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评论:明天的石油在哪里?
王义伟
自从成了所谓的有车族,挣钱的压力突然加大了,这种压力绝大部分就来自汽油。义伟凡事讲求简单,估摸着油箱里的油不足1/3时,便会找一个加油站加油。人家问,加多少
?我只回答三个字,100块。
每次加完油坐上驾驶座的一刻,总感到背后多少有点发冷,心中不由自主发出轻叹:这么快,又是100块!这样的感触促使义伟加倍工作不敢懈怠。新闻业的竞争如此激烈,再不努力,明天的100块在哪里?
义伟不知道是否有这么一天,当我加完油坐上驾驶座,心中感叹的不仅是花掉的100块,同时还有:又一箱油烧完了。明天的汽油在哪里?
这样的担心,眼见得不是杞人忧天。
在绝大部分专家学者、军事爱好者热烈地讨论着美国即将攻打伊拉克的各种具体问题时,有多少人意识到了中国的石油现状是根本经不住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冲击的呢?
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对外依赖很大。早在10年前的1993年,中国就从石油净出口国变成了石油净进口国,国内油价已经受制于国际石油市场。以此次为例,不仅机票价格上浮,还有人预言有车族要为伊拉克战争埋单。这样的依赖,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包括轿车进入家庭,只会增加不会减小。
其次,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后继乏力。作为国内主力油田,大庆油田虽然已经连续27年稳产,2002年原油产量在5000万吨以上,但是,这个稳产的代价是高额的成本,大庆油田产量递减不容回避。就后备资源而言,新开发的塔里木油田的年生产规模为500万吨级,和大庆油田5000万吨级相比,只是杯水车薪。有关专家预言,未来8到10年间,我国的石油产量不可能有大的增长。
再次,也是最致命的,中国企业至今没有完成石油战略储备。中国国营石油公司掌管的生产量,只能满足国内需求40天。假如中国突然卷入一场战争,国际石油供应被迫中断,我们还能撑几天?
与以上种种严峻的形势相对应的,是中国的石油进口多年来竟然养成了“买涨不买落”现象。1999年1月至2月,在国际油价处于最低谷的时期,中国进口原油反而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0%;1999年3月国际油价开始大幅回升,而中国的原油进口却大增,是2月份的2.6倍。这种现象,是旧有的管理体制带来的,说出来都让人感到可笑。
全世界都知道布什攻打伊拉克与所谓的民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没有多少关联,他看中的是世界第二的伊拉克石油储备。不但如此,布什在本月6日还宣布,投资12亿美元启动氢能源计划,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为了明天的石油,美国人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一场战争。
我们呢?我们明天的石油在哪里呢。假如海峡对岸突然宣布独立,战争就会在瞬间降临,我们的石油够吗?假如中东地区战火不断,甚至越打越大,国际石油供应被迫中断,怎么办?假如美国通过战争,在中东地区一手遮天,卡住了我们的石油通道,在国际舞台上,我们的外交官难受不难受?
这样的问题想起来真让人头疼。
好在中国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制定石油战略储备计划,虽然这只是解决中国石油问题诸多步骤中的一个,但是计划中的2000万吨储备,毕竟让人稍感安心。
这计划中的2000万吨,真是明天的石油。可是,我们还有明天的明天,还有明年,还有子孙后代呢。
问题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