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IT巨头的家电冲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0月20日 13:32 《互联网周刊》

  听到摩托罗拉在深圳高交会上推出数字电视,创维董事局主席黄宏生吓了一跳,不知道他是否听说惠普、戴尔已经把信息家电作为今后盈利的一个方向,又是否知道在PC市场上陷入困境的Gateway的等离子电视在美国市场获得了成功。这些IT巨头开始抢食家电市场,此前毫无征兆,事后也并不张扬,但这些消息足以让家电企业集体紧张。

  摩托罗拉把这个新业务的重点放在了中国,惠普、戴尔现在则是在美国开拓新产品市
场,通信巨头和IT巨头同时看中了信息家电这个新兴产业,这在家电企业看来已经不是偶然现象。

  在信息家庭这个未来战场,多年来,IT企业和家电企业都在维护各自产品的家庭网络核心形象,PC家电化与电视数字化是“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长久以来各自的努力方向,时至今日,虽然都有阶段性成果,但都还没有确立举足轻重的影响。

  当摩托罗拉、惠普和戴尔开始从企业战略的高度通过数字电视进入到这个市场,也许并不意味他们已经指明了家庭网络核心的最后方向,但确是在表明IT企业对3C融合时期的家电产业具有重要的影响,信息家电更是他们已经看到并要收入囊中的重要市场。

  面对IT、家电、通信融合的大趋势,IT企业向着家电领域跨出了历史上的最大一步,目前尚难预料它们的市场前景,更不能断言这些IT巨头的未来走向,产业力量都在密切观望,但3C融合下的市场格局却也可能因为这些实质的行动而开始明朗。

  消费电子:

  IT巨头的新方向

  这是一个多事之秋,无论是从Gateway销售等离子电视到苹果电脑开设网上音乐商店iTune,还是惠普准备拿出3亿美元把自己打造成一家家电产品制造商到摩托罗拉决定加入信息家电的竞争行列,整整一批技术行业的重量级公司似乎在“不务正业”,现在,他们把目标瞄准了消费电子产品市场这个“避风港”听到摩托罗拉要进军数字电视,创维董事局主席黄宏生吓了一跳,这个通信业巨头的这次跨越确实有些远离了其原来的品牌形象。10月11日,摩托罗拉宣布与全球五大显示器制造商之一的唯冠集团结成战略联盟,几十天后,中国市场上就会出现“摩托罗拉牌电视”,而由这两家公司共同打造的摩托罗拉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数码录放影机、厨卫电视、汽车影音等新一代信息家电产品已经迫不及待的亮相于刚刚召开的深圳第五届高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上。

  不久之前,另外两家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技术公司——惠普和戴尔也公布了各自进军消费电子市场的策略。10月2日,惠普开始了其3亿美元的家电产品市场营销活动。这家全球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此次的投入无疑是一个大手笔,惠普即将投放市场的家电产品的种类相当丰富,不仅有原来就非常畅销的打印机、数码相机,还包括DVD刻录机以及整合了PC机和电视机功能的数字电视机。

  而早些时候,戴尔不但出乎意料的宣布角逐音乐下载服务市场,而且包括数字音乐播放机、多功能LCD电视、计算机显示器、投影机和新的掌上电脑在内的一系列消费类电子新产品也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放在戴尔公司的网站上销售。在PC市场上陷入困境的Gateway最近在等离子电视的销售上获得了成功,前景似乎还相当不错,这些无疑让一些企业坚定了进军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信心。

  “进入家庭”也早就不是几家IT公司的梦想,已在这方面奋斗多年的微软已经卷土重来。目前微软正试图推进改善宽带电视的播放质量的进程,并使其Windows MediaPlayer9压缩技术成为互联网视频传输技术的标准,它还在开发更具有普及性的有线电视机顶盒装置。仅在中国,已有的电视机数量就有3.3亿台,这样的数字谁不会心动?虽然微软的“维纳斯”计划以失败告终,但也让国内的IT公司开始了“家庭梦”,中国最大的PC制造商联想发布“家庭数码港”、推出兼具电脑和电视功能的“双模式”电脑、提出“关联应用”战略等一系列举动就是很好的证明。

