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画报》总编辑陈岚尼作客新浪聊天实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0月16日 17:19 新浪传媒 |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新浪的《总编在线》聊天活动,今天我们有幸请到的是《外滩画报》总编辑陈岚尼女士,下面请陈总编先给我们介绍一下她自己,以及她所领导的《外滩画报》,谢谢! 陈岚尼: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有这么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特别感谢新浪网提供这样一次机会。《外滩画报》是一张创刊还不到一年的报纸,可能大家在网上都已经看到了一 主持人:谢谢陈总。《外滩画报》虽然创刊到现在只有一年的时间,但是已经具有相当的业界影响,包括一些批评报道以及一些针对时事的评论,已经在业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们想请教一下陈总,就您来说,您希望这样一份报纸的定位是什么? 陈岚尼:因为我们是一份以区域为主的报纸,所以我们就上海报纸现有的状况做了一个市场调查,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把《外滩画报》定位为一个新闻类的周报,区域来讲我们是以上海为主的区域化的周报,就读者群来讲,我们把《外滩画报》定位在中高端人群的一份报纸。我们的一个广告口号叫“大上海中坚力量的新闻报纸”,为什么我们用了中坚力量这个词,因为现在媒体里面也有一些说法,比如说中产阶级,但是,我们感觉现在中产阶级这个阶层还在形成过程当中,我们所提出的这个中坚力量,是我们现有的社会骨干层面,具体化一点就是,政府的公务员、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学教授和机关单位的管理人员,他们有一定的工作经历,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中坚分子就是社会骨干层面,好象提起来不是那么明晰。 主持人:已经有网友在上面提一些问题,大家谈到这样一个现象,原来上海是一个被忽略的区域,可能大家更多关注的是北京和广州的报业现状,上海这两年报业状况也有比较大的改观,您长时间在成都工作过,就您来讲怎么看待上海的传媒市场的近期发展以及未来的前景。 陈岚尼:上海首先是一个特大型城市,它的人口总量相对高,人员收入水平较其他城市来讲也高一些,作为一个报纸来讲要有一个市场基础,就是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从这两方面来讲,上海在全国来说都是比较领先比较有优势的。从上海目前报业总量来讲,我说的总量是有效总量,是在市场上销售比较好的报纸的总量,我们认为还不够充分,就是说还有一定的空间,所以说我们在《外滩画报》创刊的时候就考虑到这样一些特点,在上海做《外滩画报》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市场原因。因为我们认为上海的报纸总量还有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真正能够满足读者需求的读物空间。广州是报业成熟最早的一个区域,所以广州的媒体应该说是在全国媒体里面走在最前面的,北京和成都相对前几年来说,他们在这方面的发展更快一点,上海这边从它的经济总量、人口总量看,上海现有、以往媒体的一些客观原因,我们认为还有空间,所以做了这么一份报纸。 主持人:作为总编,在您看来,《外滩画报》这样一份报纸,您认为它的辐射面应该在上海,还是您把它当作一个全国性的报纸。 陈岚尼:主要还是在上海。 主持人:从竞争对手的角度来讲,您认为《外滩画报》在上海本地,竞争比较直接的会是哪一些媒体? 陈岚尼:因为我们是周报,所以和日报没有直接的竞争,我们现在还是一个新报纸,还说不上和谁去竞争,我们只是想怎么能够让我们的报纸继续发展。现在,上海确实还没有和我们内容定位比较接近的报纸,其他城市有一些刊物,比如《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当然还有做得更好的像《南方周末》,他们和我们比较接近,都是做新闻类的。现在我们还说不上与他们有竞争,因为首先我们做的是一个区域市场。 网友:《外滩画报》经常对一些时事发表一些比较尖锐的评论或者对一些现象进行一些批评,这就涉及到一个媒体的价值倾向,例如:《外滩画报》好像对外地的富人不太友好,好象更多地进行了一些负面的报道,你们怎么把握这样一个批评或者价值倾向的尺度? 