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业庆
“现有制度框架不利于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这是来自政界、学界,国内、国际有关人士的观点。
9月22-23日,一场有关小额贷款扶贫的讨论在北京保利大厦举行。此次讨论是由中国
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托拉斯、美国乡村银行基金会共同组织。
“说到农村的小额信贷,我的心理就很悲凉、很沮丧”
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刘福合一上台就说,“说到农村的小额信贷,我的心理就很悲凉、很沮丧”。
曾经为扶贫到户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小额信贷,正在发生异化。贫困农产和弱势群体得不到信贷扶助,小额信贷面临生死存亡。中国社会科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保民为此呼吁再次振兴小额信贷,为最贫困人群保一块扶贫阵地。
那么,小额信贷为什么会发生异化呢﹖张保民认为,第一,各级政府的决策层,对小额信贷缺少深刻认识,因而不能形成强有力的以经济实力为后盾的政策支撑。得不到力量支持的小额信贷,最后只能异化为小额贷款。因为小额信贷比小额贷款难的多。
第二,小额信贷要把很小额度的资金送到成千上万个贫困农户的手里,工作量很大,成本很高,即使贴息到正常的商业利率,也赔钱。商业银行要盈利,政府要让他扶贫,这是一个难于化解的矛盾。“小额贷款”便成了化解矛盾的代用品。不可否认,小额贷款采用抵押担保的方式,也能惠及少量的收入不高的家庭,但是很难做到扶贫。所以为了表明小额贷款也扶贫,就在小额贷款前加上“扶贫”二字,叫“扶贫小额贷款”。
第三,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小额信贷机构自己也在异化小额信贷。这些机构在“制度派”理论的引导下,过早地、不切实际地提出了自负盈亏,持续发展的目标,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为了增加收益,降低成本,回避风险,贷款向非贫困户倾斜,自觉不自觉地向小额贷款靠拢,有些工作人员甚至合谋垒大户,用虚假的成绩获取荣誉和奖励,加速了小额信贷的异化过程。
“只要有良心,你就会揪心”
信用贷款是一个古老的金融品种。无论是小额度贷款还是分期贷款,都是金融界通行的一种方式。但是,对于贫困区的贫困户而言,能贷到款简直是天方夜谭。
会上不少参会代表都这样认为,可问题出在哪?
刘福合认为,按理,扶贫应当是财政支出,但现在规定,扶贫贷款由农业银行发放,但是,农行作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而言,不得不讲效益,对贫困户的惜贷也就不足为奇。总之“现有金融框架不利于小额信贷的发展,也不利于政府扶贫工作的展开”。
有专家提出,中央政府明确提出,扶贫资金要“入村到户”,这一政策非常正确。但是落实这一政策并非易事。不少地方有到村的本领,但拿不出到户的措施。扶贫的方法很多,但有利于贫困户的不多。主要是体制变化后,地方扶贫办与银行的合作出了问题。一些地方在追逐利润的引导下,取消了小额短期、取消了整贷零还,加上扶贫部门的服务跟不上,还贷率一路下滑,连50%都达不到,然后又指责小额信贷。小额信贷扶贫在一些省份完全被异化,以小额贷款甚至是大额贷款代替了扶贫贷款,在这些地方,扶贫到户名存实亡,落入了低潮。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而非完全依靠市场机制”
不可否认,小额信贷作为金融工具具有扶贫和助农功能,又可能实现自身的经济持续性,但是,其隐含的前提是以经济为重要目标。小额信贷项目非完全政府行为,亦非完全市场行为,它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捐助机构或国家优惠政策,尤其是在项目的初期阶段,同时需要有健全的市场。持续性或财务自立的重要性在于将一个非市场问题转换为市场问题。持续性目标的设定,是诱导小额信贷机构实现向政府或捐助机构索取资金到在市场竞争中寻找资金的转变。因此,小额信贷扶贫和自身持续性的双重目标决定了它必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而非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这是中国社会科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杜晓山的观点。
杜晓山认为,首先要发挥小额信贷的金融服务于反贫困功能和广大农产的功能。小额信贷是中国农村地区反贫困的一种现实的并具有巨大潜力的有效工具,政府政策制定者应将其放在适当的重要战略位置。在现有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拓宽服务对象和市场,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有效的信贷服务,同时开展城市小额信贷的试点项目,探索为城镇微型和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方法。积极开展不同方法的小额信贷试点,而不仅仅限于某种借贷方法,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客户的需要。
其次是加强规范和寻求适宜的监管方法。需要规范和扶持小额信贷试点项目,探索制定相应的规则和条例,寻求适宜的监管方法。各类团体、组织有积极性开展“只贷不存”的小额信贷活动的,都应从法律上允许其开展项目活动,但要求其具备基本条件,符合规范,以形成良性竞争局面:对吸收社会存款的机构则应从严掌握。如作为长期发展的项目机构,政府机构本身不宜操作小额信贷:对现有不同的项目,应视具体情况,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经过调整或改造及完善,符合条件的,允许合法存在,并给予融资支持,以使中国小额信贷能够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并将小额信贷纳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中考虑。
对于利率而言,要保持其灵活性。同时还应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当然从指导思想、政策、运营管理上实现从补贴性小额信贷到持续性小额信贷的转变是不可或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