  我们无法准确预计还将有多少IT公司会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就像当初苹果电脑开辟网上音乐服务时不会预料到即将有至少十二家公司准备加入在线音乐市场,其中还包括了亚马逊、沃尔玛、戴尔、索尼等商业巨头和硬件厂商。据美林证券近期调查的结果显示,被调查的50个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首席信息官普遍认为,2003年第二季度是全年IT开支的最高点,其余时间的IT开支都比较紧张。在2004年下半年之前,IT开支状况可能不会改善。这样的结果显然令人失望,但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了惠普、戴尔、摩托罗拉的举动,尽管他们各自的原因和理由不同,而选择在这个时候进入家电领域也许正是时机,更可能令企业在未来获得新的利润成长空间。

  他们可以指引方向,但能否占领家电市场

  当IT和通信业巨头宣布要进入信息家电市场,人们并不担心他们的技术实力,而是在怀疑他们获得大规模盈利的能力,毕竟,他们冀望于这个市场来支撑集团业务的成长“技术开支每年以10%的速度飞增”,在20世纪90年代可以轻易达到的数字如今却成了难以完成的答卷,据市场研究机构国际数据公司预测,在经历了2001年和2002年两年的下滑后,今年企业的IT技术开支将增长2.3%,这也只不过是技术繁荣时期四分之一的水平。

  与此相对应的是这些技术公司的股价一路下挫,不再是华尔街证券分析师眼里的宠儿,整个技术行业和技术公司的未来似乎陷入了危险境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非常时期,一些公司的表现却更为活跃,他们认为,现在正是大举出击的时候,需要采取具有战略意义的行动,因为过去已屡有先例,那些在经济衰退期间大胆采取行动的公司都获益非浅。据麦肯锡2002年对1990到1991年度经济衰退期间美国公司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在此期间采取过重大举措的公司,其股票在经济衰退结束后都出现了大幅升值。

  戴尔:直销家电

  戴尔正是这样的一家公司,它又挥出了有力的拳头。尽管目前还看不出它会对更多的技术创新进行投资,但在PC领域与竞争对手争夺利润取得胜利之后,更加快了多元化的步伐。现在,戴尔公司已远远超越了自己的个人计算机核心业务,挺身杀入新的市场,如存储设备市场、网络设备市场以及打印机市场,最近,又把目光瞄向了消费电子市场,甚至还推出了音乐下载服务,《纽约时报》将此评论为是戴尔业务的最大偏离。

  早在两年以前,戴尔就制订目标:到2007年,销售额翻一番,达到600亿美元。照此计划,PC领域只能贡献其中的一半,而另外一半需要来自非PC领域。但目前为止,其非PC业务的销售收入只占到20%左右,而且,PC业务的增长率很难一直维持现有水平。标准普尔的分析师梅根·格雷厄姆预计,戴尔明年的销售增长率将从今年的15%下降为12%,后年再下降到10%。戴尔需要加快速度,市场广阔的电子消费品领域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绝佳战场。

  可能在许多人看来,移 动电话市场似乎更有潜力,连著名的PDA制造商Palm也尝试进入手机市场。戴尔也有过这方面的试探,并在今年7月宣布过发行Windows手机的计划。不过,最近传来的消息是戴尔暂停进军手机市场。罗林斯的解释是,诺基亚太强大,其他公司很难进入手机市场,手机不如其他消费电子设备有吸引力。戴尔认为一旦进入某一市场,30%~40%的市场占有率将是一个合理目标。显然,它选择了相对容易的途径,戴尔总裁罗林斯表示,预计戴尔的数码音响和平面电视等新型电子消费品将极富竞争力。

  戴尔的直销模式用到家电市场后是否还会如此灵验?支持者认为,戴尔已经制定了业务多样化的未来发展战略,在保持目前市场业务的情况下向家电产品市场进军,势必会带来更大的业务增长空间。怀疑者则说,即便戴尔在家电市场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但该公司起码得花上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自己产品生产线的建设。短期内,戴尔在家电产品市场的扩张步伐很有可能并没有投资者们所期望的那么快。况且,顾客也从未领略过戴尔电视和音响的效果,在直接从戴尔那里购买产品时可能会产生顾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戴尔产品价廉物美的特点不会改变。