陈岚尼:《外滩画报》的宗旨就是独立立场、理性的态度,我们在选择一个新闻题材的时候,我们首先是看这个题材在社会的关注度有多大,它的重要性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我们主要是根据这个来衡量对选题的确定。至于刚才说的对外地富人的一些不友好,我想我们做新闻不会专门针对富人,对于具有财富的这一部分人士来说,这应该是我们社会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而且是支撑整个社会经济的一个很主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对他们没有什么仇恨。就个案来说,在这部分人当中,有一部分人在整个企业运作当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只是就一些问题就一些具体的事件进行一些具体的报道,其实这些报道并不是因为什么仇恨。 主持人:媒体的资本化运作趋势也越来越强,今天在线的也有很多业界的朋友,他们也提到,据他们所知,《外滩画报》也是由一些民间资本参与了报纸一部分的经营,怎么样协调投资方跟报人之间的关系? 陈岚尼:首先《外滩画报》很有幸,目前经营的投资人,确实在内容上对我们没有进行任何的干预,为什么要用这种模式呢?现在大家都在探索一些新的方式,《外滩画报》把它的广告和发行的经营部分的事情用一种股份的形式组建一家经营公司,这家经营公司主要是对报纸进行经营层面的操作,这样使得我们有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内容当中去。从我们目前运行的情况来看,我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还没有出现过投资商对我们进行干预的情况。 网友:《外滩画报》与其说是一张报纸,还不如说是更像一本新闻类的杂志,您怎么看待目前媒介市场上报和刊趋同的趋势,或者说您认为《外滩画报》的报的定位突出在哪里,它跟新闻周刊有什么样的区别? 陈岚尼:我觉得我们的报更强调新闻的硬度,所谓硬度就是更强调它的事件和时间的接近性,这是我认为我们和周刊的一个比较主要的区别。毕竟我们是一个周报,和日报比起来,在时效性上不可能和日报一样,但我们可以从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角度去关注一个事件,这是我们周报的一个优势。因为大家的工作节奏都挺快,每天要看大量的信息还是有困难的,周报经过我们编辑的梳理,把很多的信息收集起来,通过我们自己对事件的一些看法一些角度去做一些报道,把原有日报的一些信息进行了深加工,从更深的层面去披露一些事件,特别是我们瞄准的中坚人群,这些人工作时间都是很紧,都是挺忙的。 主持人:在刚才沟通中,您也一直在强调一个本地市场的概念,但是我们在阅读《外滩画报》的时候会发现,它更像一份全国性的报纸,包括对很多外地的事件有专门的特派记者进行一些相关的报道,包括华东周边以及其他地区的动态,《外滩画报》也有比较及时和深度的分析,这样一种产品的市场状况跟您刚才所强调的区域定位是不是会有一种冲突,或者说这是不是意味着《外滩画报》有立足上海向全国发展的趋向或者说企图? 陈岚尼:我想我们说的区域市场首先是我们立足于在发行这个角度,我们更多地把我们的发行重心放在区域市场——上海,但是就内容来讲我们会涉及到其他地区一些比较重要的新闻,这是因为现在信息都是非常及时和流动的,从事件来讲,我们经常说事件越来越小,大家各种信息的沟通都是挺快的,作为上海的读者来讲,他也需要关注其他地方其他区域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也需要借鉴需要了解,所以我们报道其他城市、地方的新闻,更多是根据这个地区的重要性来决定报道价值的取舍,我想上海的读者很需要这些信息。 主持人:最初在《外滩画报》创刊的时候,大家感觉它有一点像《南方周末》,您刚才也提到了《南方周末》,您认为会不会把《南方周末》的模式在上海进行一些复制,还是会生产出一个跟《南方周末》差异比较大的产品? 陈岚尼:我想大家把《外滩画报》和《南方周末》联系起来,更多是因为在我们这个团队里面有一些过去是《南方周末》的同志。首先,《南方周末》是一份非常好的报纸,《外滩画报》现在还无法去和《南方周末》作比较。至于新闻来讲,我们在读者层面的定位上会有一些不一样,我们在题材的选择上也会有我们自己的一些标准,但是有一点大家是共同的,就是对国内的一些重大事件都会去关注这一点是共同的,不是我们有意去模仿《南方周末》,而是因为新闻价值本身决定了我们可能会对同一个题材感兴趣。 主持人:今天在线的许多网友也比较关心您本人的一些问题,您曾经长期在四川从事媒体编辑的领导工作,在您在四川耕耘多年以后,选择上海这样一个对您来讲相对陌生的城市作为您事业的新的起点,您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是不是也会碰到一些压力。 