融合作论坛”。新浪财经频道全程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直播实录。
时间:2003年10月24日下午2:00
主题:北京香港金融合作论坛
主持人:谢谢刘连舸先生,下面有请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李令翔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香港金融业的发展,分享在香港建立信贷资料库的经验和初步成效!
李令翔:各位各位嘉宾好,我只是分享一点经验,近年来,国内对于消费性的贷款也有很快的进步,所以我想这方面我可以提出一些经验和大家共享。在世界上几大先进的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欧洲有比较成熟的消费信贷市场。资料库对于消费者本身也有很好的影响,它能够增加消费的信贷,能够让消费的市场能够增加更强的运作。对于香港来说,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来说,我们都没有享受过这个好处。这要提到一些利息上的问题,香港不是没有资料库,香港的资料库早在1982年就成立了,它是私人机构拥有的资料库,它成立的目的不是要干消费型贷款的,而是要干汽车的贷款的。当时的目的就是要防止有些人用车去向国家金融机构去贷款,后来资料库就扩大到所有消费信贷的负面资料,什么叫负面资料呢?就是你要是向一家银行贷款,过了一段时间还没有还款,你的坏帐的记录就要在资料库里面记下来了,你在向其他的金融机构贷款的时候,就会有记录了。这个资料库从1985年开始到2002年之间,被金融机构广泛的采用,最多的时候,在2002年,每个月查询多达80万份,香港的人有六百多万,一年就是九百万。而直至2003年8月为止,香港都没有正面的信贷资料,每个月还款好的记录,都是没有这个资料的。有什么问题呢?在经济好转的时候没问题,经济好的时候,银行贷款的利率可能高一点,可能你贷多一点,在经济好的时候,消费者大多都能够还款。现在金融风暴以后,大家知道香港的经济是向下滑的,这样的话,问题就出来了。我们发觉没有正面资料,只有负面资料,就会引起过度信贷的问题。在1998年,每年香港破产的数字有900多宗到2002年的时候,全年的数字达到两万五千多宗。每个破产的人平均都有向12家金融机构贷款,平均借贷额是工资的四十倍。他为什么能向12家金融机构贷到他们40倍工资的贷款呢?因为是没有正面的资料,银行方面就不能够很好的控制他们的风险了,所以贷款的利率在香港是比较高的,信用卡的利率达到24%。所有人无论你的信贷指数怎么样,无论你是高收入,低收入,你的信贷的利率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好的消费者是在补贴不好的消费者。
在今年的8月起,这个资料库扩展到正面资料,这是经过政府多方面的努力,才达到的目标。而金管局都是要求银行全面的参与资料库,确保资料全面,另外就是正确指引,确保银行正确的使用资料库,因为这些资料都是很敏感的资料,要是没有人确保他们是正确使用的话,是会引发很大的问题。你很担心你的竞争对手看你的客户的资料,因为他可能用这个资料去抢你的客户,对你有不利的影响。这个资料库只是执行了两个多月,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好的影响。最大,最容易见到的现象就是银行还本是对消费性贷款没有兴趣了,因为坏帐太高了,但是有了这个资料库以后呢,他们又出来在市场上竞争。因为他们觉得拥有这个资料库,他们就能更加好的控制他们的风险,他们拓展自己生意的信心比较大。所以最近在香港看到很多很多的广告,都是他们银行,或者是信用卡的业务,有很多的银行根据很有利的条件吸引消费者向他们的贷款,使用他们的信用卡。比如说汇丰银行他们最近就推出一些信用卡,如果幸运的话他们送你的礼物是一部空调,都是很有吸引力的。还有他们一般来说,都是以前是不看你的信贷记录的,但是现在呢,他们给你的利率不是划一的,他们要先看你的信贷记录,如果你信贷记录好,可以更容易拿到贷款。关于破产问题,是不是有了正面资料以后,就能解决破产问题呢?不是,短期来说,可能资料库导致破产的问题更进一步恶化。原来可以贷到很多钱,他仍然能够贷到一些贷款,还他以前的贷款,但是现在有了这个资料库,他再不能这么做了,所以短期来说,可能会有坏的影响。但是长期来说,一定对破产的问题有好的影响。
全面的资料库对于消费性信贷市场有正面的影响,所以拓展到消费型市场,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全面的资料库,这个经验我个人建议,对国内来说,我们已经走了二十年的歪路,就不要再走了。你们要拓展消费性信贷市场的时候,要考虑成立一个全面的资料库。这样我觉得能够帮助国家发展信贷市场更健康,更好的发展。我在这儿祝愿国家的金融业发展更快,更好,谢谢!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出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法规部副主任周道许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CPEA中的保险安排,及中国保险市场的开放情况,大家欢迎!
