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今夏酷暑,这两天已有秋风习习凉快感。昨天傍晚,记者乘上快艇在阳澄湖上“深入”采访,从岸边到湖中船上饭店足有10分钟水路,巴城镇东阳澄湖村的大闸蟹尚嫌稚嫩,吃出的蟹黄解人馋,还品出了个中的些许苦涩:蟹好吃但难养,茫茫16万亩水面上,写下了蟹农收成的喜悦,更记录着蟹农的艰辛。
驱车赶到昆山市巴城镇阳澄湖的蟹市场码头,一字排开的渔船可能不再起碇,而且已
经成为恭候客人登临的水上“客厅”。我们挑一个看上去老实巴交又勤快干练的船主,上了136号船。上大船下小船,我们坐上旁边的一艘快艇,询问方知,这号码是有来头的,由镇政府统一编号命名。我们问身高只有1米60的姚建林,他说自己今年39岁,高中毕业后就跟随父母在阳澄湖上养蟹了。他还说,没办法,养蟹是很辛苦的,风吹日晒,人要见老几岁。到湖中停泊的一艘大船上,10分钟水路激溅起的阵阵浪花,还濡湿了客人的衣裤。登上100吨船装修而成的水上饭店,得知主人投资10多万元,加上一艘快艇4.2万元。姚建林同时承包着300多亩水田,一部分是未围网的白水面,有两只蟹池,每年投下去10多万只扣子蟹,但捕捞率只有一半。姚建林介绍说,巴城镇2万多人口,却占到阳澄湖上的6万亩水田面积,东湖水位比较浅,产蟹最多,而西湖、中湖养鱼多。现在,他们这里的蟹农养的大闸蟹尚未起捞,大概还有十天半月等蟹肥了再卖出去。
阳澄湖边的蟹农辛苦但也活得滋润,姚建林和妻子张菊英这对纯朴勤劳的夫妻,一年收入四五万元,他们有个在昆山上重点中学的女儿,当记者问她将来会不会回来继承父母的业绩,他们回答肯定不会,即使回来也至少是做他们不敢做的蟹生意。
本报记者 朱全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