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良臣
社会发展到今天,作为现代城市,没有出租车,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恕我孤陋寡闻,当今世界上不知还有哪个可以称作“城市”的城市没有出租车。有了出租车,自然就有价格。外国城市的出租车的价格是如何调控、依靠什么调控的,我不知道,但只要是“市场经济”,想来也不外乎主要依靠市场来调节。既然如此,在我们这里也是依靠“市场经济”来
调结出租车的价格怎么就这么难呢?说真的,如果不是看了9月16日《郑州晚报》C3版上的《司机盼望 市民期望 管理者观望 出租车降价迷雾重重》,还真没想到一个城市中仅仅是一个有关出租车的调价也会有这么多的“麻烦事”,会有这么困难。不过,我总觉得是我们有些人把出租车的调价问题弄得过于复杂了。
从报道中知道,这次的调价是降价。应不应该降价,说这件事情多么严肃也好,还是一定要等到“社会听证”也罢,不管什么人反对降价的理由有千条万条,可以说都“拗”不过市场经济、市场规律的理由。说得再好听,的哥的姐辛苦一天挣不来几个钱,而这个城市的大多数市民因消费不起而尽量不去乘坐出租车,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在报道中看到,郑州市现在不止是市民期望出租车价格能有所下调,就是出租车司机也是在这样盼望着,甚至连出租车直接管理部门的出租车公司也是一心地乐意。显然,出租车价格下调是皆大欢喜的事。既然大家都乐意,我觉得这已经不止是“双赢”了。就算只是“双赢”,健康的“市场经济”追求的不也正是“双赢”吗?如此说来,为何还会出现“司机盼望 市民期望 管理者观望”这样“难受”的情形呢?
我注意到,管理者之所以要“观望”,之所以没有满足的哥的姐、广大市民甚至还有出租车公司的盼望和期望,一句话,之所以不想让出租车降价,最大的“理由”就是为了“提升城市形象”。而因为要提升城市形象,似乎车就要好车,而乘坐好车就要好价钱。可从报道来看,其实这也只是一厢情愿。我承认,一个城市,尤其是像郑州这样的中原省会城市,出租车档次太低,当然不利于“提升城市形象”。但国有国情,市有市情,由于当地经济欠发达,郑州市民收入所限,消费水平并不高。我们不能不顾“市情”,也不能不量力而行。再说,即使按管理者现在要求的档次,那些驾着相对档次好一些的出租车的司机也仍然是希望能降价。这些且不说。如果一个城市因出租车价格高,的哥的姐挣不着钱,而市民因消费不起而尽量不去乘坐,这又如何能谈得上“提升城
市形象”?当然,据说,一个城市的出租车的调价,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而把价格调低不免要带来另外一些“麻烦”。可据知,前不久应该算作大城市的武汉市把出租车的起步价降到了3元(含1.5或2公里),到目前还没听说因此遇到多大的“麻烦”。尤其是,我们能说武汉这个城市就因那里的出租车不仅降价而且降得很低,就降低了这个城市的形象了吗?如果实事求是,可以说,一个城市的形象绝非因这个城市的出租车起步价的高低或乘坐出租车比别的城市贵或贱而随之升降,也更不能说这个城市的出租车档次高了,这个城市的形象自然也就提高了。不知有些人的有些说法是如何论证的。
现在郑州市的管理者的态度是“观望”。我不明白,问题已经摆在面前,并且也有些时日了,为何还要“观望”?就算像报道中一位管理者说的需要“社会听证”,我们也应该着手才好。其实,不仅对于市民,就是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都会说“实惠才是硬道理”。而现在既然双方都乐意将出租车价格降低,实际上,所谓的“社会听证”已经没有了多大意义。不然,难道我们搞“社会听证”不是主要想听听司机和市民双方的意见而是听别的什么人的意见吗?所以说,就这个城市的出租车是否应该降价、如何降这个问题来看,起码观望不是管理者应有的态度。我们不能因为郑州市场的出租车中有很大一部分相对而言档车不高,或说还不符合当地政府既定的“提升城市形象”的要求,就在那儿对这种关系着1万7千余人的出租车司机和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的事情一直“观望”着。
其实,一个城市的出租车调价主要依据什么,并不麻烦也并不复杂,“麻烦”和“复杂”的是我们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尤其在郑州市政府一再强调要“大开放、大发展”的今天,不论如何,既然是“买卖”双方都乐意的事情,我们也就没有理由让双方就这么“盼望”下去“期望”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