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齐出游,千车齐上路,每年的黄金周如同泄洪般壮观,在这种种迹象的背后,却是———
昨日,四川省假日办发布信息:今年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旅游者863.3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93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6.3%和33.1%,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约15个和20个百分点。从统计数字上看,今年“十一”黄金周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收了个盆满钵满
,但热闹的背后却已开始显示出黄金周的种种之“累”,不少人认为,黄金周已到了该“变脸”之时。
游客:黄金周感觉“不黄金”
成都市民赖先生国庆前就和同事商量“十一”驾车出游,为避免人满为患带来的种种麻烦,他们特地选择了一条相对九黄线、峨乐线冷一些的线路:从成都经理县、米亚罗到红原,并将出行时间挪到了10月2日。谁知一上路,他和同事们才体会到黄金周的感觉并不全是美妙。
2日下午3点过,他们一路驱车到了理县的古尔沟镇,一看阵势就吓了一大跳:1000多米长的街道两旁停满了各种出游的车辆,到处都是背着背包寻找住处的游客。赖先生和同伴感到情况“可怕”,赶紧下车打听,一问,平日120元的三人间,如今涨到了460元,而且没有一点讨价还价的余地。“你不要,一会儿就没了。”服务员根本不容商量。
眼看晚上要没地方住了,赖先生一行只好赶紧下手,将一家宾馆的最后四个房间全要了,结果后面的十多个游客只得另外想办法。
第二天,赖先生一行马不停蹄到了红原,宾馆全部告满,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却只有一个7人间,每人还要收70元,而这已是在红原能找到的最便宜的住房了。住下后,连开水也喝不上,催了几次,服务员却说客人太多,没时间烧水。找到老板,没想到老板也抱怨:“我连自己的房间都腾出来了。”据悉,有的宾馆甚至将厨房腾出来摆上床充当客房应急。
两天下来,赖先生一行准备的旅行费用已有二分之一用在了住宿上,大家为此连叫心痛。黄金周期间,像赖先生这样经历的游客不在少数。
旅行社:细水长流更合理
在一般人眼里,旅行社是黄金周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但事实并非如此。大假还没开始,一些旅行社就在叫苦不迭。“黄金周”期间,旅游景点以及旅游地的客房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有的地方甚至成倍上涨。“我们对外报价时都有点不好意思。”成都中旅的一位部门经理李晓春这样告诉记者。
据李晓春说,黄金周期间,游客数量剧增,旅行社无形中增加了许多负担。比如平时一个团队最多20个人,吃、住、行都好安排,到了国庆这几天,一个团队人数可能上百,甚至更多,导游陪同必须增加,否则出了问题不好交代。“每个黄金周我都累得半死,最怕半夜手机响。”李晓春说,“我们其实希望生意细水长流,谁愿意黄金周累死,平时又闲死!”
事实上,今年国庆黄金周,成都旅行社也是“苦恼人的笑”:成都市假日办日前发布的信息表明,今年“十一”黄金周各大旅行社接团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旅行社共接团3534个,比去年同期下降6.1%;累计接待人数8.9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8.9%。
专家:“带薪休假”是良策
四川省旅游协会副会长陈隆志指出,全体国民在黄金周集体休假,虽然给国民创造了休闲娱乐的机会,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精神压力。
首先,交通运力与游客数量失衡。一到黄金周,游客数量往往比平时增加几倍,使航空、铁路、公路、船舶运输全面紧张。有的等几天买不到票,有的等几个小时上不了车,交通运力不堪重负,不但使安全隐患大增,而且大大降低了旅游的质量。
其次,景点容量与游客数量失衡。比较有名的旅游景点在黄金周期间往往人满为患,挤得人山人海,根本搞不清是看人还是看风景,并且容易造成环境的破坏。虽然一次“放水”很可观,但每次黄金周集中消费后,都会有几个月的消费低迷期。
陈隆志指出,要打破休闲时间上的不均衡,带薪休假制度是明智的选择。它有利于保证个人自主选择休假时间,弥补集中式的休假消费行为,还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
《四川省旅游总规》专家组成员朱小南称,“带薪休假”实际上早已进入中国法律,是劳动者一项重要的权利。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第45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享受带薪休年假。”然而关于带薪休假的有关法律仍留下了大片空白,对于企业,尤其是私企、合资企业没有作出规定。
朱小南指出,实行带薪休假的时机已经成熟。一旦国内各部门职工按照工龄实行带薪休假,市民将能自由地安排出游时间,提高休闲质量,促进旅游市场的良性循环。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王挺之则认为,从1999年黄金周出现至今,不过几年时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但其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强力启动作用还是应该肯定。对于黄金周出现的问题,从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来看,在初期都遇到过,最终都解决了。这说明,目前黄金周凸现的种种“弊端”,是能够解决的,只不过需要时间。对于是否应该以带薪休假取代“黄金周”,王挺之认为,带薪休假和“黄金周”应该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带薪休假要真正落到实处仍有一段路要走。本报记者王蓉董天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