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怀诚雄心:社保基金抢跑“QDII第一单”?
本报记者 刘雪梅 北京报道
有着项怀诚签字的一份关于社保基金投资海外市场的便函已送到财政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证监会及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手上。待取得各部门反馈意见后,将上报国务
院批准实施。
社保基金海外投资是否QDII?
11月6日,国内首家保险业上市公司中国人保将登陆香港市场。
同样的好心情对于两位“找钱人”唐运祥和项怀诚的心态却略有不同。
从改制重组、巡回推介到上市聆讯,人保董事长唐运祥一路走来,疲惫且快乐着。拟定的募集资金项目等米下锅,募集资金自然是到位越快越好。
于社保基金而言,中国人保财险海外上市的国有股减持资金是社保基金今年入账的第一笔资金。然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却希望人保海外上市减持所得资金最好长期“滞留”香港。对这笔数目并不太大的钱,他有了更多的想法。
知情人士透露,社保基金已不再满足原有的投资渠道。近日,有着项怀诚签字的一份关于社保基金投资海外市场的便函已送到财政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证监会及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手上。待取得各部门反馈意见后,将上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据称,财政部对理事会的这一运作思路持肯定态度,这样的反馈信息对社保基金不可多得,因为财政部的意见往往很重要。有消息称,目前可能存在的分歧在于,社保基金希望将以前包括中石化、中国联通等在内的海外减持资金再次兑换成外汇投资海外市场,而财政部的意见则倾向于已经汇入境内的资金不再考虑投资海外。
有关人士透露,社保基金投资海外市场与投资国内市场一样,首先应该有相应的投资管理办法;其次要挑选合格的投资机构以及托管银行等。这需要时间。
此前,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曾向本报披露的实施QDII两大前提:恢复B股发行;建议由保险公司先做试点。日前,恢复B股发行的消息已得到证实,有消息称,上工B股增发得到国务院特批,发行在即。业界推测,所谓“由保险公司作试点”很可能是由保险公司的海外减持资金作试点。由此,社保基金的海外投资很可能就是证监会正在研究讨论的试点,而社保基金极可能拔得头筹成为QDII的先行者。
以人保财险保守估计的50亿人民币筹资额,加上随后即将上市的平安保险、中国人寿,三家保险公司海外减持资金估计可能在50亿人民币左右。这样的资金量恰好与首批5家QFII的投资额度相近。
社保基金海外投资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QDII,华夏证券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认为,QDII要有三个前提,一是需要相关部门的资格认证;二有额度限制;三必须是境内机构的对外投资。社保基金的海外投资是不是在QDII相关规则下对外投资现在还难以断言,但无论如何,社保基金的海外运作与QDII有着相同的效果。
“最大国有基金公司”投资冲动
从财政部长到社保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操控的资金从此前的数万亿元到目前的1200亿元,这样的落差项除了需要时间适应以外,更多的运作资金和更广泛的投资渠道成为项上任以来的首要工作。但是国内国有股减持暂停后,社保基金的重要来源被切断,今年到目前为止,社保基金还没有一分钱进账。对项来说,资金来源犹为重要。
这一隐忧化解于近日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据社保理事会高层透露,有关“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已明确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随后,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将正式进入操作阶段。至于哪些资产属于划拨范围、划拨比例如何确定,预计《决定》出台后都将会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有关人士认为,从上市公司划拨是最好操作的方式,这与今年来闻风而动的国有股大规模转让不谋而合,一些先知先觉的地方政府有意避开了可能随之而来的利益切分。
除了“国有资产”这笔巨款进账外,业内估计,今年的财政拨款数字也不会小。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国平均每年财政增收2053亿,由于今年经济增长普遍预期较高,业内保守估计今年的财政增收资金将达到3000亿左右。按照以往的经验,安排完预算后,很大一部分资金可能划入社保基金账户。
业界推测,随着一部分国有股权划入社保基金,加上财政拨款、彩票收益及海外国有股减持,两三年内社保基金的盘子做到四五千亿的规模应该不是问题。剩下的问题就是这个最大的国有“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资金如何保值增值。
由于现行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对社保基金投资范围有明确规定,“社保基金建立的初始阶段,减持国有股所获资金以外的中央预算拨款仅限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目前以财政拨款为主要来源的社保基金运作空间明显有限。对此,理事会除了海外投资外,还有更多的想法。
据透露,为解决日益紧张的石油储备问题,我国将重建浙江镇海、杭州湾、山东黄岛、广东大亚湾四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由国家作为主要出资人,委托中国石化、中国石油操作,国家最终出资将超过100亿元。近日,有官员透露,中石化与社保基金理事会有关负责人正在与有关部门探讨投资四大战略基地的可能性。
