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概念股面临被重新洗牌的可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0月17日 06:12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根据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大部分高校类上市公司的名称中将不得使用高校校名。离开了这块宝贵的无形资产,高校股将何去何从? 南开戈德近日发布公告,参照有关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的作法,经研究同意将公司股票简称由南开戈德改为戈德股份。此事项尚待深圳证券交易所核准。 而据了解,清华大学已准备停止学校直接拥有企业的做法,并将清华校名的使用权局限在学术活动范围内。这就意味着几家清华系上市公司有可能将至少在名号上彻底告别清华。 根据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意见,高校校名是高校宝贵的无形资产,为了保护高校声誉和利益,原则上不应将高校校名用在企业冠名上。果真少了这块宝贵的无形资产,高校企业何去何从?而高校逐步淡出资本市场的同时,高校类上市公司无疑将面临重新洗牌。 高校光环逐年黯淡 高校板块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曾一度占尽天时地利,一方面依托高校品牌,另一方面又身处高科技领域,双高概念让其深受市场追捧。然而,一路下滑的业绩却给高校板块蒙上了阴影。 截至2002年年底,沪深两市高校旗下的上市公司近30家,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公司是通过买壳、借壳或资产重组等并购行为上市的,其余的则是通过改制直接上市。这近30家上市公司主要涉及5个行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产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电子业,而这其中又以IT行业最多,占到三分之一强。 2002年,高校类上市公司全面摊薄平均每股收益和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平均每股收益分别为0.121元和0.087元,而这一水平仍低于沪深两市的平均水平。同时,从该板块近三年每股收益的变化来看,从2000年0.3元下降到2001年的0.18元和2002年的0.121元。一方面,高校板块的股本扩张较快使每股收益摊薄,另一方面,高校板块利润的增长率水平仍有待提高。 告别外力回归真实 在市场追捧高科技概念的时候,高校企业也抓住时机迅速抢滩资本市场。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鱼目混珠的现象。一些业绩不佳的公司一旦沾上高校概念,立刻身价百倍,在各路资金的追捧下股价疯涨不止。这种不正常的股价和一路下滑的业绩不由让人怀疑一些上市公司与高校联姻的真实意图。 而有关业内人士评价,一些高校上市公司没有很好利用自己的优势,有些并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只是打着名牌高校的金字招牌,而从事低科技业务或高科技风险投资。 面对这种情况,改制已在所难免。据了解,在北大和清华校企改制的指导意见中,规定除学校资产经营公司外,今后其他校办企业原则上不得冠用校名,对现有冠用校名的企业,学校应抓紧组织清理。虽然适用于全国高校企业的改制方案尚不存在,但可以预计改制无疑会对高校上市公司产生影响。高校声誉和高校上市公司荣辱与共的境况将被逐渐淡化,高校企业会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实力、依靠经营而不是依靠光环来赢得投资者青睐。 理顺产权重新上路 有关专家指出,高校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发展战略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高校上市公司的智力资源优势得天独厚,但这种优势往往反映在技术开发上,其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校办企业暴露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产权关系不顺、学校直接承担企业运营风险,管理体制不规范、学校对企业行政干预过多,经营性资本难以自由流动,缺乏投入撤出机制等诸多方面。 而在北大和清华校企改制的指导意见中,学校正谋求逐步退出校企管理。两校都支持通过规范的渠道转让持有的上市公司国有股,以建立撤出机制。而高校通过退出机制兑现的资金,其用途将由财政部会同教育部、证监会等部门另行制定。 对于高校上市公司来说,其经营状况往往会影响高校的声誉,而高校现有体制和行政干预又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如果真的离开高校光环,对于企业来说,不只是更名这么简单,在一收和一放之间,企业将依托自身的实力,真正走出象牙塔,迈向市场化。而与此同时,高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可能性也将大大增加。 高校板块部分上市公司中期业绩情况 股票简称 每股收益(元) 净资产收益率 % 交大昂立 0.1022.21 交大南洋 0.0773.27 南开戈德 -0.184 -10.35 天大天财 -0.457-5.98 浙大海纳 0.0952.21 浙大网新 0.052.33 云大科技 0.0481.77 清华同方 0.1342.69 清华紫光 0.0220.71 交大科技 0.0150.72 同济科技 0.0090.58 工大首创 0.0160.9 湖大科教 -0.392 -57.45上海证券报 记者 徐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