周道许: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北京市金融工作办公室组办的京港金融合作论坛,下面我就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和推动香港保险业CPEA框架下的全面合作,谈三个方面的意见。
第一个方面,中国的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时间证明,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对加快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提高保险业整体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总体上看,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对外开放的时间早,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始于1981年的香港公司,在深圳设立分公司。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这是中国大陆引进的第一家外国金融机构,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开端。美国友邦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此中国保险业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第二个特点是,开放的范围比较广,根据我国政府的承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城市为上海、广州、深圳、大连、房山五个城市,加入后的五年内,开放北京等另外十个城市,但中国已经提前开放了北京、天津、苏州、成都和重庆等城市,对外开放的城市已经扩大到十个之多。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已先后批准了九家外国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组建保险营业机构,22家外资保险营业机构开业,截止2003年9月共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37个保险公司在我国设有营业机构。
第三个特点是对外开放的程度深。目前我国允许外国非寿险公司设立合资公司或者分公司,允许外国寿险公司设立分公司,并且可以拥有合资公司50%的股权,而且可以自主选择合资方。允许外国保险经纪公司进入国际市场,门槛逐步降低。根据承诺,中国保监会于2002年11月下发通知,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规定自2003年1月1日起,逐年降低,直至起效法律零保。
第四个特点对外开放的进程,与保险业整体发展水平呈定向状态,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推动了市场的竞争,促进了开放地区,保险市场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外资保险公司以效益和风险防范为核心的经营理念,悠久的经营历史,以及优质的客户服务,对我国的保险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外资参股保险公司,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1992年至今,我国的保险业始终保持了20%以上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保险业总资产增长了近12位。
第五个特点,外资保险公司,在带动中资保险公司发展的同时,自身的市场份额也逐步提高,呈现出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2002年,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占内地市场总保费收入的1.5%,在开放较早的上海和广州市场上,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10%。外资保险公司正在逐步的适应和容入中国的保险市场,成为影响市场竞争格局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六个特点是,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保险水平逐步与国际接轨,按照世贸组织的原则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保监会及时修整了《保险法》、《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一系列保险法律法规,完成了对各项保险法规中不符合世贸原则的有关条款的清理和修改工作,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同时保监会还通过文告和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及时发布最新的保险政策法规,不断提高监管工作的透明度。综上所述,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不仅时间早,范围广,程度深,同时也与我国对外开放的总体发展相适应,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相适应,与保险监管的水平相适应,与保险企业的适应能力相适应,是有安排、有步骤、守承诺、积极稳妥的对外开放。