陈岚尼:首先我个人喜欢上海这个城市,在来上海工作以前,经常出差来上海,我特别喜欢这个城市,所以选择来上海工作。第二,上海这个城市的市场容量我认为足够大,它能够支撑新的媒体的成长。主要是这两点决定我选择上海。对于上海的媒体环境来讲,因为它的市场足够大,所以我觉得它有空间。在管理方面来讲,其实每个城市都一样,在新闻这方面来说,有些最基本的原则每个城市也都是一样的,都必须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一些精神的约束范围下来做,这也是我们需要自我约束的。我觉得上海这里没有更特殊的东西,如果说是更特殊的,反而是读者群的关注点、兴奋点和其他的城市有些不一样。 主持人:陈总,今天在线的网友也比较关心一个媒体现象,对于一种新兴媒体来讲,它的团队无论是管理层也好还是编辑记者这样一个层面也好,大家都是在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到达一个新的环境里面工作,可能跟以前传统的内部培养或者是逐步过渡的环境有所不同,在这样一个相对都是由空降部队组成的团队里面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的分歧,《外滩画报》作为这类媒体是不是当初也碰到过类似的状况,您怎么样看待和处理这样一种矛盾? 陈岚尼:《外滩画报》这个团队整体上确实是从各个地方汇聚到上海的,目前在我们这个团队里还没有上海本地的同志,因为我们确实还没有很好的机会能够和上海本地的同行合作。从所谓的空降部队这样一个含义上来讲,我觉得我们许多人没什么特别特殊的地方,我们在这边也工作得很顺利,至于大家的一些观点或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一致,我觉得这也属于很正常的现象,因为毕竟大家不在一个工作单位,即使在一个工作单位也可能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我没有感觉到我们这个团队特别另类,和其他的团队有特别的差异性。 《外滩画报》总编辑陈岚尼作客新浪聊天 网友:《外滩画报》这样一个名称是不是意味着比较强调图片,当时起这样一个名字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包括“外滩”和“画报”这两个词。 陈岚尼:其实要说这个报名,还真是一个上海同志首先提出这个概念的。因为外滩确实是上海这个城市的标志,我们一说到外滩就会想到上海,所以用了外滩这个词,这个词确实也适合与国际报纸译名接轨,我们希望区域性的报纸有区域性的代号来表现。至于画报,由于我们是出版社办的一个报纸,所以当初从审批的角度,上海有一个办画报传统的角度,所以取了“外滩画报”这个名字。在1949年之前上海有一份很有名的报纸——《良友画报》,它确实是当初做得非常出色非常好的报纸,我们用“画报”这个名称第一是想继承一些传统,第二更适合我们主管单位的性质。 主持人:大家也有注意到,上海目前资本投向媒体的动作相对比较大,甚至会有不少的报纸打出了“携多少资金,要打造上海第几名报纸”这样一种提法,作为总编,您是否认为资金大小跟媒体好坏是不是有一种必然的联系? 陈岚尼:第一,我没有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但是我觉得有这种豪情是很可嘉的。资金和报纸成功本身有很大的联系,因为现在资本的作用还是挺重要的,有雄厚的资金就可以在人才的组合上更有优势,报纸本来是一个智力产品,智力产品确实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保证。 主持人:就《外滩画报》而言,您认为它跟上海目前同类的报纸或者跟全国同类的报纸相比的竞争优势是什么?比如说资本或者说人力资源以及其他的。 陈岚尼:在《外滩画报》资本和人力这一块,我们只能说是一个相对的……,优势都说不上。首先我们的资本还是比较优良的,第一它能够保证报社的正常运作和持续的发展,当然,同时它也保证了我们在人才的吸引上有一定的条件。我认为我们了优势更多地来自于我们对新闻的一些理解和一些对新闻的操作方式,我觉得这是我们《外滩画报》的一个优势。应该说资金也是优势的一部分,因为你没有一定的资金,没有相当的保证,你的人员在这方面要达到一个基本条件可能就做不到。 主持人:《外滩画报》已经发展了一年,目前的发展结果令您满意吗?下一步《外滩画报》在您的设想当中最终应该发展成什么样的媒体? 陈岚尼:就《外滩画报》目前发展的情况来说,和我们初期的预期还是有一些距离的,但是就现有的情况来看,还是基本满意的。