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谁有资格判断投资过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26日 09:57 21世纪经济报道

  马 宇

  近期,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公开表示,钢铁、建材、汽车、纺织、有色金属等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十分严重”,投资过热如果不解决,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官员的表态使大家意识到:政府又要行动了!

  虽然证明“过热”言之凿凿,笔者仍有以下疑虑。

  如何判断投资过热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中已经出现了几次“过热”,尤其是1993、1994年的“过热”,导致了严重通货膨胀和大量的“烂尾楼”,更让人心有余悸。而那次治理“过热”,由于过于倚重严厉的行政手段,“堵”而不“疏”,导致经济急刹车,内部机理受到损坏,一下由“热”转“冷”,比如当时以贷款额度严格控制企业贷款,在降低通货膨胀、减少资金流入房地产的同时,也使众多企业正常贷款严重困难,一些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连流动资金都短缺,错过了企业升级的良好时机。

  到了1998年已经冻得启动不起来,只好采取积极财政的非常疗法。

  但这一“冷”,还是一直冷到了2002年,近一年来才出现了加速增长势头。即使这样,很多人仍不敢乐观,政府主管官员年初还表示“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最近议论颇多的某些行业“过热”,也仍然存在明显的不同看法,一些经济学家明确提出“慎言过热”。

  陈淮博士提出了判断是否是“过热”的三条标准:一是资金投入规模严重超过实物可供量;二是某个产业过度占据某种资源而制约了其他产业发展;三是产业超常发展引起过量货币需求造成利率上升。而从这些方面来看,不管是宏观经济还是某些行业都并没有“过热”。笔者狗尾续貂,再增加一条,那就是,某个产业的供给能力已经严重超过了市场需求。但这就复杂了点,引出了第二个问题:

  如何确定是否是重复建设

  首先一个问题是怎么计算供给能力和市场需求?供给能力还好说,把动态变化考虑进去也能算个八九不离十;市场需求该怎么评估?以汽车为例,所做的预测似乎从来没有准确过:“十五规划”定的目标提前两年就达到了,2001年都没想到2002年会增长37%达到了333万辆,大家都还以为入世以后中国汽车会受挤呢。现在官员先生说汽车投资“过热”,陈淮博士说“今年翻番也不意味着过热”。

  去年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2050万辆,据“科学预测”,十年以后会达到1亿辆,还有每7年一次的更新,按目前的增长速度还远不能达到这个目标。如此大的差异,政府的决策应该以哪种判断为依据?

  对一个具体行业、具体产品的判断尚且如此,何况其他更宏观、更复杂的经济现象!茫然无措之际,我们只能另寻出路:是不是我们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判断主体有问题?

  实质:谁有资格做判断

  谁有资格做判断?谁有能力做判断?谁可以在判断以后采取行动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笔者认为这才是问题的实质。市场经济有一个前提:市场信息之多、变化之快已到了政府无法准确把握、准确反应的地步,政府掌握经济活动的主导权将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所以才要让给“看不见的手”。而作为经济运行的主体,无疑只有企业才会尽可能快、尽可能准确地明白“看不见的手”的信号,并作出迅速反应。

  仍以汽车为例。我国共有123家整车生产厂,遍布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有23个省市生产轿车。现在地方政府和企业仍以极大热情投资汽车生产,中央政府之忧也在于此。可我们能够指责投资者不理性吗?不,恰恰相反,这正体现了资本的运动规律,正表明了投资者的理性敏感。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至今为止都是高利润行业,一辆25万元的轿车,厂家的毛利润竟然高达10万元!以中国人的收入水平,中国的车价是外国的近两倍,利润是世界其他国家的几倍以至几十倍。国际资本趋之若鹜毫不奇怪。美国通用不是在中国政府严格控制上新的整车项目的时候又投资了14亿美元的上海通用吗?

  德国大众不是刚刚宣布今后5年还要在中国投资60亿欧元吗?既然如此,中国的资金往汽车里投又有什么可奇怪的?政府有什么理由限制呢?政府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会造成中国汽车的超额利润?为什么政策取向是让并不富裕的中国人用自己的血汗钱去喂养那些已经肥得流油的汽车生产企业?

  事情很清楚:正是我们的严格限制市场准入、严格控制投资的政策,才导致了这种状况,也因此顺理成章地出现了所谓的“过热”。继续控制投资,只会让这种“过热”持续下去或者时不时发作。以导致“过热”的手段治理“过热”,无异于南辕北辙;但也说明了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管理方式根深蒂固。

  本来,从根本上改变“过热”的做法也极为简单———起码比加强控制简单得多:放开市场准入,让更多的资本进来!资本进入多了、利润率下降、资本流出,“过热”不就解决了吗?———

  遗憾的是,讨论多年、即将出台的修订版《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却似乎重点还是在严把市场准入关。呜呼!

  (作者单位: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室)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图片铃声随心换
无线上网无限生活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生殖健康两性差异
曼妙体验尽在学堂
非常笑话
超性感笑话 轻轻松松体验爆笑感觉
图片
铃声
·[张 宇] 大丈夫
·[和 弦] X档案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中国国际机电博览会
最安全稳定的企业邮箱
中医抗癌革命性突破
加盟赠国际供求数字卡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节省85%广告费用
想到国外去上学(豫)
企业“零”成本推广
“占便宜”到底!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