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VO展露中国雄心 亚洲总部已迁至北京,多款卡车年底国内下线
9月8日,戴-克与北汽签订协议,为奔驰从轿车到卡车的“中国制造”之路打开了大门。也正是在此期间,奔驰的一个重要对手VOLVO卡车公司邀请了中国部分媒体的记者前往其在瑞典的总部参观考察。当然,这仅仅是时间上的一个巧合。
记者有幸成为参观团的一员,在VOLVO卡车的“心脏”游历了一番,而在主人的盛情背后,分明能感受到VOLVO卡车对中国市场的勃勃雄心。
客户需求至上
在哥德堡,记者参观了VOLVO卡车工厂,这里实际上是它的总装车间;在舍伍德则参观了它的发动机厂与铸造车间;在于默奥参观的是它的驾驶室制造厂。在每一处,我们都可以感受到VOLVO的核心理念——质量、安全、环保。现代化的生产线与很多特殊的先进工艺对于外行的我并不是很能留下深印象,反而是它显得不那么“生产线式”的地方让我很感兴趣,因为它和我所知的轿车的生产线很是不同,并不像拧开水龙头就流出水来那样几分钟就在终端输出一辆车来。主人在很多场合都在强调,这里的VOLVO卡车几乎每一辆都是不同的,发动机会不同,驾驶室从外观颜色到内里装饰也会有不同。原来他们的卡车都不是大批量“克隆式”生产的,而是依照订单针对每个客户的需求来生产装配。VOLVO大中国区市场部的吕一耽介绍说,VOLVO卡车现在在其理念中还加入了一项“舒适”,并且提出一个口号是“Service is King”(服务至上),为每个客户度身订造恐怕就是这种理念的最重要的贯彻吧。
而对于“舒适”的感觉,还有什么比亲身去试试更能体验得到的呢。对于只有小车驾照也只开过小车的我来说,能够试驾载重可超过60吨的庞然大物实在是一次难得的经历。记者这次试驾的是VOLVO最新型也是最大型的FH16重卡。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无法掌握驾驶室里的所有尖端设备,但最直观的,它的远胜于普通轿车的舒适感及比一般小车更自如的操控性真让我在心里对“卡车”这个词有了完全不同的概念。惟一遗憾的是,由于场地条件所限,我们没能真正感受FH16的16升发动机的澎湃动力。
与重汽合作进展良好
作为来自中国的记者,我们当然最关心的还是VOLVO卡车的中国市场战略。VOLVO今年明显将中国作为它的一个战略要地来经营。吕一耽介绍,其亚洲总部今年已迁到北京,并已在上海浦东建立了亚洲最大的配件库,已有9个售后服务中心(目标在2005年达到28个),现在在内地的雇员已达84人,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项,今年早些时候VOLVO与济南重汽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在国内生产FM9、FM12、FH12等型号的卡车,今年12月将会有第一辆卡车下线……
VOLVO卡车公司总裁Jorma Halonen专门会见了中国记者,谈及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的前景。虽然Halonen先生出言较为谨慎低调,但依然透露出对中国市场的期待与信心。在被问及VOLVO卡车与国产卡车相比会不会因价格较高而处于劣势时,他表示完全不担心这个问题。他认为大家的市场定位、客户目标都有所不同,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他认为,现在重型卡车的安全性及运输效率已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价格反而不太主要,由于中国的公路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高质量的道路给高质量的卡车带来广阔的空间。显然他认为中国的卡车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量已在上升,中国市场足够大,也有足够的发展潜力。说到其竞争对手奔驰在中国的投入,Halonen先生则以一般不评议对手予以回避,但他还是说,VOLVO与奔驰一直存在着全方位的竞争。言下之意两家在中国的较量还会继续。谈到有关与济南重汽的合作前景,他表示现在的进展良好,早期可能还是先以进口配件组装生产为主,他说,VOLVO在巴西的合资厂经过了27年才达到60%的国产化率,他希望在国内近期目标是达到20%-30%的国产化率,长远是希望在中国的合资厂不仅是供应国内,更能出口VOLVO卡车。
我们相信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这是Halonen先生多次强调的一点,这肯定也是VOLVO卡车进军中国市场的信心之源。
本报记者 庄慎之图:
VOLVO的FH12年底将在济南下线。 资料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