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解读居民储蓄高增长九大成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0月09日 13:19 扬子晚报

  目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10万亿元。居民储蓄居高不下,相关政策措施又难以见效,原因何在?从居民储蓄的结构、性质和储蓄目的看,导致储蓄高增长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对居民储蓄、消费、投资行为需要做综合分析。

  据人民银行统计,今年以来居民储蓄快速增长。8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机构)本外币并表的居民储蓄余额为10.67万亿元,同比增长17.9%。1至8月份,居民储蓄累计增加12288
亿元,同比多增加2202亿元。

  而近5年来,居民储蓄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从1998年到2002年的5年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率达62.7%,平均每年递增17.1%,可同一时期GDP年均增长7.7%。可见,储蓄存款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据对相关经济因素的分析,如此庞大的居民存款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逐渐促成的。

  一、居民收入增加,为储蓄猛增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从1979年到2002年23年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7%。

  二、城乡居民个人特别是农村居民个人的投资渠道狭窄

  从近几年城乡居民储蓄增长情况看,确实存在居民投资渠道少的问题,其中农村投资渠道更是少于城镇——城镇居民购买股票的远远多于农村居民;国债和企业债发行主要在城镇;城镇居民购买各种保险的远多于农村居民。

  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市场上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匹配较好的金融产品仍显不足。从居民踊跃认购国债的情况可知,大多数居民对利率高于银行存款,风险相对低的投资品种有着极大的需求。因此,我国多数居民之所以把结余存入银行,与其说是理财观念上的保守,不如说是出于无奈。

  个人投资渠道狭窄导致金融资产集中在储蓄形式上。对于城乡居民来讲,股票市场和其他投资工具存在较大的风险,特别是近几年股市缩水较大,一部分股民损失很大,使大多数居民不得不谨慎投资。另外,由于新的投资工具不被城乡居民认同或熟悉,相当一部分居民不敢染指于新的投资工具。

  一部分投资人因为资本市场回报率不高和风险较大,暂时撤出资本市场的投资,存放到“储蓄”上。或者因为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而将一部分用于生产建设的资金投入到“储蓄”上,等待机会再次进行投资。

  三、消费制度改革迫使居民将储蓄作为最钟情的投资方式

  从近年来我国制度改革变迁看,社会保障体制和收入分配方式的改革,以及新旧体制交替使居民心存疑虑,增加了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与居民自身利益相关的改革在不断深入和推广,过去由国家负担的成本逐渐转移到个人身上;而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也迫使人们不得不增加储蓄。部分居民认为,1980年代我国改革基本依靠财政拨款,而现在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如教育、医疗、住房改革,都要从老百姓兜里掏钱。

  四、消费领域信用水平低下,使居民即期消费下降

  目前消费领域信用水平低下,主要是生产商和经销商的信用水平不高,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抑制了个人即期消费。消费者为了躲避“消费陷阱”减少个人损失,不敢消费、不愿消费,宁愿将钱存入银行。

  五、价格心理预期走低,延迟了居民即期消费行为

  此前,长达14个月的消费价格指数一直持负增长局面,大部分农产品和工业消费品价格下降,如家用电器等大件商品价格战激烈。面对货源充足,价格竞争激烈的消费品市场,消费者存在着价格心理预期走低、即期消费行为延期的现象。这也是导致近年来居民储蓄存款升高的原因之一。

  六、高收入阶层消费饱和,投资渠道不畅,货币沉淀于长期储蓄

  高收入阶层消费倾向偏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最突出的因素是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带有明显的享受性、发展性,其家庭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已经饱和。其次,对高收入阶层来说,更多的钱是用来投资的。从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投资渠道并不多。

  七、非居民性资金的流入,构成的“假性”存款占相当比重

  虽然实行储蓄实名制和银行储蓄利率下调以后,公款私存的比例有所下降,但近年来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目前居民储蓄存款中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资金所占的比重只升不降。此外,以存款形式表现的还有“黑色收入”、“灰色收入”和“公款私存”等。

  八、股市“行情”不尽如人意,投资者从股市撤资,部分资金流向储蓄

  由于近年来股票市场持续下跌,跌幅近40%,相当一部分投资者从股市撤资,转而把资金存入银行。

  九、信贷消费没有得到全面普及,居民消费水平处于升级储备期

  以1980年代末家用电器普及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热潮过后,这几十年正是居民为了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阶段消费升级而积蓄资金的储备期,目前部分家庭消费水平已达到了购买住房、汽车的“拾万元级”消费能力,但大部分家庭的消费水平仍然未达到这个水平。因此居民消费要达到全面升级,还应借助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因此规范和建立信用体系,才能促进储蓄转化为消费,使居民消费快速升级。尚正如何消化巨额居民储蓄

  首先,要分析储蓄存款的内在构成。众所周知,储蓄目的与股票投资的目的不同,不能寄希望于让居民购买股票代替储蓄。一方面,10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活期存款,需要的是安全性和流动性,这一点银行储蓄优于股市投资。另一方面,10万亿居民储蓄存款中的大头是长期储蓄,其目的较复杂,有养老用的,有准备购买住房的,有防备急病用的,有为孩子上大学准备的,有为买大件商品积攒的,也有投资的。

  居民储蓄总量很大,但人均很少,10万亿居民储蓄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只有7600多元,如果按照目前流行的估计,即占人口20%的人拥有储蓄存款的80%,这最富有的20%的人群人均储蓄存款也就25000多元,其余80%的人人均储蓄存款只有1550多元,户均不到5000元。想想一个家庭5000元能干什么?得一场大病住院押金就要5000元,孩子上学需要钱,老人养老需要钱,平时总得有点急需要应付吧?

