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遒
随着近年来日本接二连三地获得诺贝尔奖,随着香港邵逸夫先生的“东方诺贝尔奖”的出台,频频见诸媒体的“中国本土何时能得诺贝尔奖”的问题又热闹起来。这是一种热切的期盼。
但是,细想起来,这里面似乎也隐隐地含着另一方面的问题。
且不说我们何时能得诺贝尔奖(有人认为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得到诺贝尔奖,我大体同意这种观点),而是要问:我们为什么要得诺贝尔奖?是想以诺贝尔奖来激励中国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创造吗?是为了用诺贝尔奖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吗?似乎未必。因为,一、现在学生报考大学理科专业的踊跃程度并没有恢复到20年以前(当然,那种情况也不一定都是正常和合理的),更不要说一般老百姓对科学的态度了,就连科普书也难以畅销;二、这些年得到诺贝尔奖的研究项目在我们这里能得到支持吗?别的学科不说,至少在物理学科里,恐怕能得到支持的是少数。为什么?因为在多数人看来,它们似乎是“无用”的,即对发展中国的经济、对解决中国的国计民生问题补益不大,或眼前见不到功效。
那我们为什么又急于要诺贝尔奖呢?说穿了,是为了面子,为了我们中国人脸上有光。
我们这个民族百多年来受人欺侮、蹂躏惯了,总是被人看不起,憋够了气。现在好起来了,就想扬眉吐气,光宗耀祖。于是,我们就要有世界最大的广场,最高的高楼,最长的大桥……一个个世界之“最”。于是,我们有了那么多的“面子工程”。
但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处处和人家比个高低,争个“面子”呢?这是一种长期受屈辱的民族的心理反映:总怕人家看不起,总想得到人家的称道。而一个成熟了的、健全的民族应当根据自己事务的需要,循着自己的轨道走路,不管人家怎么看,怎么说。
看来,“任别人怎么说吧,走自己的路!”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难。这里需要一种独立精神,而这是长期受压抑的民族所缺少的。我们现在要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树立一种自信、自立、自主的独立精神:一切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做自己该做的实事。
因此,可不可以这样来对待诺贝尔奖?当前我国最重要的任务是赶紧奔向全面小康,实现国家现代化。因此我们的科技目标主要是发展生产力,维持社会持续发展。基础研究是重要的,但普遍开花不是国力所能承受的,只能“有所为,有所不为”,优选少数领域取得突破。诺贝尔奖不是我们科学研究的直接目标。这样,我们就能心平气和地去对待诺贝尔奖了。
这样做是不是我们就一定不能得诺贝尔奖?否。在“少数领域”有可能,而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在明确的理论指导下解决近9亿农民的富裕问题,我们就起码会得一个诺贝尔经济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