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计划中关于保险合作的安排。改革开放以来,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金融业的交易和合作不断加强。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正式签署了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保险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香港保险业适当放宽了政策。这主要体现在下面四点:
第一点,允许香港保险公司经过整合和战略合并组成的集团,按照内地市场准入的条件,进入大陆内地市场。具体说是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经营市场五十亿美元以上,,第二个条件是其中任何一家香港保险公司的经营历史三十年以上,第三个条件是,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在内地设立代表处两年以上。
第二点,将单个香港保险公司参股内地保险公司的最高限制,从现行的10%提高到15%。
第三点是允许香港居民的中国居民,不需得到批准,既可在内地置业。
第四点,允许香港居民,在获得内地从业资格,并受批于内地的营业资格后,可以在内地从事业务。
CEPA框架下,京港合作的前景展望。第一点,香港和内地交易与活动大有可为,香港与内地保险业,有着天然的互补优势,合作前景十分广阔,香港的保险业拥有先进的技术手段,管理经验以及广泛的国际保线咨询网络,和一大批优秀的保险专业人才。内地则拥有潜力巨大的保险市场,2002年,我国保费总收入为3053亿元人民币,远低于7.4%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是3.5%。以养老,教育,预防疾病和意外事故为动机的超过了40%,而在发达国家,养老,防病这一部分需求,一般都是通过保险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中国大陆保费收入的潜力可达四万亿元人民币,目前连10%都不到。现在中国保险业的运行态势良好,并迫切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双方可凭借着各自的优势,进行互惠互利的活动,前景十分美好。
第二点,CEPA为双方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证。CEPA中,有关保险的安排,实际上是更加有利于香港保险企业进入内地市场,更加支持和鼓励香港的保险专业人才到内地从业,这正是香港和内地保险业所共同需要的。因为CEPA中的规定,有关保险合作的内容,重点十分突出,具有实实在在的立场和价值。我们深信,通过在CEPA框架下,两地保险业更紧密的交流和合作一定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使双方的国际竞争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取得双赢的结果。
第三点,中国保监会将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支持与香港保险业的交流和合作。一是努力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快内地保险市场裕国及接轨的步伐;二是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香港保险公司进入内地市场,尤其是在健康保险等领域有特长的专业保险公司将予以优先考虑;三是大力支持两地保险业的各种交流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两地保险业实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和友好往来,为两地保险业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为北京和香港的金融发展带来新的商机,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香港证监会中国政策组顾问王沅女士,她演讲的题目是香港证券市场的监管与上市过程中的一些考虑,大家欢迎!
王沅: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谢谢大家参加这次讨论会,但是我现在有一个实际问题,就是我准备的演讲稿很多重要的要点已经被前面的发言人给说过了,所以我现在就不知道从哪儿开始了。我们今天核心的题目是香港和北京的金融服务合作,我现在在香港证监会工作,所以我想从证券市场的角度跟大家谈一谈北京在证券业的金融服务,和香港到底合作是怎么合作?因为谈到合作呢,一定是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只要有这种空间,才可以有合作的余地。因为我是在北京和香港两个地方都工作过,亲身的体会到两个地方市场的差距,监管框架的差别,法律的情况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在中国制定法律的时候,实际上也借鉴过很多国家的法律,包括香港地区,但是它还是有它不同的情况。所以我想今天前面的东西,我不知道大会有没有作为会议材料,但是我想用最后一张幻灯片,香港与北京的金融服务合作这一张。
