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寨沟出发,由岷江的源头顺流而下一直到成都的都江堰,一路上可以看到多处热火朝天建设水电站的场面。这样的情景在四川乃至大西南已经成为热潮,甚至那些人迹罕至的大江小河、从上游到下游,都可以看到大兴土木,开发水电的在建工程。这就是近年来一场被称为“跑马圈河”运动的西部水电开发权争夺战,而且这场战争愈演愈烈,资本纷纷在这些江河上面拦起大坝,畅想着三五年之后,四川的水电不但可以照亮全川,还可以照亮大海边上的城市。
然而,从金沙江到怒江到大渡河,当人们在大刀阔斧地利用西部水资源的能源价值时,却忽视了其生态价值和综合环境价值。目前西部的许多的在建项目和规划项目基本上都是全流域无节制地进行梯级、超负荷开发。这对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水库蓄水淹没原始森林;涵洞引水使河床干涸;大规模工程建设破坏地表植被;新建城镇和道路系统分割与侵占野生动物栖息地,原始生态系统改变,威胁多种生物的生存,甚至可能加剧物种灭绝。
随着使用期的增长,许多水电工程的经济效益明显减弱,而功能矛盾却日益突出。如小浪底水库在2000年枯水期,付出了日损失发电效益90万元的代价,2001年为满足下游用水、冲淤平衡、水质达标、维持水生生物生态系统等需要,6台机组全部停产。
因此,必须按照“大水利”的思路制定西部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彻底改变“技术经济最优”的工程目标。否则,西部水电大开发将演变成西部生态大危机。
今年,四川的水电开发空前受到各方资本的青睐,不仅包括五大电力集团入川跑马圈河,外资、民营资本都开始把声势浩大的“圈河”运动从中西部的大江大河延伸到更多的中小河流(见本报7月14日第1514期《电网分离刺激水电开发,千亿资本入川争夺最后一公里》报道)。
但是“圈河”的利益分割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地方经济色彩,而非市场行为。“跑马圈河”可能会给未来四川水电支柱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盲动性。以往过多的水电开发已经造成了一定的生态破坏,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投资大型水电项目仍愈演愈烈,对于脆弱的西部生态系统来说,其后果值得重视。
四川的几大河流特别是长江的上游支流,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本来就很有限,现在一下子就大规模地开建了许多工程,其对生态的破坏几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开发大渡河流域的某电力集团提出的发展目标是“装机一千五、流域统调度,沿江一条路、两岸共致富”,而有关专家对“沿江一条路”就充满了忧虑:光是基础建设工程就要大量破坏原本就生存艰难的植被,而且随着人员的大量涌入,工业化加剧,大渡河两岸的生态将要遭受无法想象的破坏。
近期,四川水电建设就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调,并受到各方的强烈关注。其一就是都江堰有关部门决定在都江堰距鱼嘴1310米处的位置修建杨柳湖水库,其理由是上游紫坪铺水电站在枯水期如果没有杨柳湖削峰补谷的作用,紫坪铺水利工程每年将亏损5000万元。
但此规划一出就激起各方的强烈反对,专家们认为大坝一旦建成,将严重破坏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周围的景观,水坝下泄的强劲水流极有可能损害都江堰的鱼嘴、飞沙堰等主体工程。目前此事依然在争论和考证之中。
其二就是央视曝光了为开发贡嘎山南坡仁宗海和巴王海的水资源,违规修建梯级开发电站的事件。其整个电站从头到尾40公里,总装机量是74万千瓦。但是仁宗海水电站恰恰建在了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离贡嘎山主峰不到三十公里,是严重违反国家有关法规条例的。不仅如此,这个建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里的所谓的四川省政府重点工程项目,从立项到施工,作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四川省环保局和建设厅,竟然一无所知。
四川是个缺电大省,也是千河之省,大力进行水电开发无可厚非。但如此大规模的“跑马圈河”运动,不考虑生态承受能力的做法却让水电开发的前景蒙上了一层不该有的阴影。与此同时,现在进行的大规模水电基站建设,使得五年以后用电市场的竞争充满了极大的变数。有专家指出,随着三峡水电的输出,以及大量季节性水电的全面供应,用电市场必然会出现区域性和间歇性的电力过剩与恶性竞争问题。不仅如此,据记者了解,四川省政府将加速开发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这“三江”蕴藏的丰富水能资源,建成中国最大水电基地。仅金沙江重点开发下游河段内的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乌东德四级电站,总装机容量达3670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电站。而且,依靠电网建设来引导电源建设,对资产负债率偏高的四川省电力公司而言,电网建设的资金负担将会更加沉重了。
针对四川水电开发的“跑马圈河”现状,四川省计委有关人士提出了要“区域平衡、业主平衡、水火平衡、资源平衡”的观点,其目的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对四川水电开发的宏观调控职能。但是,在大力进行水电开发的同时,政府是否更应该把保护环境、避免因为开发水电而带来的新一轮生态危机放在重要的议程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