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上升期。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快速增长并不是各个产业均衡增长的产物,而是在几个快速增长产业(主导产业)的带动下发展的。不同时期,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不同,主导产业的转换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002年开始,我国一批新的主导产业浮出了水面,包括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出现一批投资性质的产业,主要是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化工等。以上两
方面又拉动了电力、煤炭、石油行业的发展。
这批主导产业的基本特点是:居民个人已经成为住宅、汽车等高增长行业的最终消费主体。这一轮的行业增长的出发点和归属点都是以居民消费作为基础的,这是中国过去所没有的。由于是以居民消费作为支撑,因此,不排除经济出现局部和短期的泡沫,但是,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泡沫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
中国经济如果没有这几个行业的高速增长,GDP就很难实现8%。关键问题是不要虚热要实热,要长热不要短热。
我们应该理性地判断,中国开始进入一个适应居民消费升级需要,以市场为基础,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逐步提高,可持续性比较强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发展上有很多新的内容,我们的思维和政策都需要调整。
高增长行业的特点及对当前的影响
高增长行业中重工业居多,而重工业主要生产投资品,同时也产生对投资品的需求。这样一种增长格局在宏观上表现为消费增长变化不大,而投资增长很快。例如,钢增加需要电,而电增加需要发电设备,发电设备增加又需要钢。
重工业能源消耗较大,特别是近年来钢铁和有色金属的快速增长,对电力消耗增长很快。前几年电力增长与经济总量增长之间的比例关系被打破。电力和其他能源紧张,既有来自经济增速加快的压力,也有来自工业结构重型化的压力。
而反映重工业产品供给不足的信号,如价格上升(如钢材价格)和数量不足(如电价管制情况下的拉闸)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当经济处在上升期的时候,容易出现对未来需求预期过高,因而出现投资过度的问题。进入重化阶段后,产业链条加长,中间需求环节(钢铁、机械等)、基础需求环节(能源等)对最终需求环节(汽车、住宅等)容易产生过高估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预期过高、投资过度的问题。
目前,产业发展形势应该注意三类问题:一是与重化工业的行业特点有关,如就业问题。虽然重化工业本身吸收的劳动力较少,但重化工业带动的服务业增长的潜力很大,如与汽车、住宅相关的服务业,将会提供大量新的就业机会。我国服务业发展较慢,很大程度上与没有进入重化阶段有关;二是与体制问题有关,突出的是地方政府推动下的过度投资;三是与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有关,如信息和预期问题而产生的过度投资问题。在现实中,这三类问题往往会混在一起,同一现象可能是三类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
2004年产业发展前景
明年属于经济周期快速上升稳定增长期。工业增加值增长有望达到13%至15%,GDP有望实现8.5%,物价基本稳定。2004年产业增长可能呈现的一些特点是:前期快速增长的汽车、钢铁等行业将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电力行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通用机械制造业等多数行业在较高的平台上稳定增长。
分行业看,汽车行业还在高位运行,电力行业比较稳定。在快速增长的行业中,随着供给增加,企业的竞争和两极分化将会加剧,行业的赢利水平将会趋于下降。从短期看,钢铁、电力的短缺状况将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从长期看,资源的约束问题将会突出。
与主导产业相关的服务业、零部件等配套产业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显露出来。重工业吸收劳动力,但是重化工业将大大地促进服务业。
城市结构的矛盾,将推动新型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轨道交通、机场、港口、城市间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而给相关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国际市场的贸易摩擦可能增多,外资进入的速度可能放缓,产业增长将会更多地依赖于国内市场。中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拥有一批相当好的企业了。
总之,在新的时期,在新的重化阶段,在新的主导产业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竞争的结果是,在我们的行业中一定会出现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像世界500强一样的大企业。
上海证券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刘世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