  惠普: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品牌

  业界存在着一种怀疑,认为2002年“惠普—康柏”这一IT界最大的并购交易并不一定能带来良好的结果,面对着这一疑问,新惠普的CEO费奥莉娜的最好回答是促进公司业务的增长,将惠普公司转型为IT技术领域的顶尖巨人。然而,令费奥莉娜感到烦恼的是,还没有等到唯一亏损部门—企业系统部赢利,其个人电脑的销售却在第三财季出人意料的出现了亏损。“惠普-康柏”190亿美元并购交易的承诺之一就是要使企业系统部摆脱亏损状态,在情况迟迟得不到改善的情况下,费奥莉娜已限令该部门必须在截至10月31日的下半财年中扭亏为盈。

  一直以来,用户总是把惠普当作生产打印机和个人电脑的公司来看待,而不是服务器和IT服务的供应商。“这个领域180亿美元的市场不能带给我们这样的公司所需要的知名度,”尤其是在惠普企业销售领域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惠普寻求新的增长动力显得尤为急切。惠普正试图突破这种企业形象的限制:惠普不再仅仅是一个打印机厂商。这一次,作为硅谷最著名公司的惠普真的需要走出它的发源地了,包括它与迪斯尼达成的10年合作协议,都说明惠普正慢慢的接近个人消费市场。

  在今后的几周时间,惠普将会调动几乎所有的媒体手段来宣传它的家电产品,此次“你与惠普”的宣传力度比“+hp”电子商务理念的市场宣传有过之而无不及,费奥莉娜希望惠普能像“可口可乐”那样成为全世界所有普通消费者都熟悉的品牌。

  “鱼贯而出”的风险也不是没有,业内人士指出,惠普一下子向市场推出的家电产品种类太多,而且小到DVD刻录机大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服务定单都只由同一个品牌来承担,其成功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但如果能将单一精髓渗透到所有事物中,将对惠普的发展带来巨大利益,三星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更何况,惠普还具有可靠的声誉和设计优良的产品。有趣的是,在个人计算机市场,戴尔已经是惠普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在打印机市场,戴尔也正在成为惠普最强大的竞争对手,而在未来的家电市场,两者又将再次对阵。

  拿什么拯救摩托罗拉

  相比戴尔和惠普,摩托罗拉的战略转移显得更加必要。9月底,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尔文的辞职和两周之后分拆旗下半导体业务的决定都注定了摩托罗拉公司最近将不会平静。果不其然,摩托罗拉制定了一个“资讯家电招标计划”,雄心勃勃的进入信息家电这一全球消费的热点市场。

  事实上,摩托罗拉的危机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自1997年以来,该公司的表现就差强人意,远不及它的对手,到了2001年,公司的情况仍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先是宣布亏损,然后是裁员,接着是出售公司的业务。手机业务是摩托罗拉的核心业务,其销售额占据公司总收入的40%,最近几年,摩托罗拉放缓了推出新产品的速度,以至于失去了如推出可拍照手机的最佳机会,目前这类手机已成为诺基亚、三星、索尼爱立信等手机制造商的重要利润增长点。在上一季度,摩托罗拉手机业务的运营利润率为3.3%,与同行业领头羊诺基亚形成了鲜明对比,芬兰同行的运营利润率高达23%。

  更糟糕的是,全行业手机平均售价持续下滑,摩托罗拉即便是在一直领先的中国市场也遭遇到了来自亚洲手机制造商和本土公司的强劲挑战,再加上电信运营商仍在削减资本支出,以及半导体行业走出低谷还需要一段时间,所有这些都把摩托罗拉压得透不过气。德银证券的电信分析师布赖恩·莫多夫称,摩托罗拉在每个领域都伸手,但哪个领域也没做好。

  好在摩托罗拉的品牌经营还是相当成功的,在消费品市场也驰骋了多年,也许从家电市场上,尤其是中国即将开闸的数字电视市场能够掏出金子。摩托罗拉表示:“摩托罗拉的信息家电产品将覆盖家庭、办公、汽车、休闲等消费领域,渗透到数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与世界同步的数码‘MOTO时代’也将成为人们未来智慧生活的标志。”其实,这与惠普公司的理念极为相似。

  谁走得更快

  无论是从移 动电话领域到家电市场,还是从个人电脑市场到家电领域,跨行业发展的可能性都建立在家电、IT和通讯三者合一的必然趋势之下,正是如此,也给了IT技术公司进入家电行业的机会。实际上,电脑与消费电子产品之间的界限早已开始模糊,如苹果电脑凭借iPod进入个人电子产品市场;诺基亚、三星有自己的PDA和MP3产品;而索尼则成功的进入计算机行业。

