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记者 安明静 发自北京
10月14日大商所以调整涨跌停板措施提前防范化解市场风险以来,市场反映积极。至16日收盘,在大豆、豆粕期货大幅减仓之后,期货各合约价格涨跌互现,交易量放大,持仓量恢复增势,市场总持仓量为41万手,市场风险平稳化解,大豆、豆粕期货市场顺利通过突发风险考验。
据大商所有关人士介绍,此次大豆、豆粕期货市场风险是中国期货市场首次遇到的由不可抗力突发事件所带来的风险,不是由市场操纵造成的扭曲价格,有着基本面的支持,是国际大豆市场和现货市场风险集中向期货市场转移的体现。
这位人士人士指出,因市场外部突发因素所带来的非系统性风险,可以说是中国期货市场在屡屡遭遇大户操纵难题之后面对的又一个新的市场风险问题,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
一位对国家大豆产业政策较为关注的市场研究人士认为,这次国际市场风险集中向期货市场转移,向我们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反思中国大豆进出口政策的问题。他说,国内企业大豆进口是以美国芝加哥期货价格为订价基准的,而目前国内企业大豆进口只能通过少数几家国际贸易商进行,且进口时间和数量较为集中,因此,国际炒家极易通过拉高期货价格而向中国企业提高要价。当前应寻求市场化的大豆进口政策,并让进口大豆在国内市场流通起来,使企业能隐蔽、分散地视市场情况进行经营,避免授人以便利。同时,应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国的期货市场,争取建立中国自己的商品价格发现中心。
对于期货市场,市场人士提出,通过此次大豆、豆粕期货市场面临的突发风险,可以看出当前国内期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投资者信用体系亟须提高和完善。当前在新兴加转轨的市场背景下,期货公司和投资者抗风险能力还很弱,投资者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使期货市场无法承受市场的突发性风险,使监管者无法按西方期货市场那样以完全的市场化手段来管理市场。实践不停,规则完善不止,这次突发风险,也提出了交易所与时俱进地完善风险自适应系统、将各种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纳入其中、以不变应万变的问题。
此次突发市场风险的防范化解也说明,交易所应该时刻存有风险意识,将市场风险防线不断前移,尽可能早地预见和防范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