当然我说的满意不是说这份报纸就已经很成熟了,我觉得《外滩画报》现在还不能说它很成熟,它还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希望能够把《外滩画报》做成一份在新闻这一块能够有一定的影响力、有足够的公信力的新闻周报,这份周报最后会不会演变成一份全国性的报纸现在还很难说,因为有些事情不是当初就能够完全设计得那么周到,确实要看自己。 主持人:今天在线的有不少是《外滩画报》的忠实读者,这位网友一直在关注《外滩画报》,他觉得你们的报道水平有时候会参差不齐,有时候会觉得层次特别高,有一些会看起来相对幼稚,您怎么样看待这种报道水平的波动? 陈岚尼:这可能是由于目前人员构成出现的一个情况,由于《外滩画报》的编辑记者都比较年轻,由于我们有些记者都是来自于上海以外的城市,所以他们对本地区的一些新闻渠道还有一个接受的过程,由于他们年轻,在一些题材的选择上面会存在一些差异性,所以目前来讲,他们的文章还不是那么均衡。当然我想任何报纸可能都会存在这么一个状况,《外滩画报》目前来讲毕竟还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它确实还不算一个很成熟的报纸。 主持人:《外滩画报》的报道中经常会有一些比较尖锐的报道,在处理批评报道的时候你们是不是也曾经有过一些压力,你们有什么样的理解,怎么样面对这些压力? 陈岚尼:我觉得我们的压力首先来自于自身,因为是一些批评性的报道,所以我们希望这些报道是如实的,客观的报道,这方面给我们的压力比较大,特别不愿意看到我们的报纸跟事实出现一些偏差和出入,这是我们自身的压力。其次外部的压力,首先我们客观地评估报道的准确性的问题。其他的压力是任何报社任何地区都可能会有的,所以我觉得压力更多还是来自于我们自身,我们要求我们的编采人员能够准确地报道事实。 网友:《外滩画报》是不是目前也有一些新的人员招聘计划,什么样的人符合加入《外滩画报》团队的要求? 陈岚尼:作为媒体来说,人员流动性是会有的,就《外滩画报》来说还是有一些人员上的需求,我们对记者编辑的要求,首先要有三年以上的新闻从业经验,要有一定的信息管道,要能够独立操作一些完整的采访,我们希望在从业经历,从生活阅历来说,能够有一定的成熟度。 主持人:有什么渠道可以让对《外滩画报》感兴趣的从业人员跟你们取得联络? 陈岚尼:《外滩画报》有自己的网页,可以通过我们网页跟我们联系。 主持人:目前《外滩画报》是不是已经推出电子版本了? 陈岚尼:我们的电子版现在还在做,但是我觉得还有待提高。 主持人:网址是不是可以公布一下? 陈岚尼:www.bundpic.com 主持人:您除了负责杂志的采编以外是否还负责杂志的其他业务,比如发行、广告经营等等。 陈岚尼:我不负责广告经营,发行方面我也提一些建议和意见,具体的管理现在还是由经营公司在做。当然初期是报社这边进行一些具体的事务,但是管理这一块仍然是我们的经营公司在做。 主持人:今天在线的也有不少女性网友,她们提到,在中国女性做总编这样一个职位的相对较少,作为一名女性,您在总编这样一个可以决定媒体发展方向的职位上,您是否有跟您的男性同行有不同的感受? 陈岚尼:首先我觉得我很荣幸能够有这种机会在总编的岗位上从事这项工作,作为我个人来讲,我确实非常喜欢新闻这个职业,如果说女性在这个岗位上和男性有什么区别的话,其他的女性我不敢讲,就我个人来讲,我觉得可能在有些理性思维方面、逻辑思维方面,我比我的同行要差一点,个人来讲我的感性成分可能要多一点。但是我也知道,在我的女性同行当中,我非常敬重非常欣赏的是《财经》的胡舒立总编,我觉得她确实是我们女性的一个骄傲,我为她感到骄傲。其实我觉得现在的女性蛮优秀的,我觉得应该有更多的女性走上这个岗位。 主持人:在新的一年里,《外滩画报》有没有改版方案? 陈岚尼:我们下一月就是创刊一周年了,经过前一年的初创阶段,我们有一些改版的想法,只是现在这个想法还不是那么成熟,所以现在还不好马上介绍给大家,不过会有一些调整和变化的。 主持人:有网友问,他们所在的地方买不到《外滩画报》这样一份报纸,想请您介绍一下,《外滩画报》目前的发行状况以及未来的拓展趋向。 陈岚尼:我们刚才说了,《外滩画报》的区域市场主要是上海和长三角地区,比如杭州、苏州、南京这样一些地区,我们在长三角以外主要做北京市和广州市场,在非典那个特殊时期,我们把广州市场暂停了一下,目前还在恢复过程当中,所以在其他的城市《外滩画报》还没有发过去,原因之一,是我们想首先做好上海和周边的城市。 主持人:您曾经在四川长时间工作过,对四川的媒体比较了解,有网友提到这样一个现象,当年为什么四川这样一个相对偏僻的地方会成为中国报业竞争非常激烈的一个地方,它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环境和因素导致这样一种状况,在这种状况下磨炼过的新闻人,对他们来讲有些什么样的提高,对他们以后在其他地方从事同样行业的时候有什么帮助? 陈岚尼:其实四川是有一个办报传统的,在1949年以前,那时候重庆还算是四川辖区之内,那边报纸是发展得很兴盛的,所以四川办报有非常好的传统和基础,四川的文化这方面还是比较多,这是一个文化的基础。