  戴尔、惠普和摩托罗拉这三个近期在这方面表现最为活跃的技术公司都无一例外的表示,自己的家电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家电产品。摩托罗拉表示,它的“资讯家电”融合了计算机、信息与通讯、消费电子这三大领域的技术,进入信息家电领域,绝不仅仅是贴上一个摩托罗拉的“牌子”,而是“策略性进入”家庭组网产品领域,戴尔也宣称,PC将成为家庭娱乐的中心,戴尔并非是简单地跟随潮流。

  唯一的问题是,随着巨头们的纷纷进入,未来的家电市场可以预见的是激烈的竞争,即使自己的品牌成功的在世界家电市场获得认可,但本以不厚的家电业务的利润问题该如何解决?在通常的情况下,家电产品业务的利润比不上企业用户市场业务。另一方面,惠普和摩托罗拉的进入应该不会扰乱家电市场现有的价格秩序,他们的产品可能成为家电产品中的高端品牌,而戴尔就完全不同,它的出现通常意味着价格风暴。《达拉斯晨报》评论说,对零售业的冲击要等到戴尔公布其价格政策以后判断,目前它对很多重要细节讳莫如深,所以业界无法预测这种冲击有多大。麦克·戴尔不久前宣布,其新推出的家用电子产品将于圣诞节采购高潮到来前在美国上市,而那时正是揭晓之时。

  一场两大阵营的竞赛

  为了获得未来数字家庭的控制权,传统家电阵营和IT阵营早已开始了一场竞赛,时至今日还都是“只见开花不见结果”。此刻,摩托罗拉、戴尔、惠普等业界巨头的加盟显示出了潮流所向,更可能对信息家电产业的格局产生实质影响

  变与不变

  无论是摩托罗拉还是惠普,他们要进入消费电子市场,直到目前,都没有将相关的业务战略和盘托出,在他们还有些闪烁不定的言词中,人们注意到有一个词语贯穿始终—“信息家电”。

  这当然不是一个新名词,甚至不是一个能够“吸引眼球”的好卖点。事实上,自从1999年微软的维纳斯计划开始,“信息家电”的拥趸者就一直没有摆脱郁闷,无论是微软、TCL还是同方、海尔,他们在此之前在这个领域所做的一切都摆脱不了“只见开花不见结果”的尴尬,“信息家电”也成了叫好不叫座的代名词。然而4年时间过去,2003年的信息家电市场却似乎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不仅海信、长虹等国内厂商相继进入,摩托罗拉、戴尔、惠普等业界巨头的加盟更加显示出了潮流所向。为什么从前走不通的死胡同现在却可能是IT和家电两大产业的阳关大道?这其中的“变与不变”或许是在这个时刻最值得思考的问题。从一开始,信息家电就受到了IT和家电行业的共同青睐,至今为止也是一样,这可以说是这个市场的一个不变之处。有趣的是,信息家电的始作俑者微软之后,相继跟进的TCL、同方、联想、海信都是国内企业,而2003年的这一轮新震动则是来自海外,摩托罗拉、戴尔、惠普等IT巨头纷纷回归。也许这种轮回并非巧合,它恰恰证明了信息家电市场已经逼近了爆发的底线。而另一方面,当年就困扰众多企业的标准、接口等技术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到一个权威说法,这可以说是信息家电业不变的硬伤。在2003年10月举行的深圳高交会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透露,原定于今年底、明年初推出的国家数字电视标准很可能拖迟到明年底发布,这无疑是给势头看涨的信息家电泼了一盆冷水。

  不过必须承认,4年的前赴后继中,市场格局比起当年TCL的孤军奋战已经有了很大变化。首先就是在数量上,细细数来,几乎国内稍微有头有脸的厂商都已经开始在信息家电市场攻城掠地。在IT这条线上,联想于2002年底将“关联应用”作为重量级内容在首届Legend World上推出,所谓关联应用强调了终端设备之间智能互联、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三大特征,其实质就是IT、家电和通讯设备之间的融合与互联。更早走出这一步的则是清华同方,2002年清华同方在COMDEX China上展示了其e-Home数字家庭产品,利用无线网络和嵌入式系统,通过PC中心实现对所有家电的控制。另一大PC厂商方正已经把电视、DVD播放和2.1组合音响系统作为组合模块嵌入了PC中,这款十分类似电视的产品被方正称之为“三模式电脑”。更积极向数字家庭进军的是家电行业,TCL于2003年8月联手英特尔推出了无线影音应用方案,这被认为是它继HiD之后重返信息家电的引子。几乎同一时间,海信DMA(Digital Media Adapter数字媒体适配器)面市,它实现了电脑与电视的无线互联互通。人们可以将相隔十余米外的电脑中的图片、音乐文件以及DVD等视频资料同步在电视上进行播放。其他诸如海尔、上广电等企业也都有自己的i- Home数字家庭概念产品,但大多仍停留在概念上。也许在技术上他们还不具备优势,但从产业环境来看,4年后的今天已经比4年前迈出了一大步。

