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栏到餐桌,生猪要过十几道关
9月8日,早晨5点,家住北京大红门的孙越华就开着小货车和他的同伴上路了。37岁的孙越华是“贩猪”专业户,从外地收购活猪运到北京,在屠宰厂宰杀后运到批发市场卖掉,赚取中间的差价。这个营生小孙已经干了五六年,不仅把老婆孩子接到了北京,还找了两个河南老乡做他的帮手,生意显然做得不错。
上午8点,货车到达河北徐水宏达饲养场,小孙花了16550元买了32头猪,然后赶着这些猪到当地动物检疫站进行检疫。检疫合格,小孙顺利地拿到了32头猪的产地检疫证明。有了这个证明,这32头猪就可以跟着小孙“北上”了。
将近中午12点,运猪车在京冀交界的琉璃河路边停下,公路检疫人员开始进行出境检疫。在查验生猪产地检疫证明,并对整车进行消毒后,车被放行进京。
下午1点多,运猪车到达北京丰台区花乡定点屠宰厂。32头猪由屠宰厂工作人员进行活体检疫后,进入“待宰室”等待屠宰。北京市规定,生猪运达屠宰厂后不能马上屠宰,必须经过5小时以上的等待时间。这样做是为了便于发现问题,准确了解猪的健康状况。像病猪、注水猪等有毛病或被人做过“手脚”的猪,在这么长时间里肯定会原形毕露,也有的可能根本就“挺”不过去。
晚上8点,32头猪经受了7个小时“考验”之后,从“待宰室”进入屠宰生产线。在屠宰过程中,动物检疫检验人员将按照国家规定,对猪胴体进行肉质、血液、头蹄、内脏等7道检验。下了线的白条猪身上盖上了紫色的屠宰检疫章,小孙也拿到32张检疫票,每猪一张。这意味着,这些猪已经取得了合法上市交易的“身份”。
午夜11点30分,冷藏车将小孙的32头猪(现在变成了64片白条猪)拉到了北京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市场,两个帮手开始把白条猪挂在铁杠上,等待买主。此时,新发地鲜肉交易大厅门前,来自顺鑫农业、资源亚太食品集团等企业的白条猪也陆续挂上铁杠。
新发地市场鲜肉大厅经理王德全介绍说,马上就到中秋节了,进场的猪比平时要多,每天差不多有六七百头。新发地市场与7家屠宰厂签了协议,只有这7家屠宰的猪可以进场交易。等一会猪到齐了,还要对所有的猪肉进行复检。复检的内容主要是查证(检疫证明)、验章(检疫章和出厂章)、感官检验(含水量、病死肉)等。
当所有冷藏车上的猪肉卸完挂上铁杠,已是9月9日凌晨1点了。1点15分,市场复检员老周和老苗上岗。他俩各拿一把尖刀,照着猪的后臀尖部位挨个捅进去,划开一个个深深的口子,查看猪肉质量。一个多小时后,老周和老苗又把这些划开的口子查看了一遍。复检合格的猪肉又被老周、老苗盖了两个数字章:一个是复检员的代号,一个是货主的代号。
王经理解释说,猪后臀尖这个部位肉最厚,肉注没注水,把这个地方划开一看就能判断出来。如果是注水肉,过一会刀口部位就会渗出水来,一小时后再次检查时就会很明显。另外,猪肉是否长了“痘”也能从这个部位被发现。至于盖的两个章,是为了便于出现问题追究责任。
2点50分,孙越华的64片猪肉全部成交,每斤4.45元,买主是新发地市场鲜肉大厅71号摊位的摊主石金杰。市场工作人员将小孙手中的32张检疫证收上来,又开出32张复检证,复检证底联和检疫证一起由市场存档,上联交给了石金杰。小石凭着这粉色的复检合格证,就可以在摊位上销售这些猪肉了。此时,市场里的猪肉批发交易也开始进入高潮。
“场厂挂钩”、“场地挂钩”,从源头把住质量
在新发地市场,最大宗的交易是蔬菜,每天批发销售量超过400万公斤。凌晨3点,就在猪肉批发交易接近尾声的时候,西南角的蔬菜批发交易正进行得热火朝天:来自山东、河北、海南等地的大型运菜车早已停得满满当当,白菜、土豆、茄子等蔬菜不断被卸下,被一辆辆买主的小货车拉走。
