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落实《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二十一世纪被称为“蓝色世纪”。海洋由于在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日益显现的重要地位而发展成世界各国角逐的必争之地。在中国加入全球化竞争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海洋以其巨大的资源贮备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广阔空间彰显重要。
最近,国务院发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
应“蓝色世纪”的发展需求而制定的我国第一个指导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实施海洋开发战略的重大举措。《规划纲要》确定了我国近十年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明确了海洋经济发展的区域布局,必将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就《规划纲要》对指导北海区海洋事业发展的情况,记者采访了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局长王志远。
王局长告诉记者:作为北海区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北海分局将以《规划纲要》的出台为契机,认真研究北海区海洋经济的区域特点与优势,充分发挥管理、监督、指导、协调职能,为北海区海洋事业的发展和海洋经济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保好驾、护好航。通过认真学习《规划纲要》,北海分局结合以往的实践,产生了诸多思考。
一、加强立法、统一执法是规范海洋管理的根本
我国是世界上开发利用海洋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对其实施行政管理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海洋管理从体制和法律上与世界海洋国家的沟通始于清朝,而真正的海洋管理体制的形成、发展和确立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从上世纪50年代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海洋管理采取的是专业性的政企合一形式,对传统海洋产业实施分散的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基本上是根据海洋资源的自然属性及其开发产业,按行业部门管理。这种形式事实上形成了海军、国家海洋局、交通部水上安全监督局、农业部渔业局、公安部、海洋石油、环保、盐业、旅游等部门职能向海洋的延伸。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及参与海洋事务的部门也越来越多。
这种长期的分散管理模式,导致了海洋管理的职能交叉、机构重叠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出现了政企不分、管理混乱、资源浪费的严重局面。海洋管理的种种弊端的日益突出,严重阻挠了我国海洋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态?温家宝总理曾经明确指示:“国家海洋局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规划、立法和管理上”。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将以温家宝总理的指示为指导,认真落实《规划纲要》,对目前现行的海洋管理体制进行大胆改革,进一步加强适应于北海区域海洋发展的立法和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优化海洋管理机构设置,实现对国家海洋权益、资源、环境等的统一协调和综合管理,大力推进海洋执法队伍的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提高执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统一担负起国家海洋管理职能,努力消除因多部门管理带来的种种阻碍国家海洋事业顺利发展的不利因素,保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更好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事实上,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近年来始终紧紧围绕海洋行政管理这一主体工作,坚定不移地履行国家赋予的海洋管理职能,在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执法监察等领域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使海域使用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海域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宣传,提高了各级政府、用海单位和个人的依法用海意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通过加强《海域法》的配套制度建设,使法规制度逐步完善;通过强化海域使用管理基础工作,完成了北海区海洋功能区划,建立了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海域使用权证书的统一管理;通过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区建设使北海区11个示范区海域使用登记率达100%,发证率达95%以上;通过抓实海域勘界工作,完成了辽冀线、津冀南线海域勘界,同时各省市县际线勘界工作也大有进展;通过加大对国管海域使用审批项目的监督检查,严格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案件,使海域使用三乡制度得到较好落实,海域国家所有权和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目前,北海区已累计发放海域使用权证书9336本,确权海域使用面积617.2万亩,收取海域使用金1.97亿元。
二是加大了海洋环境的保护管理执法力度。认真抓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贯彻落实和监督实施,强化对新建和扩建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过程的监督管理,开展了海洋建设项目的回顾评价;严格履行海洋工程环保设施“三同时”检查;加强了对溢油应急计划和海上作业平台使用的钻井液和化学消油剂的管理和审批;重点加强了对北海区海洋倾废活动的监督管理及其监测工作,使其规范化、制度化。4年来,北海分局已办理倾倒许可证484个,批准倾倒疏浚物12138.8万立方米。加强了对北海区海洋环境监测的管理执法,协调临海省市圆满完成了渤海专项、海洋大气、海洋放射性、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及河口区环境质量的监测、海洋生态调查、陆源排污监测、海水养殖区监测、海洋自然保护区监测、海水浴场监测等工作,组建了北海区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和赤潮信息传递网,实现了北海区沿海省市海洋管理部门的信息资料共享。
三是加强海上维权执法,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先后多次圆满完成了对外籍船侵入领海的维权执法任务。
四是完善执法监察协同机制,提高了执法监察工作的显示度。北海分局围绕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工作,坚持日常巡查和重点监察相结合,不断完善海区执法监察协同机制,统一实施联合执法行动,形成了覆盖管辖海域强有力的执法监察和监视网络。中国海监北海总队自1999年8月组建以来,已开展执法监察2916次,组织车辆巡视15万余公里,船舶巡视117航次,飞机航空巡视175架次,发现并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229起。执法队伍在先后组织的北海区海砂开采、海域使用管理、海洋倾废、海底电缆管道铺设、休渔区等项目的联合执法以及涉外科研调查联合执法检查、“海盾2003”专项执法行动和组织实施CB6A井倒伏溢油、绥中36-1油田F31井油气泄漏及河北黄骅海域石油污染等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监视与调查取证等过程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渤海的整治是落实《规划纲要》在北海区顺利实施的保障
