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星海 阮菊英
中国年均消费大米2·4亿吨,品牌米仅占2%。
中秋、十一期间,3到5元的袋装大米尤受欢迎。不仅是过节,在平时的日常消费中其实同样如此。但能被消费者熟知的大米品牌却很少。
中国不仅在大米的生产量上全球居首位,作为以稻米为主食的东方国家,其需求量也非常巨大。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的大米需求量大约在2.4亿吨。在此巨大需求中,占据市场垄断地位的均是散装米。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塑料袋包装的小包品牌大米销售量还不到市场销售总量的2%。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国内消费者对大米品质需求的细分逐渐上升为品牌需求,近年来,品牌大米的销量呈现增长趋势,早籼稻、泰国大米的需求和进口幅度都不断增加。业内乐观判断,随着高端市场消费者的快速增加,市场急呼更多的品牌化大米。
品牌米很难界定
不过,同其它各行业比较,大米生产企业的品牌化和品牌意识普遍没有建立起来。在这个创名牌的时代,人们对品牌大米却缺乏认识,大米生产企业有知名度的并不多。人们对好米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对米品种的鉴别上,如泰国米、东北米等。
珠三角的大米市场情况印证了这一点。深圳盛宝粮油和南海盐步德兴粮食加工厂两位负责人皆表示,在珠三角地区,泰国香米占据主导地位。这两位负责人称,我国的进口大米几乎都是泰国香米,目前每年进口大约20到22万吨,很大一部分被珠三角地区所消化———年需求量大约为8—9万吨,这个需求还在不断地上升。其余的主要满足北京、上海、厦门等经济发达地区。
在对米的品种的基本鉴别之外,目前在具体的市场运作过程中,对于品牌米甚至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位。深圳市盛宝粮油供应有限公司的李经理认为,品牌米难以推广的原因主要是,大米作为一种商品本身具有一些特殊的属性。大米有着很强的地域性,不同地域之间人群的口味和对大米的喜好是不一样的,而且往往地域之间的距离很近,但对大米的要求却大相径庭。像广州和深圳,同处于珠三角地区,但广州吃得最多的是南方的丝苗米,深圳米市场则主要是东北米和泰国米。
南海盐步德兴粮食加工厂的梁总则表示,品牌米不是品种米,所谓品牌也不仅仅在米的本身,从挑选米的品种、产地、加工、贮存等都有要求。
门槛何在
品牌米尚不能普及,除了一些生产企业的品牌意识薄弱外,质量是一个关键因素。
深圳盛宝粮油李经理直言,和泰国米相比,中国米与其不在一个档次上。取决两者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泰国米由于其原产地优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造就了世界上最好的大米,从口感、香气等方面都是国内大米所不能比的。其二,泰国米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几乎成为优质大米的代名词。其三,泰国米的优势在于质量比较稳定,李经理认为这是泰国米保有世界声誉最重要的一点。他说质量的稳定性在农产品销售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国内也有好的大米产品,但质量水准较难保持稳定,这是国内米业和国外先进米业的差距所在。
南海盐步德兴粮食加工厂的梁总也认同此观点。他说,泰国米有其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在泰国种水稻不像国内还要插秧,而是只需把种子往地里一撒就可以了,其他无需再管,只等丰收。优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造就了泰国“插跟筷子也疯长”的优良土壤。梁经理笑言,在大米栽培方面,“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先前也有人将泰国的稻米种子拿回国内来栽培,但同样种子生产出来的大米还是有着巨大的差异。“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自然规律无法打破。
除了质量方面的因素外,李经理认为大的市场环境也是制约大米品牌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目前国家的大米标准还不完善,李称现在的国家大米标准还是七八十年代所制订,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另外消费水平和产业水平也没有达到品牌化要求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