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的金融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央行于9月份实施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政策效应开始显现,截至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幅仍达20.7%。这加剧了市场对紧缩货币政策的预期,也使四季度债市风向难辨。
广义货币供应量一直是央行决定是否采取紧缩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从央行制定的目标看,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的合理水平大约在18%,贷款增长量则控制在2.8万亿
元以内。业内人士担心,如果M2迟迟不能降至这一底线,则央行有可能继续采取货币紧缩政策,从而使债券市场资金趋紧,现券市场价格下跌。
M2居高不下也是事出有因。此次上调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可收缩1500亿元的货币量,据此推算9月份货币供应量增速可降至18%左右。但是,这项政策的效应存在一定的时滞。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央行年内再次出台紧缩性政策的可能性很小,但市场紧缩预期是否会改变,还要看后几个月的有关数据。9月份,企业商品价格总水平较上月继续回升,同比上涨2.2%,当月居民消费价格也同比上涨了1.1%。而近期商品期货市场的上扬,也预示着商品价格仍有上升的趋势。除此之外,债市年底还面临各种不利因素,如四季度记账式国债发行频率加快,年底资产委托管理资金到期离场等。因此,随着长期债的下跌,债券市场可能面临又一轮收益率结构调整。
不过,债券市场的风向也并非就此一边倒。上周二,央行出手向9家银行间市场做市商进行买断现券操作。当天,交易所国债市场便出现反弹行情。次日,入选买断品种的七年期跨市场券放量逆势盘升。尽管在一连串利空因素面前,央行出手买断现券的行为显得势单力薄,然而央行历年来买断现券的操作手法往往会起到稳定市场走势的作用。在两股力量的角逐中,机会与风险将同时并存。上海证券报秦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