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布尔
林地争夺保卫战
在中国广西,两家国际纸业巨头正在为了争夺广西的林地资源明争暗斗。他们是世界排名第二的纸业集团斯道拉·恩索(STORA ENSO)和排名第十的金光集团(亚洲浆纸APP)。
APP(亚洲浆纸有限公司)1995年进入广西租用荒山营造速生丰产林,到2002年,APP已投资了3亿左右的资金在广西造林50万亩,在海南造林70万亩。
斯道拉·恩索和APP一直是国际市场的老冤家。2001年APP遭遇债务危机,其在中国的资产险些被斯道拉·恩索低价收购。2002年斯道拉·恩索宣布准备在广西投资16亿美元建设一个大规模的制浆厂。“早在1995年我们就开始在广西大面积进行速生丰产林的造林,现在,最早一批林木现在都成材了,这个时候他们却想来抢收山头,怎么可能?”APP中国区总经理姚旭升颇为不平。
姚旭升说:“斯道拉·恩索能给的条件,我们一点不会比他们少。”为了获取尽量多的林地,APP把投资额提升到500亿元人民币,提出要把广西建设成中国最大林纸一体化基地。如此大规模的投资无疑对于广西当地政府更具有吸引力。按照APP投资500亿的计划,未来要在广西造林900万亩,但是目前仅落实300万亩,尚有600万亩林地亟待落实。此时有限的林地又面临来自斯道拉·恩索的争抢。“国内适宜于发展林纸一体化的宜林荒山资源有限,谁拿到了,谁就占有主动权。”中国造纸协会有关专家一语道破纸业巨头激烈竞争背后的实质。
纸业巨头在造纸的同时还要种树,这在国际上已经是一种成熟的产业模式。所谓“林纸一体化”,就是造纸企业通过建立原料林基地,使原料林成为造纸业的“第一车间”。业内人士认为,纸业竞争的焦点将逐步向原料林基地延伸,在今后激烈的竞争中,掌握原料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林纸一体化”模式近年来已得到国内企业的普遍认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种树”的问题。
“我们鼓励企业和林场以及拥有林地的农民合作”国家林业局的官员说。
9号文件推动产业进步
2003年6月25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无疑对中国林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称之为林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毫不为过。其中对速丰林基地建设规划、管理机构、建设形式、建设资金、采伐管理、税费政策等重大问题,都作了明确规定。
很多多年来争论不休的一系列难题,都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予以解决了。下一步,就是相关部门根据中央精神逐步予以落实的事情了。未来所有林业政策都将围绕着《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而展开,银行、财政、林业部门正在依据中共中央文件的精神,对以前一系列有关的规章、管理办法进行清理。很多法律法规都有可能进行修改。因此,新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倍受业内人士瞩目。专家提示:准备投资林业之前,必须把中央的这份文件认真读通,读懂。
据了解,育林基金的收取也将有所变化,国家林业局正在酝酿新的管理办法,预计会在近期出台。
《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有很多相关政策方面的进步。例如:其中明确规定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国家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都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
《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规定:国家继续对林业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持政策,具体贷款期限可根据林木的生长周期由银行和企业协商确定,并视情况给予一定的财政贴息。有关金融机构对个人造林育林,要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扩大面向农户和林业职工的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林业经营者可依法以林木抵押申请银行贷款。鼓励林业企业上市融资。
在减轻林业税费负担方面,一方面继续执行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林业税收优惠政策,并予以规范。另一方面,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总体要求,逐步取消原木、原竹的农业特产税。取消对林农和其他林业生产经营者的各种不合理收费。改革育林基金征收、管理和使用办法,征收的育林基金要逐步全部返还给林业生产经营者,基层林业管理单位因此出现的经费缺口由财政解决。
