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事业单位“变性”之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24日 10:09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傅旭明 王秀

  一栋楼里的两家事业单位

  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刘建一教授无奈地向记者透露,像他们研究院这类的社会科学类研究机构很困难,现在员工的医疗保险还没有落实,转制时国家只是有“视同已交”的
政策,但市场化了的保险公司没收到费用不认账。研究院的人员不断地在流失,这两天还有一大批的人要走。

  自1999年5月,伴随机构改革,国家下发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转制的通知为标志,事业单位改革至今已经四年多,一些事业单位成功转型为颇具规模的企业,其中还不乏业绩赫赫的上市公司,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记者了解到更多的事业单位目前还在新旧体制的交替中挣扎,徘徊在山重水复之中。

  据记者调查,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在转制后“婆婆”由原来的一个变为四个,第一个“婆婆”是机械工业联合会,他们只管“乌纱帽”不管业务;第二个“婆婆”是科技部,科研经费由他给出,数额还是二十世纪80年代核定的;第三个“婆婆”是原来的经贸委现在的商务部,研究院的资产原定由财政部管理,财政部又推给经贸委。第四个“婆婆”是中编办,中编办管研究院的编制。

  与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同住这栋楼的另一家单位是机械仪表研究所,他们由科技部交给北京市,但北京市的事业单位改革仍未开始,北京市不同意接受就退了回来,当年这栋楼是以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的名义修的,但地皮是机械仪表研究所的,广外大街地段不错,两家产权不清造成很大麻烦,一直在谈判,去年,两家准备“结婚”重组,两边的领导班子都谈好了,最后上面的“婆婆”不同意。

  有技术优势的院所转制较成功

  刘建一教授曾参与成思危领导的中国改革与发展问题应急研究小组“中国事业单位改革”专题的研究,对中国事业单位改革脉络如数家珍。他认为,转制比较成功的是有专项技术优势的那部分科研院所,而一些基础研究机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以及一些后勤部分转制则很困难。

  据他介绍,根据当时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转制的通知,131个科研机构进入企业集团,40个科研机构转为科技企业并实行属地化管理,18个科研机构转为中介机构,24个科研机构并入高校或划转其他部门及撤销,29个科研机构合并为12个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有关专家指出该方案现在看来仍有许多不妥之处,当时一些企业在接受科研院所的时候“嫌贫爱富”,一些技术性力量强的科研院所,一类所、二类所大企业抢着要,而一些基础性研究的科研院所则难于找到合适的“婆家”。

  刘说,另外还有一些挂靠国家大公司的科研院所走了弯路,因为这些所谓的大公司其实本身是空的,并没有实体,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企业,如在广州的电科所转制后被归入国机机械工业设备总公司,而该公司并没有下属生产和流通企业,主要的收入模式是收取管理费。

  转制事业单位职工基本社保仍无法落实

  刘建一指出,事业单位改革中,妥善安排好转制后事业单位职工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他透露,从实施事业单位转制到现在,政府有关部门曾联合多次下发相关文件,但仍未能真正解决好转制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问题。

  1999年,国办发18号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国家经贸委负责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意见的通知》,其中有关“优惠政策”中“原有的正常事业单位继续支付,主要解决转制前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其他人员的社会保障参照国家对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执行。”

  1999年4月国家经贸委、科技部、国家计委、中编办、财政部、劳动保障部、人事部、教育部、对外经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局、国家质监局联合又下发了《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其中“配套政策”规定:“原有的正常事业费继续支付,主要用于解决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1999年7月1日前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养老保险费。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按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执行,对按企业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低于原事业单位退休金计发办法部分,采用发补贴的办法解决所需费用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补贴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但实际上保险公司没收到费用,对其中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养老保险费”难以落实,医疗保险方面,从前年开始要求参加商业的医疗保险,按照规定应由单位交纳一定保险费,但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没有这一块,也参照养老保险的政策执行,而市场化的保险公司同样难以买账。

  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

  记者还了解到,在机构改革的过程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失很严重。以原国家经贸委系统为例,据统计,自1998年实施机构改革到2001年的三年来,国家经贸委委属单位流失流入人员共有1369人,其中流入人员955人,流失人员413人,三年来专业技术人员流失的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1999-2001年三年的流失比例分别为32%、33%、35%。而在对这三年专业技术人员的年龄、学历、学位和专业技术等级等结构的分析中,流失人员45岁以下的人员占83.47%,而且最佳工作年龄段人员流失最多,在流失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在本单位工作6-15年以上的有248人,占流失总数近70%,35-45岁的占42.7%。同时,学历较高人员流失多于流入,在流失的人员中,大学学历的占60.34%,研究生学历的占19.46%。流失人员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多于流入,占流失人员的69.41%。有关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稳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已迫在眉睫。

  在对专业技术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调查中,“缺少个人发展机会,外部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及自我价值实现”原因调走的占36%,“收入低、福利差、住房”等原因调走的占29%。

  事业单位转制山重水复

  原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家科研机构只不过是引出了庞大的事业单位改革的冰山一角。据统计,我国现有事业单位约131万个,人员约2918.8万人。事业单位分布在政治、经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承担着科研、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城市公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等多项工作。