第二,四川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四川人敢想敢做,敢于去尝试,这一点我觉得也是四川报业发展的一个比较好的人文环境。我觉得四川报纸能够有今天这样一个成绩,首先还是有当地的政府、当地的主管领导的大力支持,当然也有从业人员在这方面的一些努力。其实目前来讲,曾经在四川办报,后来又到全国各地做总编的,我没有统计过,但据我了解,还是比较多的,现在,走出四川到其他省市做报纸总编的好像有十来位。 主持人:有网友看过《外滩画报》的电子版,他觉得目前更新速度比较慢,以后是不是会加快电子版的更新速度,能让买不到《外滩画报》区域的读者更快地看到。 陈岚尼:我们有电子版的更新时间表,当然怎么让外地读者看到这份报纸还是会考虑,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考虑,电子版要比平面版的时间晚一些,下一步会做一些调整,希望他们的时间差距不会很大。 主持人:目前媒体有一些延伸产业,《外滩画报》对未来的扩张会不会有这样的计划? 陈岚尼:首先,我们目前是要做好《外滩画报》这份报纸,还没有想延伸产业的问题,也就是说还没有把我们的延伸产业放到议事日程上,但是我想以后肯定会做的,什么时候做,这要看《外滩画报》的市场情况。 主持人:今天在线网友也有比较多的从事媒体投资的专业人士,他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是,目前《外滩画报》的经营权是不是有一种排他性,其他的机构如果想参与这份报纸的运作是不是还有机会? 陈岚尼:我觉得还有机会。肯定不会有排他性,这个问题更有发言权的应该是我们的经营公司,我们的投资人,就我对他们的了解来看,我觉得没有排他性,因为大家都是希望能够做强做大。 主持人:作为新闻类的周刊来讲,您是不是可以对目前中国新闻周刊的市场作一些简单的评价,对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一些相关的预测? 陈岚尼:我觉得目前国内的新闻周刊还是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还不是非常成熟,量也不足够多,我认为它在以后的时间里应该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 主持人:目前,《外滩画报》的发行和广告的经营状况怎么样? 陈岚尼:我们目前整个经营状况比较良好,因为我们在创刊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基本上可以做到当月打平的状况,从这个点上来说,我们还是基本满意的。就市场发行来说,我觉得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扩大,毕竟我们是追求发行的绝对数目的,所以对人群有一些选择。 主持人:目前大家注意到一个现象,在新兴的媒体里,管理层持股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讨论话题,有网友比较关心,您在《外滩画报》是不是也持有相应的股份,《外滩画报》目前有没有管理层持股的打算? 陈岚尼:有这个计划,管理层持股是在我们初期定模式时就有一些设计了。 主持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呢?大家知道目前媒体经营还没有完全放开。 陈岚尼:这可能就需要和大家私下沟通了,不太好公开。 主持人:今天的网友提的问题比较多,但是今天只能再筛选一到两个问题请陈总回答。有网友问,加盟《外滩画报》有没有一些学历的限制? 陈岚尼:我们希望是大学本科以上,我们更希望的专业,比如说是学中文的、新闻的、经济的、哲学的、社会学的,这几个专业我们更感兴趣。 主持人:今天聊天的时间已经快到了,大家还有很多的问题希望跟陈总交流,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暂时不能够回答相关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因为《外滩画报》和新浪网的紧密合作关系,相信以后还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跟新浪以及《外滩画报》和陈岚尼总编进行交流,下面请陈总跟大家道个别。 陈岚尼:其实今天来交流我蛮紧张的,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和大家讨论相关的话题,很高兴,谢谢大家!再见! 主持人:今天聊天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网友,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