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但在300多亿美元的国际中草药市场中,我国只占有3%的市场份额,而日韩等“洋中药”却占据了我国30%的市场份额。面对如此尴尬的境况,被誉为“中药王国”的河南南阳,正努力打造强势产业,掀起了振兴中医药产业的热潮———
本报记者 李建明 通讯员 鲁吉英 周首相
2003年第二季度,SARS让我国中医药行业“火”了一把,中医药行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超过去年同期,同时使消费者和业界更深入地认识到这一古老产业的青春魅力。新世纪,中医药产业成为了“朝阳产业”。
但业界专家指出,目前中国中医药产业仍很弱小,并且存在土、散、乱的痼疾。要想使中医药产业真正走向国际市场,打败“洋中药”,中国中医药产业必须形成拳头优势,走标准化、集团化、品牌化、国际化之路。
天然资源 催生产业群落
河南省南阳市市委书记马万令说,中医药是南阳的“城市名片”,中药在南阳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从自然、文化、科技、产业等各个角度来说,都需要把南阳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南阳人早就认识到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块“神奇的土地”,是一个“天然药库”。近年普查显示,南阳盛产天然中药材2340种,地道名优药材30多种,中药材总储量2.5亿多公斤。同时,南阳又是中国最杰出的医学家“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他所著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奠定了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础,被奉为“医经”。这是南阳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
2000多年自然、人文资源优势的影响,使南阳中医药人才有了长期发展传递的深厚土壤,这为南阳现代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和科技优势。同时丰厚的自然、人文、人才、科技优势又催生出南阳目前11家年产值10亿多元的中药产业群落。
科技为先 锻造知名品牌
2003年8月2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相关领导和专家到南阳西峡,顺利通过国家中药材山茱萸GAP认证试点工作,结论是伏牛山腹地的这20万亩山茱萸生产基地建设符合GAP验收标准,药材质量实属上乘。如同山茱萸一样,南阳市在方城“裕丹参”、桐柏“桔梗”等生产基地也大力推行GAP标准认证。方城县在按照GAP标准建设“裕丹参”基地过程中,还采用无公害仿野生技术,使“裕丹参”获得国家农业博览会金奖。GAP认证的通过,等于说已经拿到了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南阳市已经决定在全市10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和28种中药材的种植、养殖中全面推行GAP标准,按照SOP质量标准,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生产。除中药材种植基地GAP认证外,南阳市还在全市大型中药生产企业推行GMP标准,营建符合GMP标准的药品生产厂房和产品。
2003年8月31日,投资8000万元的宛西制药科研中心在南阳白河西岸破土动工,这将为“宛药”生产注入强劲的后备动力。宛西制药是全国最大的浓缩丸生产基地和河南省最大的口服液生产基地,在建设“中医药都”的规划中,“宛药”自然承担比以往更为艰巨的责任,为此,南阳市一方面帮助其顺利完成以产权多元化为主的企业改革,增强其内部活力,一方面从交通、通信、资金、政策多个方面给“宛药”以巨大支持,促使“宛药”进一步向跨地域、跨行业的大型中药企业集团发展。淅川制药增加科技投入,研制开发的纯中药提取剂佛波双脂注射液已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初审和美国FDA审查,进入一期临床,并在国内及欧盟、美国、加拿大申请专利保护,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以人为本 实行力量整合
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没有储量丰富的后备人才库,“中医药都”发展就不会有后劲。为此,南阳市将原有的南阳理工学院国医国药系、南阳市医药学校、南阳中医药研究所、南阳卫校药剂专业、南阳农校种植专业、张仲景医学文献等教育科研机构实行力量整合,整合后的南阳中医药学校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国家级重点学校”。同时,南阳市还挖掘发挥传统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使之焕发新的青春活力。作为“中医药都”重要的构建组成部分,南阳市还对现代中医药营销体系进行进一步整合和建设,同时建设“网上中医药都”,推广企业信息化改造,增强“中医药都”应对和对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全力以赴 打造中医药都
2002年4月,“中国·南阳首届张仲景医药节”成功举办,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中医药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代表济济一堂,参拜医圣故里,进行学术研讨和洽谈项目。过世1700余年的医圣张仲景串起了南阳现代中医药产业同国际市场的认同度和紧密联系,同时也让南阳人认识到铸造“中医药都”之梦并非遥不可及。
为弘扬张仲景医药文化,发挥南阳中医药资源优势,加快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南阳市于2000年制定了《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规划纲要》,提出力争在5年至10年的时间内,建成融中医药教育、研究、种植、加工、营销、诊疗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进而把南阳建成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和辐射力的现代“中医药都”。
作为具有天然和后天优势的南阳,已勾勒出这样一幅蓝图:2005年实现中医药总产值50亿元,2010年实现中医药总产值100亿元。到那时,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医药都”将矗立在我们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