《规划纲要》将全国海域划分为11个经济区,针对不同区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研究管理和开发利用,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效能并同时进行行之有效的保护十分必要。北海区共划分为5个区域,除按各区进行规划发展外,渤海作为我国唯一的内海有其独特的区位特点,除其自然环境有相对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外,渤海向内陆辐射的省份已形成了其独特的经济圈,其快速提高的经济实力和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已成为继广深、上海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引擎。在国家相继出台“渔业法”、“海洋环保法”、“海域法”等法后,尚缺少针对重要海域的立法和管理。而渤海恰恰急需这样的管理,对渤海进行综合整治是《规划纲要》在北海区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渤海的主要问题是污染十分严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赤潮灾害频发;渔业资源趋于枯竭,生物多样性锐减;养殖病害蔓延,资源再生能力下降;海岸破坏严重,海域功能大大降低;溢油、违章倾废等事件频繁发生;资源开发和环境利用长期处于无序、无度状态。渤海正在趋于“荒漠化”,某些局部海域已成“死海”。
渤海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有关领导曾多次指示要做好渤海治理方面的规划和计划;国家海洋局制定的《渤海综合整治规划》成为国家制定的“十五”计划的基础依据之一;国家环保总局编制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突出了控制和治理渤海沿海陆域和流域污染;“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也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近岸海域水质保护,研究预防、控制和治理赤潮,抓好渤海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并制定了“加大海洋资源调查、开发、保护和管理力度,加强海洋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发展海洋产业,加强海域利用和管理”等一系列任务。由此可见,渤海整治已被列为国家的战略任务之一。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将大力推动渤海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加强对胶州湾、大连湾等重要海域的管理力度,全面促进《规划纲要》在北海区的顺利实施。
三、以高水平的海洋科技推动海洋事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海洋资源的保护与有序开发利用过程中,科学技术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洋的流动性、泛全球化、容量巨大等特性,决定了海洋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比陆地需要更高新的科学技术水平。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是海洋开发利用的特点。目前,我们也已将许多高新技术应用于海洋运输、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海水养殖、海洋矿产开采等诸方面,并在基础海洋研究、基础海洋调查、大洋与极地调查研究以及军事调查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基础研究调查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但与国外许多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比较,我们的海洋科研设备装备、基础科研经费投入等还远远不够,并与海洋对我国GDP的贡献及不相称;我们海洋科研体系建设也尚待进一步规划、建设与发展。总体而言,海洋科研经费投入少、科研水平不高,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滞后等已经成为制约海洋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本着“取之于海,用之于海”的原则,北海分局加大对海洋科技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在海洋科研调查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等方面成果显著。
一是组织实施并圆满完成国家重点科研调查任务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划界谈判和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北海分局圆满组织完成了DY95-8、DY95-10、DY105-11航次的大洋考察任务,并正在执行DY105-12、14航次任务。通过这一系列的科考工作,不仅获取了大量宝贵的调查资料,还为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圈定了7.5万平方公里的优先开采区,为富钴结壳资源前期调查开了好头。另外,这个局还圆满完成了14航次“126”专项调查任务和15航次“703”专项调查任务,实施海上作业575天多波束测线248955公里。
二是不断加强海上公益服务系统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几年来,这个局共投入2000多万元巨资用于北海区三省一市共建海洋预报台;分别与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东营市、寿光市、滨州市、日照市共建了海洋环境监测站并纳入国家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完成了海洋资料浮标的技术改造工作,其技术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完成了对北海监测中心仪器设备的改造任务;完成了北海区5个监测中心站的计量认证;完成了对北海计量中心的技术改造任务,进一步拓展了该中心的业务能力和范围。通过这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改造,提高了服务地方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的水平,为北海区海洋综合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其服务水平和质量在赤潮的监测预测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这个局会同北海区三省一市和两个计划单列市的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建立了赤潮志愿监视网络,开展了6个赤潮监控区的监测预报工作,即使发布赤潮监测信息,启动应急响应体系,实现了赤潮监测工作的业务目标化,对赤潮的预报准确率提高到58%,防灾减灾效果明显。如前不久,该局在驻地近海发现到赤潮预报后,通过飞机快速确认、出船进行现场勘查并通过卫星进行跟踪监测,并及时将海陆空共同检测的结果与地方政府沟通,第一时间内协调采取果断措施,使409平方公里的大面积赤潮得到有效控制,得到了地方的好评。
三是加大对海洋科技工作的支持和投入,成立了专项办公室,4年共获得国家和国家局支持的科研课题14项,分局立项课题40余项。其中一项获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一项获得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两人获得青年科技奖。除此之外这个局还承担完成了国家“九五”、“863”赤潮航空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研究课题,牵头承担了3项“十五”、“863”课题、参与了5项,完成了海洋一号卫星污染与环境监测服务示范系统项目的研究和渤、黄海区域海洋管理研究课题,渤海综合整治“十五”能力建设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通过一系列的科技工作为北海分局改善了装备、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使他们的科研队伍日益壮大,科研实力日益显现。
四、以“准确的指导、有力的协调、到位的监督、具体的服务”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到2005年,全国海洋产业增加值将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左右,2010年达到5%以上,海洋产业将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是《规划纲要》确定的海洋经济发展目标。
从近几年全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一目标是切合实际的。2002年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为8500亿元,增加值超过3900亿元,与2001年同比增长约18%,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