国内也有证券市场,香港也有香港的证券市场,两地市场融资的量和差别还是很大的。刚才谈到香港市场从融资的数量和成熟度来说,是全球第八,在亚洲地区仅赐予日本,是亚洲第二,所以相对来说,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市场,而且它的法律框架,提供的服务,市场参与者,包括机构投资者的数量,都远远超过了国内的市场。所以他从成熟度来说,是比内地市场要成熟很多的市场。因为现在有很多内地的企业,希望到境外去融资,所以我们经常谈为什么要到香港来融资,香港融资它的优势在什么地方?首先它的法律框架是比较健全的,而且融资的时候,你要考虑它的成本,香港的融资成本,如果你要上市的话,会高于内地的融资成本,因为它的市赢率要远远的低于国内的市赢率。国内的市赢率从最高的60、80,到现在的40左右,泡沫还在不断的破灭当中。但是香港的市赢率一直保持在16%,18%左右的水平,接近于欧洲的市场,接近于美国的市场,是发达市场的一种形态。但是有人又会问,为什么在市赢率这么低的情况下,你们还主张到香港来上市,是不是因为出于你自身市场推销的考虑。从监管者的角度,我们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因为监管者不负责市场营销。从监管的角度来说,它的市赢率如果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的话,它的第一步融资成本看起来是高了一些,但是从长远来看,你的股价应该是在一个比较趋于合理的水平上,它的水分小,泡沫小,这样对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因为你一个上市公司到市场上去融资,你的股价在交易所挂牌的那个水平,实际上是你公司价值的一种发现,如果它是一个合理的价值发现的话,这对于你公司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而不是有坏处的。所以在证券市场上,你反过来看,不能看眼下的利益,要看长远利益。而且你在一个比较好的法律框架下,刚才梁博士讲到,他比较了几个方面,市场的差异。市场的基础,软件,硬件,法律体系,法律条文,但是更重要的是执法的力度,如果你要是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在市场上,如果大家都是市场的参与者,有的人是非常规矩的在市场上运作,有的人经常会说信息披露不够,或者是报有虚假信息的情况。在这里,如果不惩罚信息披露上面做假的人,实际上就等于是对诚实经营的人,是一种惩罚,要反过来这样看。所以在一个比较好的执法的这么一种法律环境当中,使得质量好的公司有一个非常稳定的,比较有保障的经营环境,所以这也是在一个法律框架下,法律框架如果好,它执法的系统也很有效的话,它使得比较好的公司,能够在一个稳定的环境里发展,这也是如果北京有一些企业考虑到境外去融资,香港在这种法律框架和执法的力度上,还是得到一个公认的水平之上,完全在国际水平之上。这是第二点,利用香港开放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条文。
还有一点,还是香港的专业人员队伍,香港跟大陆比起来,是自由经济,市场的体系,而且用法律来规范市场的环境已经建立多年了。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到现在,仍然是转轨的经济,我们专业人员的队伍在不断的形成过程当中,包括在座各位都是专业人员队伍当中的一分子。但是香港的会计师,律师和所有的金融服务,包括银行,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小的证券行都是经历了很多年市场的考验,市场的淘汰。如果它在市场上,能够有它自己一席之地,而且它也有专门服务于不同类别的客户的这种市场细分,对于它市场里的专业队伍,相对我们来说,是成熟很多。所以不仅仅是上市了,你如果到国际上去做国际的贸易,国际的商务往来,用国际的会计师、律师,金融服务的,银行,证券公司,香港是一个全球所有的大的会计师、律师和大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非常集中的一个地区,你可以找到你需要提供的服务。而且它的市场的透明度很高,它的价格,给你提供服务的内容,包括金融产品,都是一目了然的,所以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基础,这也是为两地合作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这次我们也是把CEPA作为一个非常大的合作框架,在这方面,香港交易所会在北京开代表处以外,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香港和内地证券的从业人员,我们现在也是有任职资格,任职专业的考试,准备香港和内地相互承认对方的证券从业人员的资格,这个基础工作已经做好了,但是如果到对方市场上从业的话,只是有一点,同业人员要了解对方市场的法律法规,要有一点点考试,这是在CEPA下面很主要的内容。因为金融市场实际上一个是制度,就是你的法律体系,包括你的执法力度,还有你的人才。你的人有没有人力的资源来支持你的金融服务,所以我想在CEPA框架下,推动了香港和内地互动认定,互相评论资格是很重要的一步。
