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大豆、豆粕期货市场受国际市场影响持续暴涨,部分投资者损失惨重,保证金追加困难
中国期货市场首次遭遇由不可抗力突发事件所带来的风险。近期,国内大豆、豆粕期货市场受国际市场影响持续暴涨,部分投资者损失惨重,保证金追加困难,大面积爆仓随时可能出现。为此,大连商品交易所果断采取相关措施,成功控制风险。
海外风云波及国内
据了解,8月中旬以来,美国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遇到六年来未见的牛市行情,至10月上旬期货价格上涨了30%。在此影响下,从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在不足20个交易日内,大连大豆期货各主要合约已上涨近500点,豆粕期货合约涨幅超过600点,部分看空的投资者亏损较大。10月10日,美国农业部发布了出人意料的美国大豆大幅减产预测报告,使当天CBOT大豆期价狂涨。在此消息刺激下,10月13日,国内期货市场一开盘,大豆、豆粕期货合约便牢牢封在涨停板位上,市场风险迅速增大。
市场人士认为,此次大豆、豆粕期货市场风险是中国期货市场首次遇到的由不可抗力突发事件所带来的风险,有着基本面的支持,是国际大豆市场和现货市场风险集中向期货市场转移的体现,而不是由市场操纵造成的扭曲价格。但是,这次由不可抗力带来的突发行情,仍使空方投资者大面积陷入亏损,并波及到一些期货公司。由于事发突然,如果第二天再次涨停,投资者保证金追加必然困难,那么会员出现大面积爆仓不可避免,会员和客户间的法律纠纷不断。因此,从市场大局出发,证监会和交易所应当出面防范控制市场结算风险。
据交易所人士介绍,10月13日交易所对市场的监控结果表明,此次行情不存在大户操纵现象,市场持仓结构均衡合理,但部分会员面临爆仓风险。在对会员的询问中,会员及投资者对交易所一线监管没有任何异议,但纷纷表示公司面临着严峻的结算风险,希望交易所能及时化解风险。在此情况下,交易所向证监会报告后,决定按《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规则》提请理事会研究化解市场风险措施。
出台措施化解风险
10月14日,大商所出台了涨跌停板缩减的风险化解措施,投资者和会员反应平静。至10月15日,大豆、豆粕合约总持仓减少51万多手,市场风险基本得到释放。当天收盘时,计有6个合约价格处于停板价以下。10月16日,大豆、豆粕期货呈现冲高回落行情,合约价格涨跌互现,成交量放大,持仓量恢复增势。
市场人士认为,在此次大豆、豆粕受突发性消息冲击而出现的风险面前,交易所选择缩小涨跌停板幅度的措施是合理的。缩小涨跌停板为市场提供了一段有效的缓冲时间区。期间,空方投资者可以依照强制平仓规则认赔出场,有效避免会员大面积穿仓的风险。同时,在缩小两个涨跌停板幅度之后,第三个交易日将涨跌停板幅度扩大为6%,又使市场在释放了前期风险,会员与投资者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基本补回原规则下的涨跌幅度。而且,由于此次行情中不存在大户操纵现象,因此不会出现市场某方主力利用有关措施改变原有行情趋势的情况。
新问题带来新思考
此次大豆、豆粕期货市场由市场外部突发因素所带来的非系统性风险,可以说是中国期货市场在屡屡遭遇大户操纵难题之后,所面对的又一个新问题,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
一位对国家大豆产业政策较为关注的市场研究人士认为,此次风险事件让我们进一步反思中国大豆进出口政策。他说,国内企业大豆进口是以美国芝加哥期货价格为订价基准的,而目前国内企业大豆进口只能通过少数几家国际贸易商进行,且进口时间和数量较为集中,因此,国际炒家极易通过拉高期货价格向中国企业提高要价。当前,应寻求市场化的大豆进口政策,并让进口大豆在国内市场流通起来,使企业能隐蔽、分散地视市场情况进行经营,避免授外人以便利。同时,应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国的期货市场,争取建立中国自己的商品价格发现中心。
此外,市场人士还指出,这次风险事件也显示当前国内期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投资者信用体系亟待提高和完善。上海证券报 记者 许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