在此之前,重点地区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已经被列为中国林业建设6大重点工程之一,并且是其中唯一一项林业产业体系的建设工程。其它5项工程都是关于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主要解决中国木材和林产品的供应问题,通过工程的实施要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减轻对天然林资源保护的压力,促进其它5项工程的建设。
速生丰产林改善生态环境
市场有巨大的需求空间,关键是如何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木材有效供给能力,满足林业产业发展对木材资源的需求。中国的用材林蓄积量90%是天然林,为了减少对天然林的采伐,必须改变传统的林业经营模式,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是林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方面,国外已有成功的经验,新西兰、巴西、智利等国家通过20-30年努力,现已基本实现了木材自给,国内工业用材60%以上来自于人工林,并且大量出口。
很多专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样的观点:当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要处理好生态林与商品林的关系。对于生态林,国家是应该“严管”的,而且应该管得很好。但是对于“商品林”,则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制定相应的政策,通过明晰产权和实行特殊的财税融资政策,为民间造林创造宽松有序的环境,促使民间力量踊跃种树。
不管是商品林还是生态林,对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一样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从这一点看,商品林与生态防护林的作用是一致的。尽管商品林最后会被采伐,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新的林木也会被不断地栽种。因此,林木的总量会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因此,商品林和生态林一样,也能够持续地为中国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投资风险与回报
林业发展属于大产业循环,资金需求量大。在丰产速生林的建设过程中,“只有前期的高投入,才能运用高科技手段,保证比较高的生长量和比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国家林业局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管理办公室宋士奎主任介绍说。因此,每亩单位面积上的投资成本宜在400元左右。目前中国各地的绝大多数造林项目,面积都在50万亩以上,投资规模在2亿元左右。目前全球各个国家都在重视环境保护,加大了对于森林采伐的管理力度。木材产品的市场特别巨大。据研究预测,2005年中国生产建设用材的需求量为2.3亿-2.4亿立方米(其中浆纸材、人造板材及大径级材的需求量约为1.7亿立方米),缺口达6000万-7000万立方米,2015年缺口可增加到1.4亿-1.5亿立方米。因此,在中国投资速生丰产林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整体上看,林业投资属于比较稳妥的投资项目。有关数据表明,人工林成功的国家如新西兰,商品林经营内部收益率可达13%-14%。
但应当注意的是,林业生产周期比较长。目前短周期阔叶材桉木、杨木速生丰产林的轮伐期为6年,而针叶材如松木的轮伐期为15年,期限较长。因速生林要真正达到投入——培育——轮伐——更新再投入的可持续性发展,基本上需要两个轮伐期。对于企业来说,这就意味着高达数亿元的资金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里,无法创造新的现金流。这对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同时,林业受自然气候的影响较大。虫灾、火灾、病害甚至一次寒流、一场大风都有可能严重影响投资回报。因此,从这个角度讲,说林业投资是期限长风险大的弱质产业也不无道理。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林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配套政策的相继落实,中国投资林业的内部收益率也会相应提高。
融资
“国内企业在‘种树’的过程中,应该加快扩张,抢占市场空间”,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郭永新处长说,“应该考虑依靠引进项目融资的办法,或者利用企业重组,整合成较大规模的企业,加强融资和市场竞争能力”。
速生林项目应选择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同时应积极争取国家资本金注入、财政贴息等方面的支持。外来企业不宜完全脱离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搞独立王国。特别是在林地落实、采伐指标计划优先、减轻税费等方面,应当积极加强与各级政府合作,争取支持。