刚才梁先生讲到了,因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不仅仅是吸引外资,QFII进入中国,请外国的金融机构到中国来设立他们的代表机构,而是我们国内的金融机构,国内大的企业,也要走到国际上去,不断的发展自己。所以香港在这方面能够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我当时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认为香港实际上说我们是跳板,我不喜欢这个词,跳板显得是机会主义。驿站更好一点,你不一定长期在一个市场上呆下去,但是你要往外走的话,你在走的旅途当中,一定是要停留的,我想香港是我们国内的企业最好的一个驿站,而且是一个最自然的驿站。香港在金融行业里面工作的第一语言实际上还是英文,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他的文件是中文和英文两种,在全球除了台湾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是这样两种语言同时工作的。所以香港是更自然的一个驿站,你出去的话,你不会觉得完全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而且在香港回归以后,再加上中国这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跟香港的经贸关系,所有的文化交流往来,越来越密切了。所以香港原来我认为我周围同事说普通话的很少,现在越来越多,而且很多的人都利用中午吃饭的时间,自己请了普通话的老师,在办公室学普通话。你可以从这一点一滴的变化看到两地的经贸关系和文化往来,是日趋的,变成了一种非常自然的关系,而不是人为加上去的。合作这个东西,也不是说官方号召你合作就合作,它是一种市场自然融合,这种自然融合,也是在两地的优势上面,大家自然的这样做起来了。当然了,这个从两边的政府,包括政策制定者,要给相应的政策来辅佐这个合作,两推进这个合作,让这个合作成熟起来。所以我想香港作为北京的企业,包括金融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驿站,这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现在不断的接到国内各种各样的要求我们帮助培训他们银行的、证券的工作人员,比如说银行的培训班,虽然我们现在国内还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实际上金融服务互相之间都是联通的,不能完全隔断开来。你整钱业要不要结算,一定要结算,你保险业要不要投资,一定要投资。所以它相互之间的这种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你市场联通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如果它要是培训的话,它不是说我这个银行业只是去银行就可以,到银监会,或者是香港经管局就可以,一定是要再看看别的地方。所以香港也作为国内的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驿站培训的内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你如果到过香港市场,实际上它就是一个国际的市场,你了解香港的法律,它实际上是一个跟国际上的法律更加接口的法律,它的会计制度,所有的监管要求,完全是跟国际是一样的。包括现在香港的银行,香港的银行现在的资本充足率,超过了8%,是在10%以上。你看香港的房地产泡沫破得很厉害,很多很多负资产,很多很多从银行借的钱买房子,但是香港的银行仍然是很稳健的在运行,这是为什么呢?还是因为它的资本金高,资产的总的质量还是很高的。这些一点一滴的例子都能说明,它在一个成熟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你在转轨时期,你的合作空间是很大的,学习的空间是很大的。今天前面我准备了很多比较技术性的要点,我也不再讲了,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向会务组要这些材料。
香港证券有一个网站,除了香港证监会自己的信息以外,有一个很主要的责任,是投资者教育,这个是在中国做的,跟香港比起来是很欠缺的地方。投资者教育我自己体会很重要,尤其是在中国。中国在这么多年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到发展的过程当中,散户占的比重太大,散户资金量小,心理承受力,财务承受力比相对大的财务投资者低很多。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就是对市场的了解,和对金融风险的知识跟专业人员是没法比的。但是作为香港的证监会最主要的宗旨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而不是保护大的市场参与者的利益,好象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是一样的,这才是监管者的责任。所以香港证监会,投资者教育是一个很主要的工作,包括对于新产品,有新的东西上市,刚才梁先生到房地产投资的基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投资产品,它的风险在什么地方,所以投资者最后风险是要自付的。这也是对于监管者提出一个很高的要求,你监管的法律,你的手段,你的出发点,都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因为你监管者也不能说,我是监管者,我是管人的,管市场的,我就自己不更新自己也不行。所以我们经常检讨香港自己的监管政策,是不是符合现代市场的状况,因为今年《证券法》在香港4月1号刚刚实施,实施了六个月以后,又在检讨新的《证券法》,是不是符合市场监管的要求。所以我想,这两个网站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在上面查资料,需要联系的话,欢迎跟香港证监会联系,提供信息往往是合作的第一步,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