  据了解,全国国有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860.3万人,其中事业单位有专业技术人员1650.8万人,占57.7%。在地方,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比例高达64.9%。1998年底,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已达到1713.4万人,管理人员有515.5万人。此外是几百万工勤人员。

  事业单位占了财政供养人员的大头。在全国3300多万财政供养人员中,行政机关人员大约占800万,事业单位人员是行政机关人员的3倍多。事业费是财政负担的大头,占国家财政支出的1/3以上。1996年,全国事业单位工资总额就达1556.1亿元。

  刘建一等专家把事业单位面临的困境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管理体制不顺,缺乏生机和活力。长期以来,我们把事业单位看成是政府行政部门的附属物,事业单位多由各级政府主办,把行政职能延伸到事业单位,以事代政;把应属于事业单位的某些工作又拿到机关,政事合一。导致政事职责不分,职能交叉,机构重叠,关系不顺。与此同时,政府各部门对事业单位管得过多过细,管理方式和手段单一,使事业单位缺乏生机和活力。政府包揽过多也一定程度抑制了多渠道办事业,我国企业对科技的投入只占国家全部科技投入的13.8%而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早已超过60%。

  财政负担沉重,面临生存困境。由于财政包揽项目过多,对事业单位供应范围过大,导致财政负担沉重,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中事业费比例都有增大之势。同时,也由于事业单位供应范围过大,供给结构不合理,该由财政给予保障的却力度不足。加之历年涨价因素和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财政对事业单位的支持强度逐年锐减。从事业单位的角度来看,财政供应资金大多被“人头”吃掉,事业单位普遍只有“吃饭钱”,没有“干活钱”,个别事业单位甚至“吃饭钱”远远不足。事业单位普遍面临生存困境。

  布局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由于部门分割、地区分割、学科分割、军民分割,各自都力求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体系,导致事业单位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复,形不成规模效益,事业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人员流动困难,人才闲置浪费情况严重。事业单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人员流动困难,想进的进不来,想出的出不去,特别是对富余人员的安置,消化渠道过窄,相当多的事业单位不具备自我消化的能力,人员严重冗积。人员流动困难导致人才闲置浪费情况严重。据国家科委的抽样调查,在1033万专业技术人员不含中小学教师中,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全部能力的人员只占14.6%,估计有344万专业人员处于闲置状态,有30%的人基本不能发挥作用。

  事业单位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由于产权关系没有理顺,事业单位的举办者、管理者和事业单位本身之间权责不清,导致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步伐;与之匹配的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包括领导体制、组织结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也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事业单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事业发展与经济建设相脱节。以科技为例,许多科研事业单位搞研究开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重成果轻推广,科研成果不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我国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只有25%左右,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只略高于30%,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事业发展与经济建设相脱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远未发挥。

  经费管理体制“卡脖子”

  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是关系事业单位活力的重要方面,专家认为,改革如果仅局限在事业单位内部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有综合配套改革,尤其是经费管理体制上的改革。在这方面事业单位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1不合理的分类造成不合理的经费投向。日前事业单位主要按行业特点进行分类,缺乏对其社会功能、地位和作用的科学分析,造成事业单位标准过宽、范围过广、比例过大,使得国家包揽过多,重点不明,财政负担过重。(2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在经费使用上存在大锅饭现象。(3经费紧张加剧了人才流失,影响了事业发展。(4政府包揽事业一方面限制了社会办事业的积极性,又导致了某些事业单位因“垄断性”而带来不正之风。(5侧重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忽略了其经济属性,抑制了事业单位的自主发展能力。

  据了解,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方面的改革正在局部探索进行,以期逐步解决上述问题。例如中国科学院系统就在进行预算制度的改革,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中科院的经济、财务制度的基本结构是院、所长(法人单位)两级财政的制度,目前预算结构上科学事业费院占46%研究所占54%。当前主要的改革方向是进一步扩大所级财政的资源调动能力和自主权。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经费管理中,中科院党组作出了决策,将院控经费比例缩减到25%,直接下拨所的经费比例扩大到75%。结合院的实际情况,中科院将进一步调整预算结构,院控部分总量缩减到25%左右。对研究所则建立事业费基金加专项的预算模式,核定收支、超支不补、节余留用,其中事业费基数占全部预算比例要逐步加大。院控的专项经费部分主要用于以下方面:按照院的目标和长远发展需要组织部署的、为探索科学前沿作出国际一流水平跨学科重大研究项目;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作贡献的跨学科、跨单位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项目;根据科学发展、综合平衡、集中布局原则安排的一些科研设备经费和公共支撑体系;一些有政策导向性以及用于突发事件如重大科学突破、不可预见的灾难性事件等的专项支持经费等。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图片铃声随心换
无线上网无限生活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生殖健康两性差异
有奖订阅尽在学堂
非常笑话
超性感笑话 轻轻松松体验爆笑感觉
图片
铃声
·[麦浚龙] 没有人
·[和 弦] 真情人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比基尼美女
  • 月色如水小夜衣
  • 夏日狂花比基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