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夏金彪
“今年的流感疫苗市场估计有5亿-6亿元,而国内疫苗生产企业却很少有份,目前,各省、市的疾病预防部门采用的基本是国外的流感疫苗”。作为国内疫苗的最大生产商之一——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姚桐利有点无奈地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非典激活流感疫苗市场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打流感疫苗比往年有所提前。”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比往年提前主要是因为随着天气的转凉和流感与SARS最初症状的很多相似之处,可能造成把流感病例误诊为SARS的疑似病例,如果病人很多还会增加院内交叉感染的几率。
9月上旬,国家卫生部发出《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试行)》,要求卫生部门加强预防流感和接种流感疫苗的宣传及健康教育工作。钟南山等专家也呼吁:城市人群应在今冬接种流感疫苗,以减少非典误诊率。人们一下子对流感疫苗开始重视起来。
“没想到流感疫苗一下子就火了起来,”一位疫苗供应商告诉记者:“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纷纷要求预订疫苗。”记者从北京市了解到,一些地区疾病防疫控制中心的流感疫苗已经脱销,但等两、三天预订的疫苗就可以到。据悉,北京地区疫苗主要由世界三大疫苗巨头安万特·巴斯德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以及凯龙公司提供。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原计划全国今年需要1000万支流感疫苗,按每支60-70元计算,国内市场就是6亿-7亿元。目前,这个市场基本上被世界三大疫苗巨头占领。
三大疫苗巨头瓜分中国市场
业内人士评价,三大巨头独占市场不是偶然的,它们比国内企业更具有敏感的市场嗅觉。早在8月5日,巴斯德就宣布今年在中国的流感疫苗提前上市,时间比往年10月整整提前了1个月;紧接着,8月26日凯龙在北京和广州召开了隆重的疫苗上市发布会,并且提出“防SRAS先防流感”的概念,这一概念被包括钟南山在内的国内外专家认可;仅仅过了一个星期,葛兰素史克召开了更大规模的“研讨会”,全国各大小城市疾防中心的有关人员,以及国家级的专家上千人到场,为流感疫苗上市做预演。
特别是美国凯龙公司更是拿捏好了时机,在8月初就和中国最大的医药商业公司之一——上海医药公司合作,准备推广“新”的流感疫苗。为此,还引发了“世界列强”之间的争斗。
据悉,凯龙疫苗公司为了争夺中国市场和其他两家疫苗巨头暗中较劲。为了此次疫苗推广工作,凯龙疫苗医学总监波波瓦博士专程从欧洲来到中国,推出她的“第三代”流感疫苗概念。据波波瓦介绍,其推出的流感疫苗产品为“亚单位疫苗”,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而国内现在使用的多为“裂解疫苗”,该疫苗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产品,属第二代产品。
而“裂解疫苗”在国内市场上主要有安万特·巴斯德公司和葛兰素·史克公司两家公司提供。为此,这两家公司也给予反击。有关人士反驳道:“裂解疫苗”与“亚单位疫苗”之间的关系不能看作是代与代之间关系,而是不同类型的产品。“裂解疫苗”因为应用时间比较长,显得更加成熟,其防疫效果也更好。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外的疫苗巨头都看好非典后的流感疫苗市场,为此你争我夺,而国内的企业大都反应迟钝。
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
据悉,这次的流感疫苗是没有纳入国家计划免疫范畴的疫苗,其他预防水痘、甲肝、肺炎、出血热、狂犬病等疾病的疫苗都属于这类疫苗,打这部分疫苗称为由消费者自己负担的有价免疫。
目前,我国预防接种常用疫苗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卫生部统一规定的儿童计划免疫用疫苗即卡介苗、麻疹活疫苗等;第二类为卫生部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疫苗,如乙肝疫苗。第三类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纳入或拟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疫苗,如乙脑疫苗、流脑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甲肝疫苗等。
据悉,我国国内疫苗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的是计划免疫用疫苗,国内企业比国外企业有着价格方面的优势,政府一般采购国内企业的疫苗。介入疫苗的企业主要有北京天坛生物、长春高新、深圳康泰、上海生研所、华北制药集团等,其中天坛生物、长春高新为上市公司。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次国内企业在流感疫苗采购上的失利,主要是一方面国内企业对流感疫苗商机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另一方面,国内生产疫苗企业的技术比国外还有差别,其疫苗稳定性等指标和国外的比也有距离。由于国内厂家认为国内流感疫苗的市场较小,因为去年北京流感疫苗的销售仅仅只有40万支,没想到流感疫苗市场会突然增大几倍,因而准备不足;加上近几年国外疫苗巨头不断加强其疫苗研发力度,并着重宣传,作为消费者自己付费的有价疫苗,其品牌到价格定位都已经被国内的老百姓认可。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疫苗市场的竞争也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国内疫苗企业仅有的低价已经面临严重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