  2002年,随着北京、上海、深圳等主要城市的数字电视相继播出,央视、上海文广集团也陆续推出了涵盖新闻、音乐、电影、体育等多方面内容的数十套数字电视节目。虽然目前这些节目大多仍处在试运行收费阶段,也就是说还没有哪家电视台靠这个赚到了真金白银,但至少市场已经在预热,从彩电市场上打数字牌产品的热销来看,这种热度就更加明显了。此外,进入2003年,宽带进入家庭已成井喷之势,网通、电信、长宽、歌华等各大运营商无不使尽浑身解数争夺用户,免设备初装费、优惠包月政策成为他们共同的市场开拓手段。业内人士预言,宽带在这一年里将真正成为“普及型家庭配置”,而这就为信息家电提供了最重要的应用环境。内容和网络、硬件和软件上的进展让众多厂商看到了e-Home概念再度流行的希望。

  两个流派两种模式

  IT与家电企业正在从两个方向为大众规划一个e化的家,但从实现方式来看,二者并不完全殊途同归。PC或者TV,谁将成为未来数字家庭的主角?两种模式之争正代表了两个流派的不同利益。

  目前已经出现的林林总总的数字家庭方案一般都包括个人数字助理PDA、数字电视HDTV、机顶盒、PC以及各种数字化家电,但其中的主控平台仍然是实现家庭办公、远程教育、休闲娱乐、家政管理、电子商务等功能的核心。数字化生活用品与信息化家庭设备是信息家庭的使用功能部件,数据通信网络、家庭智能网络等是信息家庭的信息传递部件,这些部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迅速高效地执行家庭用户的各项生活“指令”。

  未来的电视也许不再叫电视,PC也会有一个更恰当的名字,但每一个家庭一定会有一个数字终端显示设备,将一切有价值的服务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结合在一起。至于这个平台由谁来担当,是PC还是TV,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不过从目前各家厂商的选择来看,TV似乎暂时领先,且不说众多家电厂商争相打造数字电视平台,就是新近加入的摩托罗拉也选择了从数字电视下手,戴尔进攻数字电视,其目的可谓不言而喻。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宏生认为,近期摩托罗拉、惠普、戴尔等国际IT巨头纷纷宣布进军数字电视市场正表明这个市场前景非常大,“数字高清电视已经是中国电视产业新的极具潜力的利润增长点。”

  为什么电视在信息家电中更有“人缘”?业内人士指出,对于用户来说电视的使用界面更加亲切,良好的易用性使操作不会成为困难;此外,电视还具有无可比拟的普及率和广电网络庞大的用户群。在中国电信垄断下的全国基础骨干网被一分为二后,广电网已经成为本质上覆盖全国的另一张信息骨干网,300多万公里有线电视网络连接着1亿多家有线电视用户。如果全国广电网资源能够完成整合,它将形成集有线、卫星、无线为一体的覆盖全国的网络传输体系;最后,随着2015年模拟电视信号的停播,数字电视进入家庭已经不可避免,这一步更新换代将成为信息家电顺理成章的开路车。