另有消息说,社保基金对一些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如三峡电站等也表现出相当的兴趣。
毫无疑问,这些投资空间一旦打开,社保基金将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不过,这个过程肯定会比想象中更复杂。有权威人士透露,1990年代初国有金融投资机构也出现过一轮投资狂潮,带来的是大量的不良资产。他本人对国有投资机构能够运作好这样一笔资金表示怀疑。但他同时也表示,在法规和监管到位的前提下,国有投资机构当然也未必一定做不好,比如,同样的政府投资机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Corp.,简称GIC)就堪称个中翘楚。
在今年的QFII酣战中,中国证监会曾明确表示“政府投资机构”将能够有资格参与QFII,并公开表态,GIC具备这样的资格。不过,在对国内证券市场进行考察后,GIC出于风险的的考虑放弃了这次机会。
GIC成立于1981年,目前管理的资产已超过千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100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其主要任务是管理新加坡的外汇储备。与国内社保基金一样,由于是国家投资机构,GIC同样相当低调。与社保基金不同的是,GIC主要是作直接投资,而不是委托专业的投资机构进行投资。GIC的投资领域包括股票、固定收益证券及货币基金、不动产及其它特殊的投资项目。GIC下辖三家子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公开市场操作;不动产投资有限公司配合前者负责金融服务、企业规划、内部稽核等;特殊投资有限公司主要投资作风险投资以获取长期投资回报。
业界推测,随着社保基金规模的状大和投资渠道的拓展,GIC完全可能成为社保基金可以拷贝的一种发展模式。无论如何,社保基金已然是国内最大的国有投资机构。当社保基金的身家积累到数千亿或更多时,它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牵动投资领域最敏感的神经。
社保基金的前路
社保基金成立3年来,其低效运作一直为业界诟病,除了缺乏投资渠道等客观因素外,社保基金的定位问题一直困扰着理事会的最高决策者。
据称成立社保基金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填补每年社保三四百亿的缺口,当时的社保基金是一个“社保后备金”的概念。不过,在社保基金没有一定的赢利能力之前,从财政预算中直接出资弥补社保缺口与从社保基金拿钱区别并不大。
有鉴于此,近年来,每年400亿左右的社保缺口并未动用社保基金帐户。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除现收现付的缺口外,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养老隐性债务数额庞大,保守估计也在万亿以上。而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级社保,地方财政不足部分由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来解决。这些年养老金缺口主要是以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来补充的,一年400个亿,而地方政府这些年累计拿出来的钱不到200亿。
两大问题由此产生,一是隐性债务有没有必要在短时间内还清;二是在分级社保的前提下,这些隐性债务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如何划分。在这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之前,社保基金的定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明确。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李绍光教授介绍,在国外,社会保障范围是很小的,不像国内的社会保障把养老和医疗都装进来。“国外社会保障指的就是以政府用税收来融资,无偿提供给劳动者的那一块福利,主要由中央政府来承担。而我们的社保范围要大得多,如果也要由中央政府来承担,以中央政府的财力是不现实的。”
“这就涉及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如何划分服务公共产品的责任问题,这个责任如果不划分清楚的话,全国性的社保体系很难建立。”
李绍光说,养老金隐性债务如何弥补应该在法律上明确下来,否则,在国有资产分级行使所有权的政策背景下,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的问题也很难办。
李绍光表示,“从学界来讲,我们当然是希望可以用社保基金来偿还隐性债务,但最后能不能成为政府决策还要一步一步地看。但无论如何,走到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这一步已经相当不错了。”
社保基金理事会高层显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场合,理事会高层更愿意将社保基金阐述为“国家战略储备金”。据称,本界政府也基本认同了社保基金的这一定位。
如然,更多的资金来源和更广泛的投资渠道水到渠成。社保基金的投资策略也可能因此与以往有所改变。不过,要成为像GIC那样成功的政府投资机构,社保基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项怀诚而言,理事会掌管的并不是简单的社保基金,而是国家战略储备金。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