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郑州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段芳龄天明即起,然后埋头于实验室的工作,一直到凌晨一两点才休息。你能相信这是一位年近八旬老人的日常生活吗?段芳龄就是这样一位医学工作者。他说:“有时也感觉累,但这是我的追求所在,兴趣所至。21世纪的许多新鲜课题等待我去研究,所以必须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
两句话引导一生
1924年出生的段芳龄,195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留校工作至今。在50多年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他先后担任河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二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中华内科、中华消化、中华肝病学会委员及河南省内科、消化、肝癌学会主任委员。1988年创办河南医科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任所长;1992年任卫生部河南医科大学药学基地消化学组主任;1993年任国际肝病研究协作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2001年创建了河南省卫生厅慢性肝病防治重点实验室。现在是郑州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消化内科名誉主任,硕、博士研究生导师,郑州大学消化内科博士点及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政府津贴。
回忆往事,他说:“在我的一生中,两位外国专家的两句话对我至关重要。这两句话虽然前后相隔十几年,但对引导我毕生从事消化道疾病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个世纪50年代末,段芳龄被选送到北京友谊医院,跟苏联专家高尔巴捷伊学习消化疾病研究。一次,高尔巴捷伊为病人做检查时说:“自从有青霉素后,就有人用它治胃病,可能与螺杆菌有关系。”当时,段芳龄并没有对苏联专家这句话做深入地探究,但却把这句话深深地印入脑海。
1983年,英国消化疾病专家TOVEY因为研究“小米与溃疡病的关系”,到以小米为主要杂粮的河南、山西两省考察。段芳龄接待TOVEY时,介绍说中原民间有一土药方,即用痢特灵治疗溃疡病,而且很有效。当时,医学界普遍认为这种方法能使胃中的维生素E增加,有利于溃疡病的愈合。但段芳龄的学生研究证明与维生素E无关。TOVEY后来分析这件事时说:“这很可能与螺杆菌有关系。”
两位专家前后印证的两句话引起段芳龄的重视。他随即查阅了有关文献,发现国际上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很少。从此,他开始了在这个领域的跋涉,成为国内最早研究幽门螺杆菌的学者之一。
做21世纪国际重要课题
近年来,干细胞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研究证明:干细胞可以为治疗白血病等开辟新的途径,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但干细胞移植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1999年,国外已经有通过间接手段证明骨髓造血干细胞转化为肝细胞的报道,国内尚未见此类研究。目前,慢性肝功能衰竭尚无根本的治疗方法,通常进行异体肝脏移植,但由于免疫排斥、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及供肝来源匮乏等因素,移植手术受到很大限制。如果能通过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肝功能衰竭,不仅治疗成本低、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而且治疗彻底。目前,这正成为全球医学家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1983年,河南省成立了郑州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段芳龄任所长。他紧跟国际研究的最新动向,果断地利用造血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把造血干细胞通过诱导转化为肝细胞作为研究课题,进行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研究,受到河南省财政厅和卫生厅的大力支持。省财政厅还拨出80万元的专项经费投入这项研究。
据段芳龄教授介绍,课题组研究成员进行的动物实验证明干细胞可转化为肝细胞,这无疑对研究课题具有重大意义。该项研究提示:在肝细胞受损导致肝功能异常时,有可能通过骨髓造血干细胞在肝脏中转化为肝细胞来促进肝功能恢复。
目前,课题组研究成员正在制作大鼠慢性肝衰竭模型,进行急性、亚急性、慢性肝损伤的动物模型中干细胞向肝细胞转化的研究,以观察大鼠肝功能的改善状况,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该课题属21世纪国际七大重要课题之一,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属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如果研究成果在生物模型上得到证实,在临床上将会有极大的推广价值,一些在治疗上一直成为医学界难题的疾病,如恶性肿瘤、肝硬化、糖尿病等将会通过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迎刃而解,甚至为人体器官的克隆打下良好的基础。作者:李丽静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发布日期:2003-9-20星 级:
|