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今明两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3年秋季报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0月18日 05:50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2003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上年,GDP增长率将达到8.2%左右。如果2004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它重大问题,GDP增长率仍可以保持在8%左右的水平上

  2002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取得了GDP增长8%的良好成绩。进入2003年后,虽然遭到了非典的巨大冲击,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国民经济运行很快恢复过来,继续保持了
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宏观经济增长将不会低于上年的水平。面对宏观经济增长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明了我国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的方向,这将促使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阶段。2003年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将取得新的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本报告将在模型模拟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预测和分析2003年及2004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主要问题。

  一、主要国民经济指标预测

  如果我们能够在2004年继续较好地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主动而及时地进行宏观政策调整以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的变化,据预测,2003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上年,GDP增长率将达到8.2%左右。如果2004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它重大问题,GDP增长率仍可以保持在8%左右的水平上。在2003年和2004年这两年中,农业增长将略高于前两年的增长速度,保持在3%左右的水平上;2003年第二产业的增长将高于2002年的增长水平,其增加值增长率为10.9%,2004年第二产业增长将略有减慢,其增加值增长率为9.6%,这两年中重工业增长将更加快于轻工业,轻重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差距将扩大到两个百分点左右;由于受非典的影响,2003年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将明显减慢,2004年可望恢复到2002年的增长水平,2003年和2004年两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将分别为5.8%和7.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3年和2004年将分别达到51500亿元和58560亿元,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8%和12.1%,名义增长率分别为19.2%和13.7%。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已经是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名义增长速度最高的一年,而2003年投资增长率又创新高。预计面对这样高的投资增长,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的力度将会加强,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将会下降,恢复到1998年以来的平均增长水平。我们必须注意,这样较高的投资增长,一方面有效地拉动了国内需求的增长,有助于克服非典袭击给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带来的困难,并为我国经济未来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较好的基础;但是另一方面,国民收入分配中投资占GDP的比率却在进一步加速上升,预计2003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率将超过46%,2004年将进一步超过48%,这是一个必须立即引起我们十分重视的问题。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一直困扰我们的通货紧缩压力的问题在2003年和2004年中将会进一步缓解,消费价格指数变动在2003年即转负为正,2004年消费价格指数和社会零售价格指数都将转入上涨趋势。只要宏观调控得当,尚不会出现太大的通货膨胀压力。预计2003年和2004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年变动率将分别为-0.5%和0%,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率将分别为0.6%和1%。

  城镇居民收入将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是预计2003年受非典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上年有所减慢,而2004年可望恢复到较快的增长速度,2003年和2004年将分别增长8.8%和12.0%。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受非典影响更为严重些,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仍将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与2002年相比,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也将有所降低,预计2003年和2004年将分别为4.0%和4.3%左右。

  在2003和2004两年中,消费将继续保持较稳定的增长,成为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受目前存在的某些结构性问题趋于严重的影响,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增长率将低于前几年超过10%的平均实际增长速度的水平,预计这两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分别达到44400亿元和48580亿元,实际增长率分别为9.1%和9.7%,名义增长率分别为8.5%和9.4%。

  由于2003年仍在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2004年这一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还将继续存在,因此,财政赤字数量仍将有所扩大。但是由于受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力度将会减弱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将出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略快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的转变。

  在对外贸易方面,2002年我国进出口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大幅度回升,进出口增长速度都超过了20%,同时净出口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亦由负转正。2003年虽然受非典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在上半年有所减慢,但是全年的进出口增长势头仍十分强劲,预计2003年的进口和出口的增长速度都将达到30%左右的水平;2004年进口和出口的增长速度将分别为12.4%和11.6%。对外贸易顺差的数量将保持在100-200亿美元的水平上。

  总的来看,我国国民经济在2003和2004两年中仍可以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GDP增长率将超过自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五年的平均水平。但是我们必须密切注视国内外各种尚存和新出现的不利因素可能对宏观经济调控工作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目前存在的某些结构性问题趋于严重所可能产生的中长期影响,审时度势,继续努力做好宏观调控工作,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化解消极因素,力争在深化改革和加强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快速、稳定协调的健康增长。

