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之一编者按: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我国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帮助读者更好领会《决定》的精神,本报特请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同志撰文,介绍《决定》形成背景,分析主要内容的战略意义。从今日起陆续刊出,请读者关注。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雄伟目标,提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任务。怎样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从何入手?从这次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来看,我体会,是首先抓深化改革,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入手,以便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这是一项现实的选择和正确的决策,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又一次三中全会,又一次重要改革文件诞生。10年前,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把上一年党的十四大刚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具体化,提出了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共50条,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这次三中全会的《决定》,则是以完善已经初步建立的新体制为主题,以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作出一系列深化改革、完善新体制的重大战略部署,共42条。这是一个历史性、纲领性文件,长期适用,在新世纪新阶段即2020年前都基本有效。可以预期,这次《决定》对我国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理论,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从1979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到现在已25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总的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1979年至1991年,市场化改革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在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新旧体制并存,但发展很不平衡。第二阶段,1992年至2000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在中央确定的大政、方针、政策引导下,国企改革、非公经济发展、市场体系建设、财税和金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迅速推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新体制逐渐取代传统体制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第三阶段,2001年至2020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新体制刚刚初步建立,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有些深层次改革还有待解决,经济活动中体制性障碍仍到处可见,因此党的十六大提出进入新世纪后,用20年时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完善体制仍以深化国企改革为中心环节,以构建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以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为着力点,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突出政府职能转换,以人为本,实现社会主义(或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互相协调。
今后,我国将贯彻这次《决定》的精神,以完善新体制为主题,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作者:张卓元作者单位:经济参考报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发布日期:2003-10-23星 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