  从另一方面来看,PC的家电化意味着IT对家电消费的侵蚀,而它的生存背景却是家电产业无论技术、市场还是渠道、服务都已经达到了高度成熟的地步,IT企业要想从中分羹谈何容易。为了让PC能够处理音像,开发商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比如压缩卡、视频卡、音效卡等的配置,在某些情况下厂商对此的投入甚至超过了CPU、硬盘和主板。然而在付出高成本之后,IT产品还是无法超越现有的音像家电。首先,电脑光驱设计并不适合读取影碟数据;其次,电脑显示器和电视存在着巨大差异,电脑显示器的分辨率高、亮度低,适于文档与图片显示,电视分辨率低、亮度高,适合动态视频播放。在电脑上看视频播放,效果与电视差距甚远;最后,仅仅在音效处理上,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即使目前市场上顶级的PC音效处理系统也难以与一般的专业音响系统匹敌。除了硬件上的物理缺陷,在软件上家电化的PC也存在问题。惠普高级副总裁John Romano认为,目前国内众多品牌机厂商推出的所谓“媒体中心电脑”并不是真正的信息家电控制中心,均是厂商在Window操作系统上加上自己的媒体控制部分组成的“媒体中心”,难以保证平台的无缝链接和稳定性。

  有专家尖锐的指出,今天中国企业所推崇的PC家电化,由于无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巨大拉动力,只是在PC上将家电的功能累加,因而它实际还是无法解决产品高度同质化的问题。“厂商并不能将市场蛋糕做大,只是在争夺蛋糕分配比例的大小而已。”于是,所谓“信息家电”的创新突破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只能沦落为概念炒作的工具。

  影响的不仅是家庭

  2003年6月25日,英特尔、IBM、索尼、微软、飞利浦等17家世界电子产品巨头宣布携手组建“数字家庭工作组(DHWG),旨在共同拟订未来家庭电子网络新标准。两周后,一个名为“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化(IGRS)”的工作组在中国北京成立,这个简称为“闪联”的工作组成员包括国内IT和家电业的五大巨头—联想、TCL、海信、长城和康佳。这一切似乎都在证明,沉寂多时的3C融合已是高潮重起。现在,IT和家电厂商们正在使3C从概念变成现实的产品和方案。

  从单纯的技术角度来看,互联网的逐渐成熟、普及和各种芯片计算力的成倍提升已经使IT产品完全能够承担网络家庭核心的重任;同时,家电领域在传统的制造工艺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准,近来出现的智能家电等等概念型产品也在尝试把信息技术更多、更具体、更直接地搭载到传统的家电之中。于是,横跨两者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兼容性问题就成为“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而标准之争则是这个全新产业当前争论的核心。这已经不再是企业与行业行为,它关系到整个信息产业和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

  目前,在世界家电与IT生产、销售的三个主要中心—欧洲、北美和日本,面向未来的信息家电以及服务的标准争夺战已经全面打响。值得欣慰的是,在历经产业标准磨难之后,中国也已经投入了这场新的标准之争。据有关部门透露,我国《家庭网络系统技术规范》已提交信息产业部,相关技术规范已进入标准制定程序。2003年1月20日,由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组织包括海尔、春兰在内的12家产研单位联合开发的“家庭信息化网络技术体系结构及产品开发平台”项目在京通过了技术鉴定,这意味着我国在家庭网络技术标准化进程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这个没有Wintel联盟的领域,如果能够把握难得的机会,这将是我们发展“中国力量”的最佳时机。

  另外值得重视的是,信息家电的涵义不仅仅只在于家庭,它还影响着服务行业和整个社会的进程。根据IBM、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索尼、东芝、松下、三星、甲骨文、Philips、Sun、AMD等超过80余家的国际大公司组成的跨行业论坛性国际组织OSGi(Open Services Gateway Initiative)的研发动向,所谓的网络开放平台除了在信息家电方面有所应用外,还包括了健康护理、通讯安全、资源管理、车载移 动通信、定位、导航等服务。在宽带普及率居世界第一的韩国,这一切已经变成了现实。目前韩国家庭网络的主要组成已细化为信息化公寓、信息家电和家庭网络通信,它们正在逐渐改变着服务业以及多个行业的传统模式。

  由此可见,e-Home其实已经不再是某一个行业的独立行为,它需要整个社会与服务业整体全方位的主动参与,从而形成社会标准需求,e-Home带来的不仅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更带动了社会各产业与服务的整体发展。

  家庭重回社会中心

  家庭和个人的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和器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继续进步的主要源动力

  看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蓬勃涌现的种种新理论吧,第三次浪潮、后工业社会、后资本主义社会、后现代化、信息社会、知识社会、数字化社会、网络社会、学习社会、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数字化经济和网络经济……种种新思潮在不断冲击着既有传统意识形态的同时,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正悄然浮现:21世纪人类社会的落脚点在哪里?