  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一直面临着增长动力不足的困难。经过多年的努力,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一些有利于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逐步成熟起来,内需,特别是投资需求,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2003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长率高达9.9%,预示着新的一轮宏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时期的可能到来。2003年上半年我国虽然遭到了非典的严重袭击,但是这一外部突发事件并未能阻止全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

  首先,在投资方面:虽然目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较高,但是从投资资金来源构成来看,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第一,2003年上半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增长32.8%,同时集体经济投资增长37.8%,个体经济投资增长14.1%。在国有投资高速增长的同时,集体经济投资和个体经济投资的增长速度也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在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投资大幅度增长的同时,政府预算内资金投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这些现象说明,几年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启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效果。第二,2003年上半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中,更新改造投资的增长速度(39.2%)超过了基本建设投资的增长速度(29.7%),说明投资的使用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第三,近年来,全社会基本建设投资中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比例有所上升,2002年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60%。

  其次,在消费方面:虽然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尚未解决,但是在消费领域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亮点。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出现了升级的趋势,住房、家用轿车、通信产品,以及教育、旅游正在成为持续升温的大众消费热点,这将成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2003年前7个月,我国商品房销售额增长了43.9%,轿车销售增长了77.1%。这些新的消费热点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有力地拉动了国内需求的增长,而且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

  再次,在外资外贸方面:目前外商投资增速明显快于去年,上半年外商实际直接投资增长34.3%,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增长40.3%,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2003年1-8月我国进口增长高达40.6%,出口增长也达到了32.5%。虽然出口顺差不足100亿美元,但是外贸活跃对于国内经济的刺激作用和对经济景气的提升作用是十分积极和不容忽视的。

  我们在分析目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积极方面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潜在的不利因素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当前人们讨论的一个问题是宏观经济运行是否存在着过热的问题。从部门和地区的角度来看,应该说某些部门和地区确实存在着局部过热的趋势。而从宏观总量指标来看,还不能做出过热的判断。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曾经历过两次较为严重的经济过热,一次是在1988-1989年,另一次是在1993-1994年。在那两次经济过热中,不仅GDP的增长速度达到了两位数,而且投资和消费都出现了过高的增长,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局面的出现。在那时,GDP、投资、消费、价格指数,以及货币供应量这几个宏观总量指标都出现了过高的增长。而目前,一般认为GDP增长水平尚处于潜在增长率的低端,国内消费仍处于需求不足的状态,而物价变动水平尚未完全摆脱通货紧缩的阴影,只有投资和贷款的增长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增长过快迹象。因此,如果说目前存在着某种过热迹象或可能性的话,也不是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前期那种投资与消费全面超高增长的过热,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在于总量控制,而在于结构调整。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分析,在国内有效消费需求仍然不足的同时,却出现了投资与贷款增长过猛问题的原因,进而采取对症下药的应对措施。投资增长过猛的原因在于:第一,多年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形成的政府主导投资的惯性影响,使得地方各级政府的新领导班子普遍存在加强当地公共建设的热情,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上建设项目。第二,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带动下,民营企业投资需求大幅度上升,某些商品价格上涨时,出现了民营企业大规模投资建设钢铁厂、水泥厂,和某些制造业工厂的热潮,加速了总投资增长。第三,一方面由于居民住房需求的上升,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对土地供给的放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房地产投资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总投资需求增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外资进入中国增速不减,也增加了总投资的增长速度。

  贷款规模急速扩大的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总投资的高速增长必然会增加对贷款的强劲需求,带动总贷款规模的高速增长。其次,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受到的减少呆坏帐比例的压力,他们也存在着通过扩大放贷规模来降低呆坏帐比例的倾向。第三,直接融资渠道的不畅,股市的长期沉闷,也必然会形成对贷款的较大需求,造成贷款规模的快速扩大。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造成总投资和贷款规模增加过快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制度方面,因此,治理投资的结构性过热和抑制贷款规模增长过快的办法,除了及时而适当地加强宏观调控之外,最根本的出路还在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特别是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

