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绘 本报记者 罗捷 上海报道
“监管部门的态度非常明确,今后我们与信托公司的合作会有所改变。”某国有商业银行上海市分行机构业务处处长称,“和异地的信托公司,基本上不会有合作的机会了。”
9月23日,正在筹备中的上海市银监局下发《关于规范资金信托代理收付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加强了对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的规范,并对异地信托公司在上海的业务采取相当严格的控制。
上海市银监局有关人士称,进行这样的政策调整,“是为了防范风险”。
然而,这份令上海某信托公司高层认为“对我们是利好”的政策变动,却让多数外地信托公司颇为郁闷。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尚未露面的银监局已经开始影响上海的金融风云。而各商业银行、本地与异地的信托公司,将在新政的框架内,持续进行新的博弈。
银监局新思路
据知情人士透露,8月中旬,山东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山东国投)与西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西南证券)合作,在上海联手推出证券投资资金信托计划,是直接导致上海市银监局在筹备阶段就着手规范资金信托业务的导火索。
山东国投高层承认,信托计划在上海发行以后,上海市银监局有关人士曾经“找过我们谈话”。但该人士称,这个计划“在上海卖得不多”。
然而就是这样一份“卖得不多”的项目在上海滩登陆以后,银监局开始主动出击。据了解,银监局出手的目标,不仅仅是异地的信托公司,本地商业银行也被纳入视野。
9月上旬,某异地信托公司意欲在上海发行资金信托计划,得到上海市银监局方面委婉的“暂缓”建议。随后,银监局召集在沪的金融机构开会,一位与会人员称,“(银监局)将加强信托产品的风险控制力度。”
在发给各国有商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各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和各信托投资公司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银监会要求各机构在9月29日之前反馈意见。据悉,收集了各机构的反馈意见后,正式的《指导意见》将很快下发。
在《指导意见》中,上海市银监局指出,资金信托业务“不适合普通投资者介入”,因此,商业银行与信托投资公司不得进行代理销售。商业银行只能代理信托公司的资金收付业务,而且商业银行“暂不开办异地资金信托代理业务”。同时,《指导意见》还明确:异地信托公司在上海向自然人开办资金信托业务,“只能通过与当地信托投资公司的合作”。
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欣欣介绍,此次银监会禁止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的代理销售合作,并且对异地信托入沪提高门槛,主要是为了加强对风险的控制,防止信托风险被转嫁到商业银行头上。
王欣欣指出,由于普通投资者很容易将信托产品的代理销售方误认为产品提供方,商业银行的信用往往被不合逻辑地简单附加在信托产品之上,导致投资者错误地评估产品的风险。“现在很多老百姓把买信托计划当作买国债。”而之所以异地信托也应该遭到严格管制,是“由于信托公司由注册地的银监局监管,异地信托公司在上海推出信托产品,上海方面很难完全掌握信息,投资者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信托上海围城
然而,异地信托公司并不认同上海市银监局的判断。山东国投人士称,“如果因为风险监管的问题,可以通过各地银监局之间的配合协调来完成,没有必要实行这样的政策。”该人士认为,《指导意见》虽然没有禁止异地信托公司在上海拓展业务,但其空间将被极大地压缩。
去年将管理总部迁至上海的青海某信托投资公司对此也是颇有微辞。一高管称,当初进入上海市场,就是看中其丰富的项目资源和客户资源,以及良好的金融环境。而《指导意见》却明显有违资本自由流动的要求,画地为牢,将异地信托公司拒之门外,与“建立国际性金融中心的思想背道而驰”。
根据《指导意见》的规定,异地信托投资公司将无法通过上海市的商业银行销售其产品,必需借助上海本地的信托公司方能进入本地市场。目前,宁波金港、新疆国投、联华信托、云南国投、中融信托等近10家异地信托公司在上海设有办公室,《指导意见》不啻是对他们的当头棒喝。
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有关人士承认,从控制风险的主观角度出发,《指导意见》在客观上带来了对上海本地五家信托公司的一种地方保护。但该人士称,监管部门并不反对资金的流动,“对于上海的信托公司筹集资金后投资异地项目,我们是支持的”。
然而,正式这种对本地信托资金外流的不限制态度,让异地信托公司更为不解。“如果为了防范异地项目的风险,异地信托公司在上海筹资受到限制,那么上海本地公司在投资异地项目时,也应该受到同样的限制。”对此,上海市银监局有关人士拒绝评论。
据了解,目前上海本地的华宝信托、中泰信托、中海信托、爱建信托和上海国投均已或者准备投资异地项目。华宝信托一位人士认为,《指导意见》不能被认为是一种地方保护,“因为上海市的金融市场容量太大了,蛋糕绝对够吃”。但该人士也承认,异地信托进入的壁垒,确实也被抬高了。“必须与本地信托公司合作,等于增加了我们的项目资源,对我们是一种利好。”
更让业内人士挂心的是,上海市银监局的新政会否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即各地均将信托公司的业务圈禁在注册地内。据悉,已有某信托公司高层入京打探。而银监会非银处工作人员并没有向记者做出正面答复。
但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有关人士称,目前信托公司均非全国性公司,监管权在地方银监局,上海市银监局有权做出这样的政策调整,而要求信托公司立足本地也是符合信托一法两规的。
银行谋变
异地信托铩羽,本地信托公司也有微妙的变动。上海某老牌信托公司研究人员称,“我们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可能会有所调整。”
经过上海市银监局屡次告诫,并最终下发《指导意见》之后,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信托公司资金信托计划的模式将偃旗息鼓,商业银行要在信托公司这块蛋糕上寻找新的切入点。
据统计,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商业银行曾经为多家信托公司代理过资金信托计划的销售工作,声势火爆一时。据其中一家商业银行的人士透露,信托公司当时“希望借用商业银行的高等级信用,以及大量的营业网点和客户资源”,而商业银行也希望获得信托计划投资项目的贷款机会。所以,即使这类代理业务几乎无利可图,仍然“大行其道”。
然而,这种看上去很美的“双赢”格局背面,是商业银行不折不扣的赔钱赚吆喝。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员称,信托公司手中的项目资源绝非想象中那样完美,商业银行从中发现新奶酪的机会不多,“有的公司甚至要我们提供项目”。
而《指导意见》,则让意兴阑珊的商业银行几乎失去了与信托公司代理合作的热情。“我们希望开发新的业务模式,让信托公司成为我们的代理。”商业银行希望在新的委托代理框架中占主导地位。
据内部人士透露,某国有商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已经初步搭建了新业务模式的框架。该人士称,央行121号文件让许多房地产公司感到资金紧张的压力,而这些房地产公司一旦因为资金断裂问题而崩盘,商业银行将成为最后的埋单者,“这是(银行)不能接受的”。
据悉,新的业务模式是,商业银行整合客户资源,由信托公司发行信托计划,商业银行客户购买后,以信托公司的名义将筹集的资金参股房地产公司,使之自有资金达到央行要求的30%,商业银行则可以继续贷款,完成现有项目。该人士称,“信托项目贷款给房地产公司肯定是杯水车薪。信托参股后,由商业银行贷款,才是新的解决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