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并购东阿阿胶之“内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23日 1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现时华润集团旗下有三股力量在打理医药业务,将这三股力量合为一股应是大势所趋,但由于内部意见不一,三股只变成两股:华润励致何健的医药业务被并入石庆端所在的企业开发部,何健与华神的郝玉清另成立一个并购小组“进入医疗行业”。如此,他们之间的内部竞争仍将持续下去。 香港华润入主东阿阿胶可谓打了场闪电战。此前华润招数纷呈,先是抛10多亿欲收东北制药,接着想揽山东鲁抗入怀,并与上海医药集团、华北制药眉来眼去,结果均无疾而终,现时出资区区3亿余元,通过控股东阿阿胶集团,间接控股上市公司东阿阿胶(000423.SZ),着实令“友邦惊诧”。 在屡受挫折后,香港华润终于为大举进军内地医药业博了个头彩。但是,分析师表示,华润打造“医药帝国”之路才刚刚开始。华润内部不断胶着的三股力量日后将为华润董事长陈新华和总经理宁高宁奉上一道什么样的医药盛宴仍不得而知。 打造“新华润” 早在2000年,香港华润就拉开了欲进军内地医药业的序幕。 2001年3月24日,华润集团和东北制药集团签订合作意向书,华润集团拟投入15亿元持有合资公司51%股份。但后来双方在财务方面存在巨大分歧,合作告终。 2002年4月中旬,华润与山东鲁抗接触,由时任山东省计委主任倪永康亲自牵线,商谈华润入主鲁抗事宜,最后也因故夭折。同年,华润还与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华北制药有过亲密接触。 据华润集团一位董事透露,华润先后接触过的企业有10多家,均没有结果。从这些接触的企业来看,大致可看出华润的路数:一要上市公司,在内地排名前十五位;二是专盯化学医药企业,因为这块市场资本规模很容易做大。 据该董事透露,华润原定战略计划是:从2002年始,通过收购一家中型企业,在两年时间内打造成医药业核心队伍,在5年内完成一个大型医药集团基本框架,包括生产基地建设、研发队伍组建及销售网络的健全,在2011年华润拥有100亿元市场份额。 华润集团董事长陈新华制定了一个蓝图:用5年或更多一点时间,使华润资产规模达到1100亿港币,营收达到700亿-800亿,“到2006年会看到一个新华润诞生”。 因此,华润在内地进行急剧资本扩张。2001年扩大主营业务后,华润啤酒现已进入全国三强,零售业进入十强,纺织业进入五强,地产成为全国行业的标杆企业,压缩机进入四强。稳步增长的医药业将是华润一个新的增长点。 选秀会 与进军内地啤酒和地产业不同,华润入内地医药业处处受挫。但是,华润从未放弃。 2002年11月15日,香港华润通过国内医药行业著名的咨询顾问公司北京康斯泰克邀请国内知名医药巨头,在北京华润饭店举行了小型内部研讨会,实际上就是替香港华润“选秀”。 北京康斯泰克咨询公司是国内具有相当知名度的药业咨询顾问公司,网罗了一批医药业专家,与政府官方有着密切关系,像罗氏、诺华、默克、辉瑞等这些跨国医药和华药、武汉人福科技等一些行业知名企业均是该公司客户,拥有丰富资源。该公司替华润集团作了进军医药行业战略规划。 此次受邀参会的包括昆明制药、东盛科技、石家庄药业、北京医药集团、中国生物制品集团等巨头,均是公司头面人物。他们一是冲着与康斯公司交情而来,二是冲着香港华润名头而来。 参与此次会议的香港华润代表是华润集团企业开发部和华润投资开发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石庆瑞和助理总经理、董事路强,他们二人后来成为了主持收购东阿阿胶的主角。 石之前在前国家外经贸部工作。之前,当提出邀请东阿阿胶时,华润方面似乎不以为然,主要考虑东阿阿胶资本盘子太小。但是,此次内部会议,有关方面还是把东阿阿胶董事长刘维志请来了。 当时,本报记者将此次内部会议的主题讲给刘听时,刘也不以为然:“阿胶缺乏的不是钱,而是市场的问题,尤其是海外市场,我们需要与一些跨国巨头合作?他们一有技术和管理经验,二有庞大、健全的全球销售网络,尤其是后者,更是我们迫切需要的。” 会议过后晚宴上,记者与东阿阿胶董事长刘维志同坐一桌,二人也只是简单寒暄一番,当时并未显现出怎么亲热。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春节过后的华润集团内部业务重组上,其时华润集团进军医药行业存在三股势力,呈胶着状态。 庞杂的医药系 据华润集团前述董事透露,这三股势力分别来自华润集团下属不同部门:华润励致(1193.HK)、华润创业(0291.HK)和集团企业开发部。 