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鹏 罗华
国家已经进行了多轮药品降价,不久前又对中药进行了限价,虽然使医药费用多年来持续增长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但是虚高的药价并未完全降下来。
市场环境不良是元凶
有人认为,药价虚高的秘密是在出厂之前,药厂故意拉高了价格。事实上,药厂、药商是“冤大头”,市场环境不良才是元凶。
不少药厂所报的生产成本“虚”得厉害的原由是在回扣上。一家药厂如果不给医生回扣,药事委员会、科室主任、有处方权的大夫、药房主任哪一个环节没有“打点”到时,你的药就甭想进医院!据了解,一种出厂价仅为2元的普通药品,经过一番流通环节的七折八拐,最后到了消费者手中时,其价格已变成了20多元,从这个比例上来讲,生产企业获得的利益寥寥无几。
因为药品零售份额的85%在医院,只有15%在药店,而住院药品消费几乎百分之百在医院,所以医院掌握了用药的生杀大权。这样,用哪个厂家的药,用哪种牌子的药,用哪种价位的药,决定权绝大部分在医院。在药厂和药商眼里,医院是他们赖以生存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上帝”,所以药厂和药商对医院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否则就无法生存。
此外,硬性规定药品批发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价是药价虚高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各级政府医药采购部门垄断药品批发市场,使得药品定价不透明,在这种流通体制下医疗机构和药店不得不被动接受。作为医疗机构来说,他们更希望能直接到药品厂家进药,这样不仅能把流通环节的成本和利润让给患者,也使他们有更多的选择。现在经营药品批发的公司数量不少,有关部门又没有规定药店、医院一定要到哪一家进药。在这种情况下,谁给的红包多、回扣多,药店和医院自然就买谁的药了。
药品招标、政府限价并非良策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为药价“祛火”,推行集中招标、分类分批降低了近千种药品的价格,但业界普遍认为,药品招标、政府限价并不是治本良策。许多低价中标药物医生不开,药品中标就死。
再说,同样都是消炎药,医生可以开这种药、也可以开那种药,所以厂家仍然要做医生的工作,想办法让他们多开自家的方子,医生们也愿意开贵药,因为有回扣。一般除了“新药”外,不招标的药如治疗癌症的药,价格都比较高。
国家分类分批对近1000种药品实行了政府限价,将这部分药品价格限制到了一个很低的水平。但是,老百姓仍然未能从中感觉到实惠,因为原本价廉物美的药品在市场上已经消失殆尽了,因为药厂和药商在现有的药品流通体制下,过低的药品价格根本就无法生存,所以干脆就不上市销售了。
降低药价需要第三只眼
目前医院以药养医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解决,如果药价大幅度降低,医院必然会提高医疗服务收费,患者在购买药品方面节省的开支将会被转移到医疗服务费用中,那么整体的医疗费用可能就不会有什么变化,甚至有增长的可能。与此同时,医生的收入因药品降价或药品回扣的消失而急剧降低,医院的医疗服务收入就成为医院利润的主要来源,在利益的驱使下难免会造成在诊疗方面让患者做不必要检查的情况,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而这种不必要的检查费用和药品回扣一样是难以控制的。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更应该做的并不是降低药价,而是平衡业内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一味地强调“药价虚高”,降低药价,并不能解决利益冲突,还有可能带来新的问题。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士换个角度考虑“药价虚高”,将药品价格与整个行业的相关制度、现状整合在一起,作为一个问题来解决,才不至于遭遇改革的失败或不必要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