  未来学大师托夫勒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第三次浪潮》中所预言的“以家庭为中心”的信息社会正在一步步接近现实,当时他说:“在明天的社会中,家庭将作为一个中心重新出现。”“未来的劳动世界,越来越依赖抽象的符号,像魔术似的变出一个超脑力劳动的工作环境。”

  而早在1970年,托夫勒在他另一本经典著作《未来的冲击》里就已经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论述“服务业最终还是会超过制造业的,体验生产又会超过服务业”。托夫勒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产品制造业、服务业和体验业三段,“体验工业可能会成为超工业化的支柱之一,甚至成为服务业之后的经济的基础。”在托夫勒看来,对于未来的人类社会,体验工业重任在肩。

  与此观点类似,中国科学院何传启研究员在其出版于1999年的专著《第二次现代化》中提出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到2100年,人类文明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代,即工具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时代,其中,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转移过程及其深刻变化是第一次现代化(即经典现代化),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的转移过程及其深刻变化是第二次现代化。如果说,工业化、城市化和民主化是第一次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那么,知识化、网络化和国际化就是第二次现代化的主要特点。第一次现代化是对大自然的掠夺和征服,第二次现代化则是对大自然的贡献和回归。

  体验经济的概念在最近几年被不断翻炒,内涵和外延也早已不再是托夫勒当初所描述的模糊影子。在这样的风潮中,消费者日益趋向于商品社会的中心位置,而在其周围,生产者已然开始渐渐被附属化,产品反而成了只是为了让消费者获得体验和记住体验的一件工具,就像汪丁丁说的,体验的特征之一是对体验的回忆可以让体验者超越体验。

  不是吗?大到美国富翁像童话故事一样坐飞船去太空旅行,小到世界各地的哈里·波特迷们兴致高昂的争着戴上一顶巫师帽,社会的细胞们就在这样的经历中不知不觉成为社会的中心。

  英特尔总裁Paul Otellini在去年秋季的财报说明会上曾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家庭里到处都有英特尔。”“我们希望每一台计算机都用英特尔的芯片。”当然,这样的目标实现起来恐怕会异常艰难,但包括英特尔的竞争对手们在内,现在整个IT业界都在涌动着一股冲入家庭的激情,摩托罗拉、惠普和戴尔只不过动作稍微快了点罢了。

  站在技术的角度看,一方面,互联网逐步成熟、宽带普及、各种芯片计算力以及通讯带宽的成倍提升,IT已经有了胜任网络家庭核心的力量;另一方面,家电领域在传统的制造工艺方面已经整体性的趋于高水准,近年来各家厂商推出的信息家电、智能家电等等一系列概念产品也试图在传统的家电之外,更多、更具体、更直接地向IT领域拓展。这看起来倒颇像是应用层面的围城效应。

  站在家庭的角度看,一方面是IT的势力迫不及待的要进来,但另一方面,人们在已经被IT充斥的生活空间中,真的享受了便捷和轻松吗?为了买一台应用了最新技术的大屏幕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我们上网、逛商场、电话咨询、请教亲朋,在完全搞明白了那些复杂的技术指标和新颖功能,精挑细选之后买回家来,你是不是会发现,有一大半的最新功能你也许一年也用不到一次?

  “可以下载、接收加热烹饪软件”的微波炉可以“通过Web服务准备约500种菜谱”,这样的微波炉不能不说是极具IT特色,但如果这近500种菜谱只是为了加入Web服务功能而特意设置的,那么还不如事先存入存储器内加在微波炉里卖呢。无论IT厂商们还是家电制造商们都希望家庭新应用能成为他们开拓新需求、开辟新市场的先机和突破口,但是,如果IT与家电的结合仅仅只是功能的简单叠加,为了IT而IT,那么在下一波体验经济浪潮中已经占据中心位置的消费者当然可以选择说不。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网络调查赢取丰厚大奖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星色娱乐随心点,华纳巨星逐个看!订娱乐新闻送华纳群星演唱会票
  好消息-新东方新概念送教材! 学会哇啦哇啦说地道英语 考研&MBA冲刺早准备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激情燃烧柔情萦绕
和爱人一起迷醉…
非常笑话
非常笑话乐趣无穷释放压力倍感轻松
图片
铃声
·[花蝴蝶] 花蝴蝶
·[和 弦] 蓝精灵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淑女疯狂
  • 火辣露乳装新上架
  • 买内衣送性感大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