华润励致是华润发展科技产业的旗舰,主要负责华润集团旗下从事消费类科技产品生产和开发,成为华润集团主力发展的行业领域之一。 2001年打算收购东北制药即为华润励致所为。主要代表人物为何健,后来与国内几大医药巨头谈判基本上是他在奔波。何健是美国临床诊断化学院院士,美籍华人科学家,在美国享有盛名。2001年3月被香港华润集团高薪从美国请来,担任该公司首席生物技术官,全权制定华润医药战略发展,并一度被寄望于担纲组阁未来的华润医药集团。 遗憾的是,何在与国内医药企业频繁接触一年多后,因多种原因,未见成果。 第二股力量来自华润创业。华润创业业务重心是香港及中国内地的分销业务,主要包括零售、饮品、食品加工及分销、纺织、石油及化学品分销。1994年底,中医研究院成立了全资的神龙制药厂,1995年,华创属下华润石化以2000多万元获得40%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主管华创石化的是现任华润集团董事副总乔世波。2001年之前,华神药业经营一直不好,出现亏损。2001年3月8日乔选调内地某省石化区域经理郝玉清担任华神副总,一年时间扭亏为盈,此后虽然华润依然为二股东,因经营有方,郝很快被扶正。 郝提出了收购“四厂一医院”庞大战略计划,从药品到医疗形成立体的华润医药系帝国。但由于他隶属二级企业,其话语权有限。 第三套班子是华润企业开发部,也即华润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两者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华润投资是管理以华润集团名义所投资项目的一级利润中心,所管理项目涉及房地产、酒店、金融保险、电信、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发部是集团负责策略投资领域企业发展研究策划的职能部门,全面研究分析新行业进入策略,进行具体项目可行性论证。为集团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同时着力于非重点产业方向的项目管理工作。 负责医药投资的是该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石庆瑞。石在前国家外经贸部工作期间,为时任外经贸部副部长陈新华秘书,陈调到华润集团担任董事长后,石也随之到华润,负责投资事务。据记者了解,石办事果断,作风强硬,参股云南白药(000538.SZ)和控股东阿阿胶上,都其亲历所为。 内冲外突 2003年春节,华润集团对内部资产和业务进行重组,对上市公司尚处于培育期的业务进行剥离,交给华润投资开发公司,同时被转移的还包括集团非核心业务。 此举,显示集团打算整合医药业务,如此,华润励致的何健、华润创业郝玉清的业务都将并到石庆瑞属下。 但据华润集团一位董事透露,对于这种整合华润内部存在不同意见,何偏重生物技术和化学药品,华神郝玉清则建议在已有的基础上收购类似企业壮大规模,同时提出要抓住机会进入医疗行业。而董事长陈新华亲自点头入主云南白药后,石庆瑞的策略也发生改变,偏向中药领域。因此,三者之间存在分歧。 整合的结局是,属于华润励致的何健被并入了石所在部门,成为投资开发公司董事,而属于华润创业的华神并没有剥离。而何与郝成立了另外一个并购小组“进入医疗行业”。由于医疗行业的规模空间巨大,似乎更适合华润规模扩张的禀性,也在集团内部高层获得好评。 此种局面令投资开发公司感到压力。石庆瑞遂加大并购步伐,将目标瞄向了中药,实际上,中药领域缺的就是钱和市场。富有特色的东阿阿胶自然落入他们的眼中。 “这似乎并不符合华润并购策略”,一知情人士评价华润控股东阿阿胶一事时说,华润策略偏向美国GE,即在每个行业,华润都要做到前三名。 显然,无论云南白药还是东阿阿胶,均离内地医药业前三相差甚远。何况,中药一直无法作为高附加值的药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这严重制约着单纯依靠国内市场的中药很难获得大规模效应。 按华润集团总经理宁高宁的理念,华润的投资策略是,选择的行业一般市场集中度较差,没有一个行业领导者,没有市场标准和产业方向的代表。其理由是,这样的行业存在着巨大的整合机会。华润可以借资本优势打破行业自然整合的节奏,快速成为行业垄断者,谋取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的回报率,并左右行业发展方向。 图: 陈新华眼中的“新华润”何时诞生?photoc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