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已于22日凌晨抵达北京,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二次会晤,并在随后两天内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卡西亚诺夫并非第一次访华,但是这次最令中国记者关注。因为他和中国总理的会谈将决定着计划中的两国间一条新路的命运———可能最终会为中俄石油管道问题拍板。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表示:“两国总理将就两国关系的全面情况特别是经贸等领域
的合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步互利合作提出规划,双方在能源领域里的合作也应包括在内。”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访华前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能源合作是俄中经贸合作的重要方面。”围绕着俄总理的此次访华,两国官方通过不同渠道相继对能源问题表态,表明了中俄石油管道问题为双方所瞩目,而且的确到了关键时期。
众所周知,“中俄石油管道问题”本来不是“问题”,但是随着日本的插手,问题逐渐凸现出来。通往中国的“安大线”方案和通往日本方向的“安纳线”方案被相继摆上俄罗斯最高领导层的办公桌。在俄罗斯看来,“安大线”的优点在于,这条管线比较短,修建管线的花费因而相对较低,需要花费大约28亿美元,但这条管线的局限性在于管线修好后,只能向中国一个市场供油,而且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安纳线”的缺点是管线比较长,修建费用达到58亿美元。但是从理论上说,这条管线修好后,不仅能向日本供油,还能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供油,这其中,也包括中国。面对激烈竞争的中国和日本,一向最为务实的俄罗斯人恰恰被“务实”所困,权衡左右,似乎仍难以决断。
虽然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远不止“安大线”一条管道,两国的经贸合作还在不断升温,但是不能不提防,中俄石油管道问题可能会对两国关系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俄罗斯政治评论家亚历山大·卢金在《独立报》上撰文警告说,北京对西伯利亚到中国输油管项目的现状困惑不解,因为这一项目是由两国最高领导人达成协议、两国总理亲自签署的具体协议。卢金认为,俄罗斯在解决与邻国的经贸合作问题时,应当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但是作出决定时,不应当拐弯抹角,不应当撤消已经签署的协定。笔者认为,不管俄罗斯人再如何务实,不管向日本输油能为俄罗斯带来多大的实际利益,“安大线”毕竟是经两国政治家共同认可、共同宣布和共同签署的,若“安大线”被最终否定,便会涉及到俄方的信用问题。
俄总理卡西亚诺夫在访华前还表示,为了落实中俄之间业已达成的协议,俄能源战略考虑到要修建至中国的石油管道问题。现在专家们正在就修建这一管道进行详细的经济技术论证工作,其中特别要考虑周边的生态保护。石油管道的具体方案选择,将取决于上述工作的结论。笔者注意到,就在卡西亚诺夫透露中俄石油合作信息的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9月21日在莫斯科会见参加俄美能源论坛会议的美国能源部长亚伯拉罕和商务部长埃文斯时,对俄美能源合作高谈阔论。普京表示,俄罗斯和美国在能源领域开展合作对俄美双方都有利,不论是从经济和政治角度,还是从保持全球安全和稳定的角度来看,俄美两国进行能源合作都很重要。普京强调,俄罗斯在当前经济稳步发展的情况下有能力成为美国能源的主要供应国之一。俄罗斯政坛的一号人物和二号人物同时对石油问题表态,不仅反映了俄罗斯的能源战略,更昭示着俄罗斯国家战略的未来走向。
冷战结束特别是普京上台之后,“美国路线”上升为俄罗斯的国家战略。俄罗斯争取在所有方面与美国合作,这一点不必多言。中俄关系也在俄罗斯的外交关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俄罗斯一直希望在东西方的夹缝中左右逢源,大搞双头鹰外交。此次的石油管道问题,看上去是一个纯粹的贸易问题。但是牵扯到俄、中、日(可能还有美国)这3大国,这就不是一桩普通的买卖了。选择买方已经演变成俄罗斯的战略选择问题。
俄日关系由于北方四岛的领土归属问题一直比较冷淡,但是,俄罗斯领导人普京一直以务实著称,总是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为俄谋取到最大的利益,力争振兴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日本国内经济形势不振,国内不行国外补,日本首相小泉希望能在外交上得分。为了能够得到俄罗斯的石油并在远东地区保持重要的发言权,不惜投巨资以及动用各种关系来做俄罗斯领导层的说服工作。于是,一个务实,一个工于心计,俄罗斯在左右权衡的同时,西伯利亚石油似乎离中国越来越远了。
但是,据笔者得到的消息人士的信息,中俄石油管道计划未必已经完全泡汤。两国媒体在这个问题上似乎过于悲观。虽然中国也在积极寻求其他的石油来源,比如哈萨克斯坦和苏丹。而俄罗斯也在和日本积极地谈判。但是,俄方传递给中方的信息是,俄罗斯不会完全忽视中国的利益。不过,不管这笔合同最终能否签订,中国人都应该从中吸收该有的和不该有的教训,喧嚣之后更需要冷静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