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香港经济"急谋转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0月16日 15:47 《中国经济快讯》

  特约记者明军

  大乱不死 1995年,《财富》杂志的一篇断言“香港已死”的文章,激起轩然大波。这个作为美国大型企业利益代表的杂志,在做过多方调研后,谨慎得出了这一结论。尽管,相当多香港各界人士不同意这种看法。

   2001年《财富》杂志全球论坛选址香港,曾经让人一振。许多人由此断言《财富》推翻了对香港的负面评价。不过现在看来,尽管“香港已死”的结论肯定错了,但说“香港已活”则未免断言尚早。

   的确,香港回归6年来,特别是2001年以来,其经济状况和前景起色不大。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使香港经济遭受严重打击。与1997年最高峰相比,香港住宅楼宇的价格下跌了65%左右,有6万-7万个负资产单位。失业率高启,财政赤字不降。此外通货紧缩严重,贸易逆差大。

   根据路透社对预测公司的调查,香港2003年消费物价指数为负1.2%,贸易逆差为72亿港元。2002财年香港的财政赤字达到创历史纪录的700亿港元,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以上,超过美国、欧盟成员国规定的3%警戒数字。至于失业率,根据8月18日公布的数字,香港最新失业率经季节性调整,已由4-6月的8.6%轻微上升至5-7月的8.7%。

   而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又让其经济在一段时间内雪上加霜。香港的旅游业、酒店、航空、交通、零售、餐饮业都受到打击,业务损失约50-80%。由此导致后来高层人士振荡,香港特区仿佛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民众游行,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财政司司长梁锦松相继辞职……

   但实际上香港经济问题并没有这么严重。香港GDP依然是正增长。比起过去自身的一段时期,如2001年两个季度的GDP负增长,和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如日本10年以来的GDP接近零增长,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向《中国经济快讯》表示,实际上香港的经济还是增长的。香港和其他亚洲3个小龙,都受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香港恢复的不一定比其他小龙差。并且,根据中银集团的研究,仅仅在港英政府期间,就给房地产留下了8万亿的房地产泡沫。香港经济能做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高盛香港首席经济学家乔·安德森也持此观点。他认为香港经济并没有持续走低。香港经济确实在1998年收缩,而2001年经济又再次收缩了,但是在过去10年中的其他年份,其经济都是在增长。关键的问题不是来自真正经济的力量,而是由于持续的名义上的通货紧缩,在过去5年里香港物价水平平均来说下降了。

   到香港考察过,受委托多次给香港金融管理局做过研究报告,并与香港大学合作做过香港课题的博士后袁持平也持类似看法。

   袁持平供职于中山大学珠江三角洲港珠澳研究中心。他认为,香港的问题之一是就业的结构问题。香港的脆弱是信心的脆弱。因为香港的低收入阶层大多为蓝领。这些蓝领由于收入少,所以经济收入预期很差,导致对前途感到渺茫。这种情绪扩散到中产阶层,又影响到更多香港居民的信心。

   但是香港经济并没有死亡。实际上香港无论是自身的区位优势,还是自己的经济自由度和活力,以及中央给它的政策优势都不差。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提出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最近又把目标细化为几大目标,即国际贸易、航运、经济、金融四大中心。

   结果,加上其他某些原因,大批居于香港的跨国公司似乎在响应上海的号召,将亚太总部迁往上海。据上海市外经贸委主任潘龙清透露,截至2003年8月,已批准的各类外商投资研究开发机构达91家,已经有4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选择上海。少数没有马上离去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也向港首董建华要政策优惠。

   《商业周刊》发表文章说,具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正试图超越香港。这家以预测见长的美国刊物,在3月11日刊文指出,以香港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是相当引人注目的两大IT基地,但前者的科技优势正在被后者取代。

  没错,在20世纪80年代,香港无疑是整个亚洲首屈一指的金融、科技中心,除了东京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外,没有其他对手。90年代早期,新加坡曾一度崛起,指望挑战胜过香港。然而亚洲金融危机让新加坡叫板的资本荡然无存。

   不过,国家发改委的一位专家说,实际上中央从来就没有说要让上海取代香港的地位。上海要建国际金融中心,完全是地方政府的行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博士后白永平说,香港的位置不可替代,香港的地位应该高于上海。

   实际上,香港的经济在相当程度上并不差。比如,香港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有活力的自由港,它的自由度甚至超过了美国。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在2002年12月公布的“潜在竞争力”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31个调查对象中,香港排名第二,仅以不足1分之差排在美国之后。

   袁持平向记者说,他在香港有深刻体验。该地除了枪支和烟草等少数物品外,基本上商品进出香港没有加税。

   香港完善的金融体系,严格的金融监管制度,发达的服务业,廉洁而透明的公务员制度,完全免税对外开放的自由港条件,就是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如新加坡、汉城相比,也在很大程度上胜出一筹。 香港澳大利亚商会主席阿兰·约翰逊(Alan Johnson)在《亚洲华尔街日报》谈到港人对经济困境应抱有的态度时,意味深长地指出:“我在新加坡发现,该国经济要比香港糟糕许多,而且新加坡不像香港那样拥有腹地,但新加坡人对未来前景非常乐观。”真是一语中的。

