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在我国政府最早发展轿车工业的时候,“三大”的目标都是要建成30万辆以上的规模,但在和几家国外公司的接触中,人家都不相信国内轿车市场能做得那么大。其实上海大众最初定下的目标也是30万辆,但后来德国大众董事会内部出现了反对意见,认为当时中国的市场短期内不可能有那么大,当时德国大众董事长还给中国政府有关领导人写了一封信,表明了德国大众对中国轿车市场的判断。此后,在有关人员的协调之下,上海大众的起步规模就降到了3万辆,后来逐渐增加到5万辆、10万辆、20万辆、30万辆,直至现在的45万辆。
广州本田成立之初,我曾经拜访过其日方总经理门协轰二先生,当时门协先生就表示,对于本田的合资企业来说,上生产能力是最容易的,因为本田是在全球组织资源,很容易上产量,但问题是中国还没有这么大的需求市场。我当时曾经问过门协先生,广本的这种模式有没有规模经济效益,门协当时表示,本田在全球有不少工厂,有规模较大的,也有规模较小的,但基本上都是赢利的,这就是说,小有小的优势,不一定有了规模才会赢利。对于本田来说,更慎重的可能还是对待售后服务。因为对于一个新的企业来说,如果发展速度太快了,在售后服务方面出问题的几率就更大。
与广州本田相反,神龙、一汽大众都是“高起点、规模化、专业化”的模式,神龙的投资多达130多亿元,一汽大众的投资也有几十个亿,产量规划都是15万辆,其中神龙的总体规划还是30万辆整车、40万台发动机,只不过是分两期实施而已。但中国轿车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大,很多因素都无法确定。尽管一汽大众、神龙的投资都很大,但当时中国的市场需求却远没有那么大,神龙搞了十多年,现在产量都没有达到10万辆,而一汽大众的捷达也是受困了好几年。
就国内轿车企业发展的模式来看,广本的滚动发展模式是一种很有竞争力的模式,这种模式利用赚来的钱进行投资,贷款负担会很小,而且建设的步骤也是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因而投资回报快。但至于是“高起点、规模化”的模式好还是广本的“分期建设、滚动发展”的模式好?我认为就现在的市场情况看,还不能简单地得出结论。从去年和今年新搞的几个项目来看,日产、丰田都是准备在中国大干一场都是高起点、规模化的项目,而且就上海通用的情况看,它也是典型的高起点、规模化的项目,但由于其产品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因而上海通用就没有走神龙那样的“弯路”。就我的观点来看,轿车企业到底是采取哪种模式,还得依据当时的市场情况来看,有了市场,那就大干,而且还得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要预测到市场的增长空间。作为一种规模性的产业,并不是说汽车企业大就不好,而是规划要根据市场的情况来定,而且建设的速度要快,神龙为什么饱受拖累,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在于拖的时间太长了,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企业、产品却没有抓住机会,好的产品也失去了时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高级研究员贾新光
本报记者 朱中奇 整理
图:
贾新光认为汽车企业不一定规模大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