北京丰台区工商分局市场科的刘冰介绍说,像猪肉一样,蔬菜在北京上市交易同样也有多道环节把关。在进货渠道上,只有符合质量标准的蔬菜才能进场交易。蔬菜进入批发市场后,在由质检人员进行抽检的同时,工商部门的流动检测车也会进行检测。现在新发地市场销售的蔬菜,来自全国217个蔬菜基地,全部是经过农业部门认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为详细了解蔬菜基地的生产情况,9月9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与新发地市场“挂钩”的蔬菜供应点——河北省青县曹寺镇无公害蔬菜基地。在张广王村的一个蔬菜大棚里,水灵灵的黄瓜秧已经爬了两尺多高,嫩绿的瓜叶上看不到虫子,也闻不到农药的气味。菜农代云强说:“7、8两个月全村的大棚都没种菜,全用塑料膜把棚子密封起来,利用夏天的高温对大棚进行消毒杀虫,效果不错。现在棚里不用药,也没什么虫子。”代云强说,镇上对蔬菜用农药查得很严,要求每五户菜农结成一个信誉小组,互相监督。如果有一家用了禁止使用的剧毒农药,那么这五户要共担责任,大家的蔬菜销路都要受影响。镇党委书记陈瑞龙说,蔬菜是曹寺镇的支柱产业,种植品种80%以上是黄瓜,其中近一半销往北京新发地市场。全镇建立了一个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和五个检测点,对种植的蔬菜实行产中抽检,采前检测。经检测,曹寺镇蔬菜的安全卫生指标完全达到国家和行业要求,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
从去年4月份开始,北京1200多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都像新发地一样,对猪肉和蔬菜实行了“场厂挂钩”和“场地挂钩”。无论是猪肉还是蔬菜,一旦发现问题,工商部门可以通过消费、经营、生产环节追溯找到“肇事者”。
从“肉菜放心”到“食品放心”,核心是市场准入
新发地批发市场的猪肉交易过程,只是北京市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对猪肉、蔬菜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的一个缩影。市场准入制度就是在进入市场、市场交易和退出市场三个环节进行流通领域全过程监控,确保符合质量标准的食品进入市场,不合格食品和违法经营者退出市场。目前,北京的市场准入已从猪肉、蔬菜扩大到粮食、食用油、桶装水等十二大类食品。
实行市场准入一年多来,北京食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据有关部门检测,北京市场上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已从2001年的38%降到了4%左右,瘦肉精检出率也从28%降到了2%以下,目前已连续6个月瘦肉精检出率为零。但是,也应该看到,实行市场准入只是在流通主渠道筑起了食品安全通道,并不能把所有的假冒伪劣食品挡住。在北京一些城郊接合部,仍然有私屠滥宰窝点存在;一些未经检验检疫的猪肉、蔬菜,绕过正规市场直接卖给小餐馆、建筑工地,或在自发形成的“早市”上出售。这些都是食品安全的死角,还有待于市场监管部门加大整治力度。
实行市场准入,会不会把外地合格的产品拦在北京市场门外,形成变相的地方保护?对此,北京市工商局局长张志宽认为,北京是一个常住人口达1300万、流动人口超过300万的特大消费城市,每天上市的生猪约1万头,蔬菜超过1000万公斤。其中,有五成生猪和七成蔬菜来自外埠。这么大的市场消费量,单靠北京的生产企业是支撑不了的,北京不可能把市场封闭起来。还有,北京的食品市场准入标准是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不存在北京为保护本地企业而自立标准。因此,无论是在京或外埠企业,产品只要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经过必要的审核,与市场签订协议后都可以在北京市场出售。作者:李丽辉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发布日期:2003-9-22星 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