  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的特点表现为:一是居民储蓄存款受储蓄收益下调的影响较小;中低收入者占储户的比重大、存款少、怕风险,不愿意将有限的储蓄转移到其他的投资形式上去;现阶段居民并不把投资作为储蓄的目的。

  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快发展直接投资。现阶段的重点应是:逐渐放开企业股票和债券发行以及上市方面的限制,研究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使得资本市场、债券市场逐渐成为企业正常的规范化融资渠道;支持金融机构在规范化的前提下,开展金融创新,积极发展多样化金融工具;协调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适当引导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

  二、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即期消费行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改善人们消费趋向的关键。在积极提升城镇居民收入的同时,研究如何提高消费者在未来生活方方面面的安全感,以提高居民即期消费水平。比如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让城镇居民对自己未来的利益保障心中有数。

  三、尽快建立和规范信用体系,推动消费信贷全面普及。针对部分居民消费升级能力不足的情况,应尽快建立和规范信用体系,推动消费信贷的全面普及。特别是对居民不熟悉贷款程序等问题,应大力发展代办贷款机构,适当收取手续费,以减少消费者的“鞍马劳顿”之苦,促进居民储蓄向消费转化,有效缩短居民消费升级的时间。

  四、调整产业结构和供给结构,转化高收入群体的长期储蓄为有效购买力。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增加高档产品、创新商品和投资品的供给,特别是增加服务品的供给,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和消费领域。

  对于高收入群体购买的特高消费品,如购买住房和汽车等,在征收收入所得税时,将应纳税的收入部分减去上述特定的消费额,使应纳税的部分减少。由于他们在这方面的消费比其他阶层额度大,又由于有了优惠政策,可调动他们高消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在投资和消费中建立了一个接通点。使高收入群体的购买力尽快转化有效购买力,成为国内有效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防止其资金长期滞留储蓄。

  五、加大规范市场秩序力度,提高消费领域信用水平。消费市场不规范化、消费陷阱多的现象由来已久,对此城乡居民深恶痛绝。这也是抑制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要加大规范力度,彻底清理整顿消费环境,通过法制化管理,使消费市场规范化、秩序化。

  对消费品市场存在的诈骗、欺瞒和损害消费者的行为,要强化打击力度,强化部门责任管理,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使居民银行存款转化为即期消费。严先溥三大负面效应

  加剧了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的不合理格局。从城镇居民购买力构成看,属间接融资的银行存款和直接融资的有价证券之比为5:1,二者比例明显失衡;从目前金融机构交易总体情况看,由于储蓄高增长而形成了以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格局。这种情形极其不利于金融体系储蓄与投资转化机制的良性循环,并在一定程度上还造成了企业融资渠道的不畅,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获取困难。

  使专业银行财务风险高度集中,潜伏着一定的隐患。储蓄高增长使居民的金融债权主要集中在专业银行,专业银行成了聚合千百万居民家庭巨额债务的负债者。银行资产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过去国有企业贷款所形成的不良贷款,非但付不起息,而且还不了本,这种约束力很低的不良债权成为银行的沉重负担。与银行债权约束力软化的情况相反,其债务的约束是硬的,欠居民的债总是要还的。一旦经济出现较大的波动,银行将面临巨额挂账和挤兑风潮的双重压力。

  储蓄率增高定会伴生消费率降低。储蓄率增高一定会伴生消费率的下降和平均消费倾向的长期下降,储蓄与消费二者此消彼长的关系毋庸置疑。面对储蓄的高增长现象,在当前经济增长需要继续扩大内需来拉动的形势下,这种储蓄高增长现象令人担忧。

  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从1988年达到了历史最高点91.1%以后,连年持续下降,2001年到了历史的最低谷77.4%,2002年又略有上升,达到了78.3%。这条消费倾向的轨迹,形象地记录了居民消费发展的漫漫历程。消费倾向的最高点正是我国居民以家用电器为主的第二次消费革命期间,攀比、抢购盛行,之后消费倾向持续下降,内需不足,储蓄倾向强劲。2002年出现了转折,消费倾向又开始回升,这预示着储蓄积足了十几年的消费势能,消费升级准备期即将结束,第三次以住房、汽车为主的消费浪潮即将到来。但当前储蓄仍然高位增长,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居民的即期消费和直接投资。尚正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网络调查赢取丰厚大奖
无线上网无限生活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精彩爆笑,情趣无限!成人世界的快乐宝典,让你享受轻松开心生活!
  企业法律顾问考试冲刺辅导热报 还快乐互动学英语本色 考研&MBA冲刺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销魂而忘情的领悟
带你步入性爱天堂
非常笑话
热辣精彩的短信笑话 绝对值得一试!
图片
铃声
·[花蝴蝶] 花蝴蝶
·[和 弦] 蓝精灵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山东政府招商机构推介
解放全国七百万牛皮癣
中医抗癌革命性突破
解放1.3亿糖尿病患者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节省85%广告费用
想到国外去上学(豫)
企业“零”成本推广
“占便宜”到底!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