   香港没有死。香港未死,必有后福。回头是岸 不过,由于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率近几年来一直处于世界首位,这就使香港经济未免显得失色一些。

   那么香港的出路问题,仍然在于其是否能像以前那样完成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型。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内地是香港发展的根基,所以不“回头是岸”就成不了气候;走向国际化水平是香港发展的方向,因而朝东面向国际发展(不是“苦海”),进一步提高世界一流城市发展水准,才是脱离苦海的条件。过去香港的几次经济转型走的是这一条路,这一次,香港要走出困境,仍然需要走这一条路。

   白永平向《中国经济快讯》说,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广大的区域来抚养。香港的发展离不开内陆整个腹地。

   香港的前几次转型依靠的主要是内地,此次转型仍然需要依靠内地,那么该如何实现呢?

   袁持平认为,过去的几次成功转型,源于香港适应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但由于目前内地经济发展既有市场,也有降低成本的条件,香港过去作为内地经济桥梁、跳板的作用减弱。

   高盛中国公司经济学家胡祖六指出,现在香港更需要加强与内地经济的一体化。所谓的“一体化”就是要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现在香港和内地之间仍然有许多有形的边界,这些障碍需要扫除。

   香港发展的是现代化服务产业,如贸易、金融、法律、管理咨询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客户与市场。香港地方很小,市场有限,它一定要有内地市场做支撑。香港要成为东方的曼哈顿,就要有像美国大陆那样大的腹地。这与香港的国际化发展方向并不排斥,是相辅相成的,但并不影响香港国际化都市的定位。

   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否定了香港发展脱离内地的看法。过去的这种说法是,当内地的各个城市都变成香港时,香港当然就面临出路问题了。

   这种说法只说对了一半,所谓对,是指内地城市开放程度增加,与国际接轨程度越来越高,比如都可以做出口贸易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少依赖香港;但另一方面,香港的出路仍然在于内地,这主要是内地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接轨,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接轨时,香港需要给以内地新的支撑和服务。

   胡祖六认为,在高端服务上面内地与香港还有很大差距,香港在高端服务方面的作用还是不可替代的。而且香港完善的法律体系、自由开放的经济制度也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香港还有10-15年的差距。所以香港需要向更加高附加值的服务业调整。

   袁持平认为,香港在中国经济中的角色不会变,因为香港的优势没有变。香港经济有3个特征:一是市场制度比较成熟,二是经济开放度、自由度都很高,三是服务业在世界服务业体系中有自己独特的位置。

   袁说,香港的这一次经济转型,在于通过香港与内地更紧密的经贸关系,降低香港进入内地的金融门槛,更进一步向服务业转移,提供内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接轨世界经济的中介服务。当然重要的是,香港通过一些开放政策,比如内地居民到香港旅游,解决一些蓝领的就业问题。当然,管制放松是重要条件。

   花旗银行中国经济学家黄益也认为,香港在国际金融、法律和其他服务方面仍然有很大的优势。另外,与大陆经济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融合是保证香港持续繁荣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白永平与袁持平也同意,香港与内地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尽管香港占大陆的转口贸易比重在下降,但是出口绝对量在增加,这就行了。现在转口贸易下降是趋势,但香港可以做离岸贸易。

   据悉,香港从内地进口一个小手套可能只需要1美元,但经加工和包装后,到香港可以卖到6美元。转口贸易是指商品只经过口岸出口,没有任何加工和附加值增加的贸易,离岸贸易则相反。显然,香港不论是离岸贸易,还是转口贸易,从总量上讲,都是上升的。实际上,香港的出路,不在于如何获得内地的优惠政策,更主要的在于与内地获得更加紧密的关系,从而在经济总量上做大,尽管在从内地获得的份额在降低。

   两岸直航就是一个例子。

   很多人害怕台湾与内地直航后,香港作为中转地的优势没有了,近而导致航空受到影响。但研究表明,两岸直航后,由于航空总量的提升,远远超过了香港仅仅作为两岸中转地的损失。因而两岸直航,只会对香港有利。苦练内功 不过,香港的经济发展尽管需要依托内地,但香港自身的经济结构调整只能依靠自己。

   香港明天更美好基金行政总裁袁金浩对《中国经济快讯》说:“香港不能永远靠内地推动,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现有物流、金融等方面的优势”。

   的确,目前内地对香港经济推动的措施可谓不小。比如,香港与内地更紧密的经贸关系相关协议签订后,香港将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

   《中国经济快讯》也获得了相关信息,包括人民币离岸中心,QDII(合格的境内投资者)的推出只是时间问题,中央高层已经原则通过。

   此外,在今年9月初,包括北京、上海的公民将可以以个人身份前往香港旅游。此前从7月28日起,广东的中山、东莞、江门、佛山4个市的居民已经获得该条件。而能够以个人身份前往香港旅游的城市或省份,随着8月26日香港在内地举行的大型旅游推广活动开展,也会扩充到福建等省市。