据介绍,国家林业局在上报总共投资718亿的速生丰产林工程规划时,提出的方案是,国家直接投资144亿元,占20%,银行贴息贷款502亿元,占70%,其余资金72亿元由民间解决。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关管理部门已经明确表示:重点地区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的运作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以市场融资为主、政府适当扶持的投入机制。
“国家能够投入多少,需要根据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具体决定”宋士奎说,“可能每一个项目的投入都不会完全一样,但可以肯定的是,国家投资只会占小部分。”国家投资如果只占一小部分,那么大部分的资金就要求由造林企业自己解决。而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很难一下投入数以亿计的资金,同时忍受长达数年的培育期。融资已经成为国内的速生林项目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3部委《关于加快发展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若干意见》中已经提出“国家财政按现行规定给予林业项目中速生丰产林贷款贴息,并适当增加贴息比重”。速丰林贷款项目应积极争取享受一定的财政贴息。经过几年的实践,国家开发银行逐步积累了对速生丰产林的贷款经验,发现扶持速丰林建设仍属于相对来说比较稳妥的投资项目。因此,国家开发银行正在研究加大支持和扶植速丰林建设的力度。迄今为止,国家开发银行已成功地向8、9个林业项目提供贷款。例如:广西高峰林场2000年已获得6000万元的贷款用于一期建设,二期所需的1个多亿也即将到位;永安林业也得到了它的1.6亿元人民币贷款,全部用于速丰林建设。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委正在根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制定相关政策,很有可能投入一定比例的资本金扶持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若这一政策近期能落实,扶持速生丰产林的风险将大大降低,资本金问题有望在短期有所突破。
林业投资现在也吸引了商业银行的注意。据介绍,上海银行已经开始了针对林业项目的商业贷款。林地、林木资源作抵押可以有效地降低林业贷款的风险,关键是建立健全评估机制,摸清现存问题,提出可行方案,提高林地、林木资源抵押变现的可操作性。国内外经验表明,以森林资源作抵押是比较可行的办法。
争取世界银行贷款林业融资的另一条路。1990年中国林业部门配合当时1亿亩速丰林的建设,开始利用世行贷款“借钱种树”。财政部作为世界银行在中国开展业务活动的对口部门,与参加世行贷款项目的省签订贷款的转贷协议。申请世行贷款必须通过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申请世行贷款大多需要至少1-2年的前期准备和立项时间。前期即需确定项目条件、项目实施主体以及项目内容、树种等,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财务、环境和社会评估,项目一旦确定,就很难再作大幅度调整。
对于APP投资500亿、造林900万亩的宏大计划,有专家认为这是APP的一种策略,目的是为了逼迫广西自治区政府表态,并在对林地资源的竞争中把斯道拉·恩索踩在脚下。按照规划,广西的林地资源只能建一座大型纸浆厂,“二虎相争”的血拼在所难免。而广西自治区对这两家巨头实难取舍。据透露,广西自治区已经把决策权上交给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百万亩林地最终的归属还是一个未知数。
投资警示
以下问题,望投资者密切注意
1税费负担过重
“有些地方的税费之高,简直不得了”——中国轻工投资企业投资发展协会理事长胡楠教授不无忧虑地说。现阶段各种木材税费达20多项,占一次销售价的5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高达木材销售价的70%以上。扣除采伐、运输等成本,营造速丰林的经营者收入还不到木材价格的10%,有的甚至还要亏本。地方财政“吃林为生”,完整的林业产业过程被人为地割裂为营林、森工、流通销售3大过程,使税收计征环节改变,征税范围扩大,造成多税并列,重复收税。各种税费主要分为3类:
(1)国家税收,包括农林特产税、增值税、城市建设税、教育附加费等;
(2)林业部门征收的规费,主要有育林基金、维简费、林区建设保护费、检疫费、检尺费、木材出省资源补偿费等;
(3)地方附加费,主要是县、乡统筹、村提留、乡木材代销费、工商交易费、水利建设资金及各种集资、摊派费等。
2商品林采伐指标计划管理
虽然中国林业政策中明确了“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林木资产拥有权,但是没有很好地解决林木资产的处置权。目前中国林政资源管理政策,主要是以保护森林资源、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为基础。国家对用材林采伐实行木材限额和生产计划双重限制,业主对所经营的速丰林没有自主的处置权,不能按市场需求进行采伐,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缺少流通市场,也就是没有活立木交易市场来实现林木资产的流转变现。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和社会投资流入速生丰产林建设。
