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源证券增发如虎 再融资负面效应显现股价大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22日 03:49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戴铁舫 近几日宏源证券成为市场焦点,自其发布增发不超过1.2亿股A股募集6.09亿元资金净额的公告后,出现了一个跌停、一个跳空大阴线,而如果从最近13个交易日算起,该股最大跌幅26.21%。那么,作为一只股价身处历史底部区域、绝对价格也较低的品种,宏源证券的再融资为何带来这么大的负面效应呢?
公司再融资的合规性受到置疑。按去年7月份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有关条件的通知》的规定(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宏源证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6.19%、7.40%、12.66%,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39%,都远低于“通知”要求,尤其是去年券商效益普遍不佳以及当前亏损加剧的环境下,公司的业绩难有保障,今年中期的净资产收益率只有0.90%,每股收益0.011元。因此,公司的增发举措虽是特例,但也有悖于市场公平。 计划募集资金投向实质上是相当于设立了一个“权益型”基金,对普通投资者有瞒天过海之嫌。此次募资总额中,约92%的部分(5.59亿元)用于补充公司的营运资金,只有极小部分(0.5亿元)用于公司信息系统建设。按公司对营运资金的解释公告,这5.59亿元募集资金中的相当一部分将“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用于证券自营买卖”。这就是说,与“契约型”投资基金相对应,宏源证券已不自觉地设立了一个“权益型”基金,并且是在中国股权分割的现实下建立的,相关投资人在未享受真正意义上权益型基金的“权益”之前,已连投资本金都失去了一大半(发行价大大高出每股净资产)。这样,无论从哪种角度讲,同样数量的钱投入到当前市场中的任何一只证券投资基金里都将是更明智的选择。 也许有投资者疑惑,中信证券在今年早期发行上市不也是将部分募集资金补充营运资金(包括炒股)了吗?其实,在中信证券将绝大部分募集资金用于收购其他资产的掩饰下,市场并没对这种以权益融资来炒股的做法引起足够的注意,只不过此次宏源证券太过明显才引起了投资者的反思。因此,即使宏源证券在增发说明书里说得再冠冕堂皇,其炒股水平再高,对参与增发以期获取长期投资收益的人来说都是镜花水月。 前期有资金为宏源证券的高价发行作了铺垫。在公司发布再融资消息以及询价方式后(增发价上限为股权登记日前5个交易日成交均价的算术平均值,下限定为上限的85%),敏感的投资者终于醒悟宏源证券近期的走势为什么逆市而行,并且远强于同板块内的其他个股,尤其是在近期再融资遭到市场唾弃、部分再融资的品种跌破发行价的情况下,它仍坚持采用相对危险的定价方式,这些都显示出相关利益体早已在二级市场有所准备。 近来,再融资成为影响市场下跌的一个重要因素,民生银行发行H股计划引起市场对银行股的价值评判体系的紊乱,招商银行发行巨额可转债计划拖累了整个银行股的价值中枢,并最终导致银行股从“核心资产”阵营脱离和使该群体成为市场做空的主要力量。因此,在当前市场对金融股再融资深怀戒心的情形下,连符合公开发债条件的中信证券也只选择私募,宏源证券却“逆流”而行,当然不可避免地导致投资者用脚投票。 (作者单位:长城证券金融研究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