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资料统计,今年以来发行的12只可转债筹资额度达到132亿,较之去年底前累计筹资额88.50亿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并且这种筹资趋势还有继续有加快的迹象,如招商银行8月26日公告,计划发行100亿可转债,深万科也计划发行19至30亿可转债等。此外,最近有关部门还公布即将计划发行352亿企业债券,可见企业债券市场已经全面提速。与此同时央行提出:“发展债券市场要有创新思路,要找出自己的路子,把债券市场的蛋糕做大”,9月11日,央行有关负责人在讨论8月份金融运行时表示:“目前尤其要加快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
。可见债券市场上可转债和企业债加快发行速度,是政策导向作用的结果。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短,债券市场的发展更显不足,需要有个规模性的发展过程。但是目前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下,一些投机性较强的“热钱”纷纷涌进我国金融市场,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截止7月底外汇储备为3565亿,在上调银行准备金率,采取种种措施理顺外汇供求关系和汇率形成机制,宣布依然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政策下,依然以月平均100亿美元的速度涌进,估计现在有300亿左右的美元,在境内已经兑换成相当于2500亿左右人民币,在资本市场周边虎视眈眈等着,或者急于寻找最佳的投机品种和机会。当前我国政府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根据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经济状况,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并且采取措施和付出代价来减缓人民币升值压力,试图赶走这些投机性甚强的“热钱”。但在这个时候央行提出大力发展债券市场,选择的时机似乎不太合适,因为上述资本回流的“热钱”,就是在资本市场寻找进出变现容易、可进可退、能带来稳定收益的低风险金融产品。如果我们现在大力实施发展债券市场的话,正好给这些资金提供了一个“资金洼地”,债券和可转债可能是他们最理想的人民币资产,一方面可以获得稳定收益,另一方面也有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收获。
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的货币紧缩政策,减弱了货币对国民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由于冻结商业银行1500亿的超额准备金,理论上货币供应量将减少约7000亿,形成货币资金市场趋紧状况,导致基准利率上升,波及到今年的七期国债上市就跌破面值,8期部分流标,9期被迫停止发行,直接影响到财政政策的继续执行,使多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互为倚角、配合调控国民经济发展格局出现变数并面临挑战。还有,把出口退税率从目前的15%降到11%,将会降低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下半年以后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减慢。我们付出这个代价的目的,无非是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压力,减缓资本回流的速度和减少回流的数量,直至赶走资本回流的“热钱”,避免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冲击。可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付出这样大的代价之后,却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不是给这些资本回流投机性很强的“热钱”提供了甚为理想的人民币资产的投资品种吗?其结果很可能是非但赶不走“热钱”,反而对“热钱”产生了更大的吸引力,在我们提供的资金“洼地”———债券市场中沉淀下来,获取一级市场无风险收益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带来的收获,这从现外汇流入速度仍然没有减缓的迹象就反映出这一点。这种政策上的矛盾,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和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