3造林土地落实困难
速丰林必须集约经营,而集约经营必须有规模连片的土地,而且营造速丰林必须选择好的土地条件。目前在造林地落实方面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
(1)南方大部分的土地已分散承包给了农民,使用权掌握在农民手中。要将这些土地集中起来集约经营速丰林有一定难度。东北、内蒙古有大量国有林地,林业部门本身没有经济能力进行大规模的速丰林建设,同时由于林地、林木资产估价等政策不完善,无法与企业合作、合资造林。
(2)新造林的土地资源缺乏。有的省早已消灭宜林荒山,实现绿化达标,每年的采伐满足不了工业原料林建设的要求。有些地区和企业出现了有资金没有林地造林的情况。
4资渠道有限
目前可用于速丰林建设的资金渠道窄,数量少。除国内林业项目贷款及世行贷款外,其它渠道投资营造速丰林的数量较少。国内目前主要的贷款渠道是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主要扶持大型项目。在实际操作当中,因为国家开发银行的分支机构较少,涉及速丰林项目贷款的审批主要集中在总行,项目审批周期就会较长,获得贷款的企业数量有限。国家开发银行分析人士坦承,出于贷款风险的考虑,“贷款担保要求严格。”农业银行的林业贴息贷款需要到基层落实项目和贷款资金,由于完全按商业银行的模式运作,所以虽有贴息指标,但速丰林项目立项困难。近几年来速丰林项目落实的贷款资金仅占贴息指标的20%左右。
5培育与加工脱节
现行的体制下,木材加工和速丰林的培育由不同部门管理,这种管理上的分割使木材生产与加工利用实现一体化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中国实施天保工程后,木材加工企业原料供应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企业对原料来源既担心又无能为力。同时,中国木材市场的市场化仍处于较低水平,木材的生产实际上还是以经营者的一厢情愿和爱好习惯来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虽然木材市场整体上供不应求,但一些“大路”品种却供过于求。目前多数地区还是林业部门造林,企业收购木材。
6建设程序运作有待规范
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涉及多个部门,由于部门之间管理职能的分割,既不能及时地发现速丰林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解决,也不能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流,难以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我国林业供求情况现状
中国森林资源现状是绝对量较大,覆盖率低,人均占有量少,地域分布极不均衡,林龄结构不合理,可采资源不足。而对木材的需求却逐年递增。
首先,房地产业、建筑装饰业、家具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锯材、人造板等林产品的需求增长;据行业统计,1993-1997年中国人造板消费量年均增长20%左右,纸及纸板消费量年均增长11.1%。根据中国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的统计,“九五”期间中国每年的基本建设竣工量约为12亿平方米,是全欧洲一年建设竣工量的6倍。全国住宅装饰总产值为1200亿元,自1990年以来年均增长45%,其中约50%用于各类木材林产品的消耗,耗用木材约1000万立方米。根据有关专家预测,住宅装饰装修在今后2-3年内将达到2000亿-3000亿元,住宅装饰装修业的市场前景广阔。
其次,造纸业原料结构调整使中国的造纸业对木浆的需求增长极快。新闻出版印刷业、包装业、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刺激了纸浆、纸及纸板需求量的增长。2000年国内纸及纸板产量为3500万吨,木浆比重约为18%,消耗木材2300万立方米,其中国产木浆只占6%-7%,消耗国内木材900万立方米,约占国内商品材消耗的6%。
造纸工业木材原料来源主要依靠天然林木,中国造纸企业自营林规模很小,定向培育造纸林基地为数不多。20多年以来,累计投资3亿多元,造林495万亩,森林蓄积量仅有1400多万立方米,无论在总量还是品种结构上都远远不能适应造纸工业发展的需要。据有关专家预测,“十五”期间造纸材耗用量年均增长23%。浆纸材原料需求量分别为1710万立方米和3240万立方米,而可供量分别达到1000万立方米和2500万立方米。供求缺口分别约为710万立方米和740万立方米。浆纸材原料供求形势将十分严峻。
家具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对木材的需求。1995-1999年家具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16%,木质家具占总量的50%左右。预计“十五”期间中国家具产量的增长将维持在10%左右,2005年家具用材需求量将达到2100万立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