  总的来看,目前宏观经济总体形势是好的,我们完全有可能将这种好的形势保持下去,取得国民经济适度快速持续稳定增长的更好成绩。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局部已经出现并且可能进一步扩大的过热现象。应该看到,这些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某些经济结构问题的存在、逐步积累,以及趋于恶化。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结构问题存在的长期性和解决的困难性,认真地进行政策调整,以保证党的十六大制定的宏伟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分配政策与结构调整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开始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有效地抵御了外部冲击,保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一扩张性政策的投资导向性使得投资增长成为GDP增长的越来越重要的动力,投资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很快由1998年的26.5%增加到了2001年和2002年的50%以上。据初步估算,2003年上半年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60%。随着宏观经济总量增长和增长格局的这一变化,使得一些经济结构方面的问题也逐步积累,进而显得突出起来。特别应该强调的是,2003年上半年由于非典的袭击,而使某些问题的严重程度变得更加引人注目,因而更加需要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减缓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并逐步加以解决。

  在对近来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分析的时候,人们首先注意到的是如何解决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分析表明,在1978-2001年期间,我国投资对GDP的弹性为0.22,而消费对GDP的弹性却高达0.87,积极促进消费的增长可以对经济增长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造成我国目前消费需求相对不足所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包括,不同收入居民阶层之间收入差距的加大、多数居民的收入与支出预期趋紧、居民服务性消费不足、消费的环境和制度因素需要进一步改进,等等。但是,最关键的原因还在于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缓慢。而这一问题的存在和积累又是与收入分配政策和经济结构问题密切相关的。

  经济发展总是与经济结构调整相伴随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不仅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造成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由于收入分配政策中存在问题是某些经济结构问题之所以产生的重要原因。同样,收入分配政策的有效调整也是解决某些重要经济结构问题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需要从收入分配调整方面加以分析和解决的经济结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首先,在宏观层次上,收入分配问题造成的经济结构不合理表现为投资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总量的比率)偏高。

  其次,投资率长期偏高又导致了另一个结构性问题: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增长滞后于第二产业。

  再次,在微观层次上,收入分配问题造成的经济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不同收入阶层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以上分析的三个结构性问题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与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相联系的,或者说经济结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收入分配问题的反映。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收入分配政策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第一,总体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经济增长速度。80年代中,GDP的年均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和按城乡人口比重加权平均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3%,4.5%,8.4%,和7.5%;90年代中这四项增长率分别为:10.1%,6.8%,4.5%,和5.2%。可以看出,无论是按城乡居民分别计算,还是按全国居民总体计算,居民收入增长都明显低于经济增长,而且二者的差距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

  第二,收入分配政策导向转换不及时、不明确。80年代我们强调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导向,确实起到了加速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趋于优化的作用。在80年代中,投资率基本平稳,三次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速度减缓。而90年代以后,政策导向未能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明确的调整,出现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差距拉大,投资率上升,三次产业结构逆转,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等结构性问题。这些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对收入分配政策的政策导向的调整问题进行深思。

  以上两个问题说明了,随着形势的发展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这种调整对于搞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四、政策建议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历程,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方针,对有关政策做出必要的调整,以适应形势的变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1、收入分配政策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深化分配体制改革的任务,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并要求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通过完善和改进收入分配政策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关键在于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指导思想的转变。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应该是新时期收入分配政策的指导纲领。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应该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总体协调发展。总的来说,经济结构通过不断调整而实现优化和升级是保持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关键;收入分配政策导向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调整是影响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不断提高各层次居民的收入水平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政策的根本宗旨,也是在宏观调控中保持适当投资率、注意提高消费率的关键。

  在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彻底完成,同时社会保障体系尚有待进一步加强之时,及存在着相当数量的下岗待业群体和其他弱势群体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积极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加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的力度,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国策。我们必须积极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就业政策。但是,仅仅强调就业政策还是不够的,因为扩大就业一般只能解决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的问题。我们还应该注意如何提高占居民大多数的中等收入各阶层群体的收入水平的问题。

  2、财政政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一定内容的财政政策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和实现国家职能功能。因此,也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地对财政政策进行完善和调整。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开始实施以增发国债筹集资金用于投资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目前,在这一应对特殊情况的特定政策连续实行了六年之后,应该进行必要的完善和调整了。完善和调整的原则应该是,将特定的以加强宏观调控为主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调整为正常的以更好发挥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职能为主的功能性的财政政策。