  不过,香港从这些内地挺港的政策优惠中直接获益尽管很多,但香港经济不能完全指望它们。国家发改委一位专家也表示,这一点不容置疑。

  从目前的预测来看,这种观点是有依据的。

   以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为例,根据瑞银华宝的研究,如果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人民币业务可以为香港银行业带来26亿港元的利润,约占香港银行业每年利润的近4%。显然香港银行业直接受益并不大。

   一个不愿意公布姓名、供职于内地在港某投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向记者说,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根本点是给人民币在港完全流动合法化,给境外的人民币回流建立有效机制。而QDII也是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一个步骤。但香港的优势仍然是发展金融等产业。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金融史的曲凤杰表示,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给内地的人民币走向可自由兑换提供缓冲。但人民币不会取代港币,人民币在港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流通,只会对香港经济有好处。

   不过香港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会内地化,那位港某投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说,两岸更紧密的关系只会使香港进一步国际化,因为香港是中国境内的一部分,人民币在港是境外货币,借助于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香港的国际化水平会更高。

  历史经验表明,在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转向纽约后,伦敦并没有衰弱,相反,伦敦的外汇交易,特别是美元交易甚至超过了纽约,而外汇交易的成功正是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表现。目前,伦敦之所以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就在于伦敦拥有全球最为活跃的欧洲美元离岸交易市场(每天约4620亿美元),伦敦的美元交易量较之美国本土还要高(美国为日均2360亿美元左右)。目前,世界上发达的离岸金融市场还有日本、巴哈马、巴林、香港、新加坡等地。

   所以正如金管局总裁任志刚和恒生银行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郑海泉表示,中央政府积极考虑让香港试办人民币业务,这将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但是,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实行QDII,以及内地游客到港旅游,只是对香港经济起到促进作用,香港应该担当的重任似乎应该更大一些。“东方之珠”更繁荣 

  《中国经济快讯》获悉,目前中国将启动西南大开发战略,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计划将加快启动。业内专家表示,香港应该在此中担当更重要的重任。

  今年年内几个重要活动——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第五次部长级会议、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中国—东盟企业家交流研讨会相继召开,预示着中国将加快和东盟地区的合作。CEPA(中国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合作)正式签字之后,这一动向愈加明显。

   曾作为8月下旬香港探讨香港金融业务的组团成员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易宪容认为,人民币离岸市场还能够带动中国与亚太地区经济的合作深度。中国政府正在倡议在亚洲推行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区架构。在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区内各国的经济联系会趋于紧密,如果人民币具有足够的国际化程度,那么原来区内各国以前以美元计价的、向发达国家争夺出口市场的竞争对手,就可以转化为以人民币计价的、向中国市场出口的经济伙伴。

   袁持平认为,香港的开放程度高于其他地区,像新加坡也只是制造业和科技产业比较重,但香港不做制造业,扬长避短,是可以发挥金融业优势的。

   一位业内专家也向记者重申,香港是亚太金融中心,与上海将主要作为国内金融中心不一样,也与东京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不一样。但香港与新加坡的任务不同。

   此前,新加坡与美国、日本等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后,其贸易发展迅速。但有专家认为,新加坡实际上是作为日本、美国在东南亚经济战略利益的堡垒。中国在东南亚地区要对美国、日本进行战略平衡,就需要充分发挥香港的优势和功能。

   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员朱文晖撰文指出,如果说日本有一个香港,那么日本1990年代就不会出现那么严重的问题,因为日本的经济结构扭转不过来,它和西方是不接轨的。

   花旗银行经济学家黄益平认为,香港的优势主要是制度上的:一个有效的市场机制、健全的法律体系、完全开放的资本市场。在将来很长的时期内,香港都将在金融、法律、贸易、运输等领域保持亚洲经济中心的地位。

   由于香港与大陆是一国的关系,那么香港就可以获得比按WTO协议更优惠的条件,也就是说,可以获得比东南亚国家更好的政策条件,充分享有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好处。

  白永平认为,香港与上海的关系可能已经理清了,但还需要处理好与珠江三角洲的关系,与内地金融的关系。毕竟,即使香港与内地更紧密的经贸关系确定,从落实到见效还需要一段时间。

   袁持平认为,内地挺港的政策措施最大的好处是给让香港恢复信心,一旦信心恢复,香港经济就可以凭借应有的政策和自身优势,取得突破。

   历史将见证,香港经济只要能把握机会,就一定能够发挥优势,实现新的转型,再现和更大化历史上的香江繁荣。 我们翘首以待。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网络调查赢取丰厚大奖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订阅新浪短信关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聚焦第一个飞天中国宇航员!
  企业法律顾问考试冲刺辅导热报 还快乐互动学英语本色 考研&MBA冲刺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销魂而忘情的感受
带你步入性爱天堂
非常笑话
热辣精彩的短信笑话 绝对值得一试!
图片
铃声
·[花蝴蝶] 花蝴蝶
·[和 弦] 蓝精灵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淑女疯狂
  • 火辣露乳装新上架
  • 买内衣送性感大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