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同志在谈到《规划纲要》的贯彻时指出,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持续快速地发展海洋产业。在此之前,国务院颁布了由国家海洋局组织制定的《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为科学合理地调整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和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作为我国北海区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将努力担负起该区海洋事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长期以来,我国北海区形成了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两个半岛经济圈以及辽河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涵盖了《规划纲要》中确定的辽东半岛、渤海西部、渤海西南部和山东半岛等5个海洋经济区,几乎占全国11个海洋综合经济区的“半壁江山”,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北海区海洋经济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全国。
北海区发展海洋经济优势明显,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优势、区域位置优势和海洋科研实力优势。自然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渔业资源丰富,海洋生物种类多样油气储量可观;区域位置优势主要表现为深水港口资源优良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另外北海区的海洋科研实力雄厚集中了众多的国家级一流科研院所和学校,是资源密集、科技密集的优势区域。而更突出的是,这个海区有着其它海区无可比拟的规模优势。
优化北海区海洋经济的产业结构,突出规模优势,确保可持续发展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要强化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港口资源、旅游资源和渔业资源优势,发挥辽河三角洲的滩涂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环渤海区域的油气资源潜力,保持优势,扭转劣势,在形成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架构的同时,大力整合北海区的海洋管理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区域位置优势和海洋科研实力优势,优化各类海洋资源,建立以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以传统优势产业为龙头的海洋经济产业链,在保证海洋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同时,坚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北海分局作为国家海洋局派驻地方的行政管理机构,在依法对黄、渤海海域实施海洋行政管理,努力完成国家下达的维护海洋权益、保障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保护海洋环境、预防及减少海洋灾害等任务。事实上,多年来北海分局在这个海区的规模优势整合的协调发展中,始终站在国家和海洋事业发展的高度,认真履行指导、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责,成立了北海区海洋工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建立了北海区海洋工作信息交流通报制度,加强了与该区省市海洋管理部门的交流与协调,从管理服务上打破行政区划传统上对该海区造成的条块分割,统一目标、统一规划、统一行动,克服了过去地区各自为战的弊端,形成了国家与地方协调一致、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海区工作协调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会议,探讨交流海洋管理工作,尽可能的在机构框架内协调一致,推进了联合监察、执法行动,强化了海洋环境监测和赤潮预测预警,并在指导海域勘界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准确的指导、有力的协调、到位的监督、具体的服务不断强化海洋行政管理,致力于保护海洋环境、保障海域使用的“有序、有度、有偿”,为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近几年,北海分局通过开展陆源排污控制、加强海洋倾废管理等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北海区海洋的生态环境。2001年,北海区三省一市的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21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8%。综合分析表明,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当可观,对保持海洋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可持续利用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五、抓队伍强管理为海洋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面对新形势,近年来北海分局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加强队伍建设,为严格履行海洋行政管理职责,服务我国海洋事业、振兴海洋经济,在人、财、物等方面全面积聚实力,夯实基础。他们从1999年开始在内部逐步实施了严格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模式,先后建立完善各类规章制度30多个,从机关干部的行为规范到各部门的职能工作都做了详尽的规定,使分局的各项工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局干部廉正、勤政,全局上下政通民和、争先创优蔚然成风。4年中,大洋一号船、中国海监18船先后3次被国家海洋局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日照海洋环境监测站、北海航空支队信息技术科被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海洋局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信用建设示范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另有一人被选为国家机关党工委代表大会代表、一人被评为国家海洋局优秀党务工作者,5人被评为国家海洋局优秀共产党员、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各项业务工作和物质文明建设大踏步前进。摆正了在发展海洋事业和地方经济中的位置;理顺了与周遍地方的关系,积极支持地方的海洋经济发展;强化了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并运行了按驱谴内管理体系,确保了船舶、飞机巡视执法工作的安全稳定,4年来在415航次的402005.7海里的航程中和462架次近1500分钟的飞行中未出现一起安全事故。另外,分局所属国有资产得到有效盘活,横向创收4年中以20%的速度递增,累计超过8500多万元,为分局各项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4年来这个局自投资金3000多万元用以改善装备能力,并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增强了凝聚力。
同时,分局积极实施人才战略,抓好队伍建设,努力为海洋工作的大力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通过不断探索适应海洋事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逐步建立起了分局人才库,4年引进研究生以上人才45人,录用本专科生130人,培养本专科毕业生62人,培养了2300余名海监执法人员,壮大了分局的管理和科技队伍。
查看图片请点击页面上方“附图” 作 者:修国华 柳凤林作者单位:经济参考报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发布日期:2003-9-22星 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