  首先,自1998年开始实行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目前条件下还不能立即完全退出。这是因为,第一,自2001年开始,虽然GDP增长率止住了连续多年的下降趋势,但是这种状况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支撑,如果这一政策一下子完全退出,很可能会造成经济增长的波动。第二,目前,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很强,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还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国家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作用。第三,目前物价变动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通货紧缩的阴影仍然存在,国家还需要具备一定手段,促使物价变动恢复到必要水平。第四,前几年上马的国债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来源需要得到保证,还需要发行一定数量的国债筹集资金,以保证那些在建项目的完成。第五,国际环境中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同时又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政府需要具备必要的实力手段应对这些问题。

  其次,由于形势的变化,又需要对多年来一直实行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进行必要的完善和调整。由于近两年宏观经济增长已经出现了较好的上升趋势,特别是社会投资(非政府主导的投资)的增长速度已经基本达到了全社会总投资的平均增长水平,因此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调整应考虑两个方面:第一是国债发行力度的适当减低。国债的绝对发行量只要不增加,国债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就不会增加。第二是资金使用方向的调整。社会投资增长的跟进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告诉我们,过多的政府主导投资已经不是必要的了。这正是一个好时机,将国债资金的主要用途转向发展农村建设、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其他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强化环境保护等方面。这样的资金用途转换将十分有利于财政政策的完善和调整。

  最后,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实现1998年开始实施的特定内容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平稳退出,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形势的变化,是财政政策顺利实现向正常的以更好发挥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职能为主的功能性的财政政策的转变。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当宏观经济运行进入一个新阶段时,宏观调控政策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形势的变化。此时,特别需要注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在当前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投资需求高速增长,贷款规模较快增加,而同时国内消费需求仍显不足,物价水平仍在低位徘徊的情况下,宏观调控需要兼顾两个方面,调控难度增大,调控空间减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和配合显得愈加重要。前一段时期内曾出现过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密切协调的问题,为我们的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一个需要我们加以重视的问题。今明两年经济指标预测

  2003年 2004年1、总量及产业指标 GDP增长率8.2% 8.0%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3.0%3.0%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10.9% 9.6

  % 其中:重工业 12.2% 10.4

  % 轻工业 9.8% 8.8%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5.8% 7.2

  % 其中:交通运输邮电业6.5% 8.3

  % 商业服务业 6.0% 7.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总投资规模 51500亿元 58560亿元 名义增长率19.2%13.7% 实际增长率 18.0% 12.1% 投资率46.2% 48.2%3、价格商品零售 价格指数上涨率 -0.5%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率0.6% 1.0% 投资品价格指数上涨率1.0% 1.5% GDP平减指数 0.4%0.9%4、居民收入与消费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8.8% 12.0% 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4.0%4.3%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7.5% 10.1% 农村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4.3% 4.4%社会消费实际增长率6.5%6.7%5、消费品市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400亿元 48580亿元 名义增长率 8.5% 9.4%实际增长率 9.1%9.7%6、财政 财政收入 22410亿元 26390亿元 增长率18.5% 17.8% 财政支出 25610亿元29840亿元增长率16.3% 16.5% 财政赤字 3200亿元 3450亿元7、金融 居民存款余额 103600亿元122630亿元增长率19.2% 18.4% 新增贷款 25000亿元 28090亿元 新增货币发行 1950亿元2260亿元8、对外贸易 进口总额4090亿美元 4590亿美元 增长率38.5% 12.4% 出口总额 4230亿美元4720亿美元 增长率30.0%11.6%上海证券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网络调查赢取丰厚大奖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订阅新浪短信关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聚焦第一个飞天中国宇航员!
  好消息-新东方新概念送教材! 学会哇啦哇啦说地道英语 考研&MBA冲刺早准备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激情燃烧柔情萦绕
和爱人一起迷醉…
非常笑话
非常笑话乐趣无穷释放压力倍感轻松
图片
铃声
·[花蝴蝶] 花蝴蝶
·[和 弦] 蓝精灵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淑女疯狂
  • 火辣露乳装新上架
  • 买内衣送性感大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