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文波
9月11日,中华民族的传统中秋佳节,山东省济南市在刚刚复涌的著名风景名胜趵突泉边举行了大型赏月晚会。望着三个泉眼“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的胜景,有关人士说,沉寂了548天的趵突泉能够在9月6日复涌,全凭了济南艰苦的节水保泉工作。
“济南泉水数量之多,历史之悠久,水质之上乘,在中国城市中可谓罕见,故被世人冠之为‘泉城’。”在济南,一位普通市民带着几分自豪告诉记者。
据介绍,在济南市辖区范围内共有泉水733处之多。仅在古城区2.6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就有泉水136处。其中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自古闻名,被誉为济南市“四大名泉”。城区内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大明湖也成为了济南的著名风景旅游区,与趵突泉、千佛山并称济南三名胜。
济南市旅游局局长王建国对记者说:“泉景旅游是我们济南特色旅游的亮点,也是我们旅游产业的支柱。”
但遗憾的是,1976年起,济南几乎每年都连续出现泉水断流,且断流间隔时间逐渐增大,短则两个月,长达两年半。
“泉群的断流不仅使‘泉城’失彩,名不符实,而且水荒的威胁日趋逼近,给济南市民生活及生产带来极大困难,使旅游业蒙受巨大损失,影响外商前来投资的积极性。”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李世欣无不担心地对记者说。
李世欣认为,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需水量大增,对地下水过量开采,致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是市区主要泉群出现间歇性干涸断流、间歇断流时间不断增大的主要原因。
据济南市趵突泉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趵突泉复涌的第二天,虽然天气阴雨,但购票入园人数仍较平常翻了一番,达到3万多人。对此,有专家却认为,这次复涌可能会比上次更短暂,济南名泉真正实现常年复涌还需做大量工作。
“其实从1981年开始,为了恢复泉水喷涌,济南市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济南市副市长王天义说:“保泉之路曲曲折折走了20多年。”
他说:“泉是济南的灵魂,泉是济南价值的体现。依法护泉、修复古泉、封井保泉、引黄济泉、人工降雨润泉是我们尽可能延长泉水复涌时间的五大措施。”王天义说,济南市的财政收入并不宽裕,但从1999年至今,共投资20多亿元建设鹊山、玉清湖两大水库,总库容量近亿立方米。
2001年6月,全国第一个名泉保护地方性法规《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法》出台,随后成立了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2002年7月成立“封井保泉”领导小组,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全市二环路以内的老城区封闭自备水井近200眼,地下水日开采量减少30万立方米。
王天义还告诉记者:“今后要在城区实现两条供水系统,其中一条将向市民提供可直接饮用的优质泉水。
待泉水恢复常年喷涌后,我们将适时申报济南泉水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王天义说。看来,济南市政府以泉水促旅游的决心是坚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