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勘
今年以来中国发行的12只可转债筹资额度达到132亿元,与2002年底之前累计筹资额88.50亿元比较,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而且这种趋势还有继续加快的迹象,如招商银行8月26日公告,计划发行100亿可转债。而9月11日央行有关负责人在讨论8月份金融运行情况时表示:“目前尤其要加快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可见,目前债券市场上的可转债和企业债
加快发行速度,是政策导向作用的结果。
从可转债本身来看,其票面设计在递增利率、初始转股价的溢价比例下调、向下修正、赎回、回售以及补偿利率等条款方面都作出重大突破,尤其与股票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优势,除去转债能够为债券持有人提供债券保障收益外,由于转债的转股价格比当前市场股票价格低,一旦股票价格上涨,那么转债获得的收益将高于股票。所以作为兼具债性与股票期权性质的衍生证券品种———可转债,以其稳定的保底收益以及丰富的套利机会,逐渐赢得了广大投资者的青眯。
可转债的发行从2002年券商大比例包销到当前上百倍的超额认购,其原因在于可转债在一级市场上存在着明显的无风险收益,所以获得QFII资格的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持有山鹰转债54319手,占山鹰转债发行总量的21.7%,持有国电转债1044手,其他的QFII资金对可转债也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和持有。
目前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下,一些投机性较强的“热钱”纷纷涌入中国金融市场,在此情况下,央行提出大力发展债券市场,选择的时机似乎不太合适,因为“热钱”正在资本市场寻找可进可退又能带来稳定收益和低风险的金融产品。如果现在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的话,正好给这些“热钱”提供一个“资金洼地”———债券和可转债———这可能是他们最理想的人民币资产,一方面可以获得稳定收益,另一方面也有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收获。
为应对国际投机“热钱”涌入中国,近来央行采取了预防性紧缩货币政策,一方面增加央行票据的发行,另一方面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这两大政策已对股市和债市产生影响。此外,货币资金市场趋紧状况导致基准利率上升,波及到今年的七期国债上市就跌破面值,八期流标,九期被迫停止发行,直接影响到财政政策的继续执行,使多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互为犄角,配合调控国民经济发展格局出现变数。还有把出口退税计划从目前的15%降到11%,可能会降低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这样做,无非是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压力,减缓资本回流的速度和减少回流的数量,避免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冲击。可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付出这样大的代价,却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不是给这些资本回流投机性很强的“热钱”提供甚为理想的人民币资产的投资品种———企业债券、可转债吗?这样做有可能赶不走“热钱”,反而吸引他们在我们提供的“资金洼地”———债券市场沉淀下来,获取一级市场无风险收益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带来的双重收获。从现在外汇流入速度仍然没有减缓的迹象,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这种政策的矛盾,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和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